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在恶变过程中,在病初的变化是很大的,早期向胃小弯蔓延,很少向十二指肠进展;其次为贲门和胃底部,约占25%;发生在胃体以及全胃广泛浸润者则比较少见。期胃癌好发于胃窦部位及胃体部,特别是小弯侧为多。全国胃癌协作组病理组1477例早期胃癌统计,早期胃癌单发癌1397例以胃窦小弯很多,占43.7%,其次为胃体小弯,占19.5%,贲门部占9.0%,胃角部占6.5%,胃体大弯与胃底部很少见。
胃癌的大体形态和分型:
早期胃癌的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诊断,而肉眼上往往因癌灶微小、境界不清及良恶性难以鉴别而难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并且由于癌灶形态的多样,研究者们所观察和描述的形态及分型似有不同。但有共同的认识是,不同形态的早期胃癌,其生物学行为、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都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其分型分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我国目前采用的早期胃癌大体分型方案有两种。一种是日本内窥镜学会提出的分型方案,在日本已广泛应用,在我国也被大多数学者采用。但在临床及科研实践过程中,我国学者发现,日本的分型方案有过于繁琐和标准不易客观地掌握的缺点,其结果是某一型早期胃癌,在几份不同的报导中所占百分比例相差很大。例如Ⅰ型与Ⅰa型,都是隆起型癌,只是因为隆起的程度不同,或则同样隆起高度而底盘或广或窄而人为地划分为Ⅰ型与Ⅰa.再如复合型的划分,在较多见的Ⅱc型中,如有溃疡瘢痕形成,有人划分为Ⅱc+Ⅲ型。有人则定为Ⅱc型;如有较大而深的溃疡时,有人定为Ⅱc+Ⅲ型,有人则定为Ⅲ型+Ⅱc型。为此,提出了我国的分型方案,并于第一次全国胃癌协作组会议一被列为试行方案之一在国内引用。这两分型方案分叙如下:
1962年日本内窥镜学会规定的早期胃癌大体分型方案。
Ⅰ型(隆起型protrudedtype):癌肿明显高出周围正常粘膜(约2倍以上),或呈息肉状外观。
Ⅱ型(浅表型superficialgype):癌灶比较平坦,不形成明显的隆起或凹陷。此型按凸凹程度又分为三个亚型,即:
Ⅱa(浅表性起型elevatedtype):癌灶较周围粘膜稍隆起,但不超过粘膜厚度2倍。
Ⅱb型(浅表平坦型flattype):癌灶与周围粘膜几乎同高,既不隆起也不凹陷。
Ⅱc型(浅表凹陷型depressedtype):癌灶较周围粘膜稍凹陷,其深度不超过粘膜厚度。
Ⅲ型(凹陷型excavtedtype):癌灶较周围粘膜明显凹陷(主要为较深的溃疡),癌组织不得超过粘膜下层。
此外,根据病变主次不同,还有一些复合型,如Ⅱa+Ⅱc型、Ⅱc+Ⅱa型、Ⅱc+Ⅲ型、Ⅲ型+Ⅱc型、c型和其它型。
按照日本分型方案,全国胃癌协作组病理组1477例早期胃癌癌灶统计,如Ⅱc型很多(39.5%),Ⅲ型次之(22.9%),Ⅱb型(10.5%),Ⅱc+Ⅲ型(9.7%),Ⅰ型很少。
那么胃癌的病理分型都有哪些呢?
1.胃癌的病理分型浅表型属早期胃癌,指癌浸润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其中病变仅限于粘膜固有层的又称粘膜内癌(即原位癌)。它又分成三型。
Ⅰ.隆起型:呈结节状不规则隆起,边界清楚,隆起高度常超过周围粘膜2倍以上,约占10%。
Ⅱ.平坦型:肉眼所见形态变化轻微,有时只表现为粘膜粗糙或平坦的斑块和糜烂,边界常不清楚,约占70%。
Ⅲ.凹陷型:凹陷不超过粘膜下层,边缘不规则,约占20%。以上类型,可以复合存在。
2.胃癌的病理分型肿块型癌肿生长较慢,常形成菜花样肿块,突向胃腔,表面常有糜烂、溃疡和继发感染,基底较宽。病变较局限,向深层组织浸润和转移较晚,故预后较好。
3.胃癌的病理分型溃疡型癌肿中央坏死,形成溃疡,边缘隆起,质硬,基底不平。浸润较广,转移也早,故预后较差。
4.胃癌的病理分型浸润型癌细胞主要在胃壁内浸润,不呈现局部肿块。病变可累及胃部的一部或全部,胃壁增厚而僵硬,粘膜无溃疡。如癌肿仅累及一部,则多见于幽门窦部,呈环状狭窄,然后向胃底及责门部发展;如全部胃壁被累及,则形成所谓“皮革样胃”,胃腔缩窄。此型胃癌细胞分化差,转移较早,预后也很差。
5.胃癌的病理分型溃疡癌为胃溃疡癌变,常先发生于溃疡周围粘膜,同时向四周和深部蔓延。这就仍然保存着慢性溃疡的典型病理形态,即病变基底部肌层完全毁坏,代以大量致密的疤痕组织,其上覆有一层肉芽组织,溃疡边缘有粘膜肌层和肌层的粘连,此点可与溃疡型胃癌相鉴别。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的常见分类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中医药控制胃癌化疗副作用发生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