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好吃炖菜,特别是酸菜五花肉,但由于酸菜属于腌制食品吃多了就增加了罹患胃癌的风险。防胃癌除忌食酸菜、咸肉、辛辣和油炸食品外,大酱也被列入忌食范畴。有相关报道指出,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在调查盐食用量和胃癌关系时发现,酱类对胃癌危害较大,特别是浓度高的酱类更伤肠胃。
在胃癌已知致癌因素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过多食用腌制和油炸食品都可能诱发癌变,而大酱就属腌制食品。在其腌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被人体摄入后,会转化为高致癌物亚硝胺,进而破坏胃部平衡,引发胃部癌变。
大酱的制作过程也容易被细菌污染,很可能使幽门螺旋杆菌乘虚而入,增加癌变机会。尤其是有胃炎的人,如过多食用大酱会加重胃部损害。此外,大酱属高钠食品,常吃的黄酱、豆瓣酱等盐浓度更高,对胃部危害极大。
韩国专家对本国喜欢吃泡菜和大酱的饮食习惯就曾表示过担心,因为过多食用腌制食物,使得韩国胃癌发生的可能远远超出其他亚洲国家。
因此,医生提议平日尽量少吃或不吃酱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果长时间出现上腹部饱胀感、厌食以及黑便,应早到医院通过胃镜排查胃癌。
下面介绍生活中容易诱发胃癌的三大类食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类、容易变性的食物
黄曲霉毒素已被公认为是很强烈的致癌物,而黄曲霉菌富含于霉烂的谷物、玉米、花生中,该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易于生长繁殖,研究发现其可诱发实验动物的多种肿瘤,这种因素是导致亚洲、非洲某些地区癌肿高发的重要原因。
此外,亚硝酸盐也是公认的致癌物,蔬菜、鲜肉等腌制后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盐腌的干鱼中,发酵的腌菜、泡菜、酸菜中,隔夜的煮熟白菜、香肠、肉类中都含有亚硝基化合物,如果经常食用这些食物就有致癌的危险。
第二类、温热性的食物
所谓温热性食物,一种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温度过高、过烫的食品,如热汤、面糊等;另一种是指属于中医药性划分中的温热之性食物,如酒类等。因为过于辛热,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所以这类性质的食品很易诱发的是消化系统的肿瘤。
属于中医热性食物的还有煎炸、熏烤的食物,这类食物因经过高温的油炸和烤制,亦随之变为热性食品。经研究证实,长期食用此类食品,易导致胃癌、肠癌、肝癌等疾病的发生。
第三类、五味失调的食物
中医认为饮食应五味调和,甘、苦、酸、辛、咸的食物要均匀食用,任何一味偏食,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在引起肿瘤的因素中,肥甘厚腻太过与咸味太过是常见因素。除了食盐,咸味食物还包括咸菜、咸鱼、咸肉以及其他腌制食品等。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嗜食咸味食物很容易导致的癌症是胃癌。
中医的肥甘厚腻之品,属于甜味、油腻性食物。从临床研究来看,甘味食物即淀粉类、糖类食物,摄入过量易导致胃癌;肥肉、油脂等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易促发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胰腺癌。
胃癌的病因与预防
(1)胃癌的发病与患者的生活习惯、职业、饮水、环境土壤等关系密切。
(2)某些疾病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如胃息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约有10%的病人可能会演变成胃癌,像恶性贫血患者其胃癌的发生的可能比一般人高21.9倍。因此要重视诊治这类病人,预防胃癌的发生。
(3)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其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是HP感染阴性人群的6倍。HP在胃内能产生氨:氨能中和胃酸,胃中的硝酸盐在偏碱的环境下能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食物中的二级胺结合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强烈的致癌物质。
曾用二乙基亚硝胺喂饲大白鼠,8个月后全部大白鼠发生胃癌、肝癌或肺癌。
曾测定过临浦镇菜场上的蔬菜、食品。结果发现当地一种“雪利红”暴腌菜含亚硝酸盐特别高。所以平时少吃“暴腌菜”是有好处的,胃癌发生的可能也可减低。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预防胃癌须有健康的生活习惯 下一篇:北京很好的胃泌素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