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生在胃上皮,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胃局部组织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胃部不适及不规则的胃痛或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瘦,或出现不明原因的呕血及上腹部饱胀感等表现。在我国胃癌死亡人数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02%,居各种癌症之首。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高发年龄为40-56岁。
【护理评估】
1、疾病评估
(1) 健康史 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性格特征、职业、饮食习惯,以及用药史(特别是皮质类固醇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同时了解病人家族中有无胃癌或其他肿瘤病人;对于既往有慢性胃病者应掌握疾病相关内容,特别是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及胃部手术史等可能诱发肿瘤的"癌前病变"。另外,应询问病人的饮食、烟酒嗜好等,了解病人是否喜好熏烤、腌制食品等。
(2)身体状况 早期胃癌病人由于身体状况良好,相关症状和体征较少。应了解病人上消化道相关症状及程度,如上腹饱胀、隐痛、返酸、嗳气、食欲不振等。后期病人出现上腹疼痛,应评估疼痛的性质、程度、发作规律、与饮食的关系等特点。如出现溃疡或梗阻症状,应密切观察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特别是呕吐物的特点,同时观察粪便的颜色和量,判断是否出血和梗阻的程度等;晚期病人应观察全身情况,包括是否出现消瘦、乏力、贫血和恶病质;对于可能出现的远处器官转移症状亦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 及时了解大便隐血试验、胃酸分析结果,特别是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的结果等。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包括对癌症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掌握病人的情绪反应,是否出现恐惧、愤怒、否认、消沉等不良情绪,观察病人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同时了解疾病对经济、工作状况、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影响,以及家人及社会对病人的反应和支持。
2、围手术期评估
(1)手术相关情况 了解术前准备是否完成,判断病人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掌握麻醉、手术方式的选择,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手术的认知程度、应对方式等。
(2)术后健康情况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引流液性状,切口愈合情况等,是否存在手术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掌握呼吸、循环、神经、泌尿等各个系统的功能变化和健康状况,了解饮食、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等,评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效果等。
(3)心理和认知情况 了解病人对手术及术后改变的认知和接受情况,掌握病人在术后不同阶段的情绪反应。
【护理诊断/问题】
1、恐惧、焦虑 与环境改变、手术治疗、恶性疾病诊断及预后不佳、死亡威胁等。
2、疼痛 与肿瘤侵蚀组织、手术创伤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胃肠消化功能减退、进食不足、术后禁食、机体代谢比例增加等有关。
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呕吐、胃肠减压、术后禁食、出汗较多、可能的胃肠梗阻并发症等有关。
5、潜在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吻合口瘘、感染、伤口裂开等,与肿瘤侵蚀或手术创伤有关。
6、知识缺乏 与缺乏胃癌治疗和护理的知识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恐惧、焦虑减轻或得到控制,病人能够理解和讨论疾病及治疗的选择。
2、病人疼痛缓解或减轻,病人的疼痛控制在2~3分(采用1分制的疼痛评分表)。
3、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满足代谢需求,维持病人体重和水、电解质平衡。
4、病人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现与处理。
5、病人能配合护理,复述术后健康知识,与护理人员共同制定并执行健康计划。
【护理措施】
1、疼痛病人的护理 术前及术后都可能出现疼痛,疼痛对睡眠和饮食均有影响,继而导致身心伤害,应密切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疼痛。如为晚期肿瘤引起的癌痛,应采取国际规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制定镇痛药使用的计划,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于病情突然改变、程度加剧的疼痛,应考虑穿孔、化学性腹膜炎等的发生,必须及时采取外科治疗措施。对于术后疼痛,可采用非药物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方法,包括分散注意力、指导性想象、行为诊疗理念、针灸等,使用药物因密切观察用药反应,按需给药,及时停药,减少药物依赖和副作用。必要时还可采用自控镇痛泵,有效缓解疼痛。
2、饮食和营养 术前病人应消化道不适症状,以及可能存在的出血、溃疡及梗阻情况影响食物的正常摄入,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症状,并鼓励病人少量多餐,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饮食,为手术做好准备。术后应根据病人恢复情况,制定周密的饮食和营养计划,从禁食、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量由少到多,并密切观察各个阶段的反应。饮食应选择柔软、少渣、易消化食物,忌产气、生冷、刺激食物,每日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必要时可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及时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TPN的护理要点为:
(1)预防感染:每次开放前及滴完营养液后,均应以无菌纱布包扎管口,以防细菌污染。
(2)防治堵塞:每次应先滴入葡萄糖盐水,然后再滴入营养液;滴完后要用温水冲洗营养管,以防堵塞。
(3)营养液种类配制度:营养液种类很对,使用时应新鲜配制,调匀过滤;用量和浓度应从小到大,适量加入氯化钾、维生素、胰岛素、颠茄类药物等。同时应观察病人对营养液输入的反应,避免出现一过性低血糖等不良并发症。
(4)适当保温:滴入过程中应采取温水浴等对营养液进行保温,以免过冷、过热刺激机体,产生不良后果。
(5)控制滴数:营养液开始2~3天滴速应慢,以后逐渐加快,一般需8~10小时滴完。
(6)病情观察:营养液滴入后应注意有无腹胀、腹痛、腹泻,症状轻者控制滴入量及速度,症状重者暂停使用。
(7)拔管护理:病情得到控制,全身情况
胃癌病因复杂,其确切病因尚未阐明。但从调查资料来看,其发生是外在因素和机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饮食习惯、环境等都是造成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病历的分析提示,患者应具备疾病相关护理知识及护理人员给予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养成不良生活方式及不良饮食习惯,使胃癌的患病人数增加。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不良饮食习惯,做好健康的自我管理,是可以防癌及治癌的。即使是晚期胃癌,只要积极治疗,也会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第1位。在我国,甘肃、山东、江浙地区发病的可能尤其高。胃癌的发生与环境、食物、遗传、免疫及癌前期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旦确诊为胃癌,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也是有可能治疗的重要途径。因此,只要患者体质许可又无远处转移,都应予以剖腹探查,力争切除。
对于护士而言,可以在许多方面开展工作。如对胃癌的高发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的饮食习惯,防止土壤、水源的污染,积极防治与胃癌有关的疾病等。给予遭受疾病打击的患者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调试,使其保持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给予经历手术的患者精心的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使患者能够尽快健康。在本病例中,正是由于护士对患者提供了从生理到心理的恰当的整体护理,使得患者能够很快从手术和化疗的打击中恢复,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护理的思想,表现出较高的临床护理质量。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术后的护理 下一篇:胃癌手术后化疗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