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胃癌 > 胃癌问答 > 正文

胃炎恶变能引发胃癌吗?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0-12-27 13:30:51 浏览次数: 20

    有研究证实,在胃癌病者中,约百分之六十病者,可检测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所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人类I类致癌原。而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发国家之一,作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主要病因,治疗消化性溃疡、预防胃癌的一个可行措施就是预防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专家指出,幽门螺旋杆菌多在儿童期感染,感染后大多发展为慢性胃炎,10%~15%发生消化性溃疡,小于1%发展为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人类感染很为普遍的细菌,全世界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它定植于人类胃粘膜,是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造成的。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因为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专家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的病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减少37%人群发生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其实极容易杀灭,采用三联诊疗理念——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即可。但是,由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非常庞大,可是患上胃癌的可能较小,事实上“这种细菌没有那么可怕,不要谈菌色变”。
    胃炎到胃癌其实很遥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幽门螺旋杆菌消失了,症状却没有完全消失,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担忧癌变。
    针对“从胃炎到胃癌到底有多远”的问题,专家说:“十万八千里。”
  “癌变有20多种因素,仅仅归结于幽门螺旋杆菌,是片面的。医学认为不单单是什么病菌引起什么病,而且与环境、心理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专家说,有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因肠化伴不典型增生担忧癌变,20年中做过40次胃镜,仍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是多因素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是因素。
    在消化内科门诊,许多胃炎病人惶恐地问询“会不会发展到胃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到底多久可以造成癌变?癌变比例有多高?这个问题就像乙肝病毒感染多久可能造成原发性肝癌一般不好回答。但癌变比例即使不高,对每一个感染者而言却被认为是完全有可能的。对胃癌的担忧,引起他们出现抑郁、焦虑、躯体形式障碍甚至自杀。专家说,从这个层面来讲,心理障碍的危害要大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
    萎缩性胃炎不等于胃癌
    医学上有一个“胃癌三部曲”的说法:胃炎-胃溃疡-胃癌,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更被认为是胃癌的“邻居”。专家说,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常可能是机体全身老化退行改变的一部分,医学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的可能也越来越高,就如同随着年龄增长,胃粘膜的萎缩也是老化的一部分。非常难想象老年人全身各个部位都在老化,只有胃部还是年轻的。因而,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应结合病理,识别情况对待。
    有的胃病病人做胃镜还查出“肠上皮化生”,这是什么样的疾病呢?
    当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也就是说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而且正常胃粘膜的分泌功能改变成肠道的吸收功能。由于胃粘膜对吸收的东西无法解毒,日久天长,在部分病人胃内局部形成致癌物质,因而“肠上皮化生”又被称为癌前病变。
    近几年来,“肠上皮化生”的病人越来越多,已占肠胃病病人的一两成,且有年轻化趋势,特别是在精神压力较大的都市白领人群中更明显,这和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等都可能有关。
    专家说,部分“肠上皮化生”会发展为胃癌,但正常人的胃里也会有“肠上皮化生”,因而无须紧张。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