胃癌的普检可取四十岁以上高危人群为主要对象,方法为口服钡剂和发泡剂后进行胃的气钡双重造影,每人摄缩影片6~9张。 凡普查时发现可疑患者以及患有前述可疑胃癌症状者,进一步做气钡双重造影精密检查。检查前禁食、禁水,并注射解痉剂,口服消泡剂后置胃管。平卧。经胃管注入浓钡剂和空气,于不同体位观察摄片:
①仰卧正位,观察后壁;
②右侧前倾位,以充分显示胃窦后壁;
③俯卧正位,观察前壁;
④左侧前倾位,以充分显示胃体及小弯后壁;
⑤局部压迫适于观察隆起型病变;
⑥立位充盈观察胃的整体轮廓,尤其是胃角形态;
⑦食管双重对比摄片,以显示食管和贲门。此法能发现直径1cm的早期癌。粘膜内癌表现为癌区胃粘膜小区和小沟破坏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颗粒状隆起,粘膜皱襞向癌区集中,皱襞尖端急剧变细或中断,癌性凹陷边界不鲜明,蠕动波可通过。粘膜下癌除上述胃小区和小沟的改变外,可见向癌区集中的粘膜皱襞尖端呈棍棒状、结节状或架桥状隆起,癌性凹陷边缘鲜明,蠕动波仍可通过。
现用的纤维胃镜检查已几无盲区,诊断进展癌并无困难。在诊断早期癌时,应注意早期凹陷型癌需与愈合中的良性溃疡鉴别;在早期表面平坦型癌,粘膜仅有色泽改变,胃小凹和小沟消失,极易漏诊,必要时可借撒布靛胭脂进行对比染色以显示早期癌灶。
活检的目的在于从病理组织学上确定有无癌的存在,一般经内窥镜检查同时进行,准确而恰当的取材是提高诊断比例的关键。溃疡型的标本取自溃疡边缘壁内侧,不要取坏死组织;隆起型的标本取自隆起处外侧面,凹陷型在中央取材。 在采取活检遇有困难的病例,可在纤维胃镜的直视下,用细胞诊断刷摩擦病灶采取细胞。也可采用洗涤法采取胃脱落细胞,进行检查。
胃癌的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 胃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时有恶心、呕吐、胃部隐痛等,易混同于一般胃病;如症状持续不缓解,并伴有消瘦,贫血则应进一步检查,有发生胃癌的可能。胃癌晚期则伴有胃部疼痛、呕血、黑便等,贫血、消瘦进一步加重。如癌肿发生在贲门部,则进食不畅,胸骨后隐痛,哽噎症状会较早出现;如癌肿发生靠近幽门部,则较早出现幽门梗阻,表现为频繁呕吐。
2、影像学检查 包括上消化道造影、B超、CT等。上消化道造影为治疗的基本检查手段,主要观察:胃黏膜是否紊乱,胃壁是否僵硬,胃黏膜充盈缺损范围及高度,胃部龛影是否外形规整、环堤是否均匀、边界是否清楚,胃腔是否变小等等。B超主要观察胃周围及腹腔淋巴结是否肿大,肝、胰等脏器是否有转移。CT为术前必备检查,既可了解区域淋巴结情况,又可观察腔外是否受侵及远处转移情况。
3、病理细胞学检查 以胃镜检查为主。包括纤维胃镜和电子胃镜,目前多用电子胃镜,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胃镜在直视胃黏膜病变范围下取活检。此外如患者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腹水,也可通过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明确病理,或通过腹水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
4、肿瘤标记物 胃癌常用的肿瘤标记物有CEA、CA19-9、CA72-4。CEA特异性不强,多种癌肿均可升高,胃癌的阳性比例20~30%;CA19-9多种消化系肿瘤均可升高,胃癌时阳性比例30%~40%;CA72-4对胃癌特异性可达95%,目前认为是诊断的治疗指标。
X线诊断:
(1)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早期胃癌系指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范围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胃低张力双重对比造影的调线检查结合纤维胃镜检查对发现早期胃癌具有很大的价值。
(2)进展期胃癌的X线诊断:进展期胃癌的调线表现
症状 早期表现为上腹不适,约为80%患者有此表现,将近50%胃癌患者有明显 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晚期可出现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
体征 早期无特殊体征,晚期可见上腹肿块,直肠指诊可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 肿大,同时贫血、消瘦、腹水等恶液质表现。
实验室检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如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红细 胞下降,大便潜血。血红蛋白总数低,白/球倒置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化验异常。
X线表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粘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检查准确性近80%。
纤维内窥镜检查 是诊断胃癌很直接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脱落细胞学检查 有的学者主张临床和x线检查可疑胃癌时行此检查。
B超 可了解周围实质性脏器有无转移。
CT检查 了解胃肿瘤侵犯情况,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切除可能。
免疫学CEA、FSA、GCA、YM球蛋白等检查。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需与哪些疾病相辨别? 下一篇:什么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