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胃癌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健康的一大病疾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在世界范围,胃癌死亡人数的年代变化表明,胃癌死亡人数在许多国家逐年下降 ,美国白人胃癌死亡人数已由30年代的35/20万降至艺。年代的5。2八。万。在日本,虽然其胃癌死亡人数在世界范围一直是很高水平国家,而今也在不断下降。但在中国胃癌死亡人数仍居身体各部位肿瘤的首位。
为了减少胃癌的发病的可能,我们人类应该掌握有关胃癌的病因病理。
胃癌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随着研究的深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Hp具有粘附性分泌的毒素有致病性,导致胃粘膜病变,Hp还是一种硝酸盐还原剂,具有催化亚硝化作用而起致癌作用。
二、个体因素,也即体质因素,如以下几点:
①血型因素中,A型血发病的可能高;
②遗传因素:胃癌有家庭聚集性;
③精神因素;
④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
三、环境因素:如下所示:
①化学性因素中的微量元素缺乏或过高,水中高含SO4-2和/或Se硝酸盐类等;
②微生物污染因素,如真菌、细菌等污染;
③饮食因素,如经常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及蛋白类食物有保护作用,而多食高淀粉、重盐、腌渍、熏炸食品及不良饮食行为。
四、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
癌前状态是指易恶变的全身性或局部的疾病或状态,而癌前病变则是指较易转变成癌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胃癌的癌前状态:
①慢性萎缩性胃炎,
②胃息肉,增生型者不发生癌变,但腺瘤型者则能;
③残胃炎,特别是行Billroth Ⅱ式胃切除术后者,癌变常在术后15年以上才发生;
④恶性贫血胃体有显著萎缩者;
⑤少数胃溃疡者。
胃癌的病理:
一 早期胃癌:这类胃癌主要经由胃镜发现,在日本多见,可占胃镜检出胃癌总数的50%以上。病理上以肠型和浸润型式出现,后者大多为低分化及未分化癌。
二 进展期癌:临床上较早期胃癌多见,形态类型仍沿用Billroth分型法:
①I型:又称息肉型,肿瘤向胃腔内生长隆起,不多见;
②Ⅱ型:又称溃疡型,单个或多个溃疡,边缘隆起,与粘膜分界清析,常见;
③III型:又称溃疡浸润型,隆起而有结节状的边缘向四周浸润,与正常粘膜无清析分界,常见;
④IV型:又称弥漫浸润型,癌发生于粘膜表层之下,向四周浸润扩散,伴纤维组织增生,少见;除上述四型外,后来还发现另一类型,即浅层扩散型,癌沿粘膜大面积扩散,主要是粘膜和粘膜下层,但有局部病灶向肌层甚或浆膜层扩散胃的癌前期状态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的可能呈显著的正相关。
(2)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10%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的可能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虽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变比例却为15%~4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比例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见,而癌变比例仅1%。
(4)残胃: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瘤称残胃癌。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的可能显著上升。
(5)良性胃溃疡:胃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而溃疡边缘的粘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6)巨大胃粘膜皱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经巨大胃粘膜皱襞漏失,临床上有低蛋白血症与浮肿,约10%可癌变。 2、胃的癌前期病变 (1)异形增生与间变:前者亦称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细胞增生,少数情况不可发生癌变。胃间变(anaplasia)则癌变机会多。 (2)肠化生:有小肠型与大肠型两种,小肠型(完全型)具有小肠粘膜的特征,分化较好。大肠型(不完全型)与大肠粘膜相似,又可分为2个亚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三 组织病理学
从不同的角度有各种分类的方法。按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可将之分为分化良好,分化中等和分化差的组织学类型。按腺体的形成及粘液分泌能力,又可分为
①管状腺癌,分化良好,如向胃腔呈乳突状,称之为乳突状腺癌;
②粘液腺癌,一般分化好;如所分泌粘液在间质大量积聚,称胶质癌;如果癌细胞含大量粘液而把细胞核挤在一起,称印戒细胞癌;
③髓质癌,癌细胞堆集成索条状或块状,腺管少,一般分化差;
④弥散型癌,癌细胞呈弥散分布,不含粘液也不聚集成团块,分化极差。
四 转移:胃癌有四种扩散形式:
①直接蔓延扩散到相邻器官
②淋巴转移 先及局部继及远处淋巴结,很为常见;
③血行播散,常转移到肝脏,其次可累及腹膜,肺及肾上腺,肾脏,脑,其它较为少见;
④腹腔内种植,癌细胞从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移植于肠壁和盆腔,多见的有在直肠周围形成一结节性架板样肿块。
胃的癌前期状态: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的可能呈显著的正相关。
(2)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10%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的可能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虽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变比例却为15%~4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比例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见,而癌变比例仅1%。
(4)残胃: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瘤称残胃癌。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的可能显著上升。
(5)良性胃溃疡:胃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而溃疡边缘的粘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6)巨大胃粘膜皱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经巨大胃粘膜皱襞漏失,临床上有低蛋白血症与浮肿,约10%可癌变。
2、胃的癌前期病变:
(1)异形增生与间变:前者亦称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细胞增生,少数情况不可发生癌变。胃间变(anaplasia)则癌变机会多。
(2)肠化生:有小肠型与大肠型两种,小肠型(完全型)具有小肠粘膜的特征,分化较好。大肠型(不完全型)与大肠粘膜相似,又可分为2个亚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下一篇:胃癌的风险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