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旦发现胃癌应及早行外科手术,早期胃癌完全医治比例可达百分之九十左右。手术是有可能治疗胃癌的惟一治疗手段,在这点上一直不存在任何异议。I期胃癌的手术预后约在90%左右,II期胃癌也可以达到70%左右。对于较晚期的胃癌是否行手术治疗,患者和家属常常存在着较多的顾虑,主要是害怕手术会引起癌肿的扩散,反而促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确切地讲,这种顾虑是毫无必要的。
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郑伟达教授指出,即使是晚期胃癌,尽管已不能做完全医治性手术,但是只要将主要的癌肿切除掉,由于消除了癌肿可能引起出血、穿孔、梗阻等并发症,减少了癌肿所产生的毒素对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常能起到减轻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效果。尤其是将主要的癌肿切除后,可以为手术后的中西药物治疗奠定基础,创造有利的条件。
所以,胃癌一经确诊,手术治疗是第一位的。只要胃癌病人全身情况允许,而且没有广泛的远处转移,都应积极争取手术治疗,将癌肿切除。
当然,我们强调手术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否认其他的治疗方法。恰恰相反,为了提高手术的治治疗结果果,往往需要联合其他一些治疗方法。很常用的是手术前、中、后配合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目的在于使病灶局限,为手术创造条件,以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能。减少手术中癌细胞的播散和种植。作为完全医治切除后的巩固治疗,消灭可能存在的残留病灶以防止复发和转移。作为非完全医治手术后的姑息性治疗,以控制病灶,延长生存。
胃癌用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复发转移可能非常高。运用中药术后长期治疗,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
二、放化疗提高胃癌手术治治疗结果果
胃癌术前放化疗的适应证主要针对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进展期胃癌;胃癌术后放化疗的适应证主要针对T3-4期或淋巴结阳性的胃癌。
1、胃癌手术辅以放疗
胃癌放疗或放化疗的主要目的包括施行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姑息治疗和改善生活质量。
术后放化疗的适应证主要针对T3-4(T3:肿瘤穿透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a:肿瘤侵犯浆膜;T4b:肿瘤侵犯邻近组织结构)或N+(淋巴结阳性)的胃癌;
术前放化疗的适应证主要针对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进展期胃癌;姑息性放疗的适应证为肿瘤局部区域复发和/或远处转移。
胃癌完全医治术后,病理分期为T3-4或淋巴结阳性者,如未行标准全胃切除(D2)手术,且未行术前放化疗者,建议术后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胃癌,可以考虑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后重新评估,争取行完全医治性手术;胃癌非完全医治性切除,有肿瘤残存患者,建议行术后同步放化疗;局部区域复发的胃癌,建议放疗或放化疗;病变范围相对局限、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和脑转移等转移性胃癌,考虑肿瘤转移灶或原发病灶的姑息减症放疗。
2、胃癌手术辅以化疗
据介绍,胃癌手术联合化疗分为姑息化疗、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化疗时,应当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并在肿瘤内科医生的指导下施行。化疗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病期、体力状况、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患者意愿,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
(1)姑息化疗
据介绍,姑息化疗适用于全身状况良好、主要脏器功能基本正常的无法切除、复发或姑息性切除术后的患者。常用的系统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替吉奥、顺铂、表阿霉素、多西他赛、紫杉醇、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
化疗方案包括两药联合或三药联合方案,两药方案包括: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顺铂、卡培他滨+顺铂、替吉奥+顺铂、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卡培他滨+紫杉醇、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等。三药方案适用于体力状况好的晚期胃癌患者,常用方案包括: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及其衍生方案(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表阿霉素+顺铂+希罗达、奥沙利铂+表阿霉素+5-氟尿嘧啶),多西他赛+顺铂+ 5-氟尿嘧啶及其改良方案等。对体力状态差、高龄患者,考虑采用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或紫杉类药物的单药化疗。
对HER-2表达呈阳性(免疫组化染色呈+++,或免疫组化染色呈++且FISH检测呈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可考虑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
(2)辅助化疗
辅助化疗的对象包括:术后病理分期为Ⅰb期伴淋巴结转移者,术后病理分期为Ⅱ期及以上者。潘宏铭强调,辅助化疗始于患者术后体力状况基本恢复正常,一般在术后3~4周开始,联合化疗在6个月内完成,单药化疗不宜超过1年。辅助化疗方案推荐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铂类的两药联合方案。对临床病理分期为Ⅰb期、体力状况差、高龄、不耐受两药联合方案者,考虑采用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单药化疗。
(3)新辅助化疗
对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T3/T4、N+),推荐新辅助化疗,应当采用两药或三药联合的化疗方案,不宜单药应用。胃癌的新辅助化疗推荐ECF及其改良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时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应当及时评估治疗结果,并注意判断不良反应,避免增加手术并发症。
胃癌术后辅助治疗应当根据术前分期及新辅助化疗治疗结果,有效者延续原方案或根据患者耐受性酌情调整治疗方案,无效者则更换方案。
三、胃癌手术后中药治疗防止复发转移
胃癌手术后中医药治疗的可取处是进行整体调治,着重于扶正培本。中药也优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如促进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数量的增加,加强吞噬功能,促进淋巴母细胞的转化,增加抗体的生成等,这就调动了机体的抗癌因素。此外,还有一定的促进造血系统和保护骨髓的功用。扶正的中草药包括黄芪、女贞子、人参等。
所以中药用于胃癌手术切除后,不但能促进患者机体健康,改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还能继续发挥抗癌作用,对降低病死比例和提高存活的可能,都有帮助。
由于胃癌的发生发展,本是个因虚致实、因实更虚的恶性斗争过程,因此,在癌肿尚未切除时,其治疗当着重于实证,即以攻击癌肿为主;若癌肿已经切除,虽不等于祸根已全拔,但机体的致命伤已去,它的恶性斗争过程也随之改变,所以与未经手术切除者的治法也有大别。后者当以增强机体免疫代偿能力的扶正药为主。但胃的和降和脾的运化功能也应予以加强和调理。因此,常用生黄芪、绞股蓝、猴菇、女贞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半夏、麦芽、鸡肉金等,这类药不但能促进术后组织创伤的健康,又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重振正气,也能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尤其是重振正气方面,于癌肿后期或健康期的治疗,不可忽视。必要时亦可加入麦冬、北沙参、石斛,特别是患者兼呈现阴液不足时不可少,温润合用,并行不悖。
如到了癌症II期才手术者,须防残留癌卷土重来和癌细胞的远处转移,则抑癌抗癌的中草药,也当随证加入,如整体表现有热者,可加蛇舌草、半枝莲、石上柏、石见穿等;表现有痰结者,可加入瓜萎、浙贝、牡蛎、昆布、海藻等;表现有瘀者,可加入丹参、赤芍、桃仁、肿节风等;表现有肝郁者,可加入白蒺藜、川栋子、八月札等。对胃癌抑制作用较佳的白英、金刚刺、龙葵等都可酌情加入,以加强抗癌功效。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手术后吃点什么好? 下一篇:胃癌手术后能吃苹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