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组织学类型在早期以及中期大体相似,类型有高分化型腺癌、低分化型腺癌及未分化型癌之分。从形态上有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及粘液腺癌。但在生长发展过程中,形态也发生变化,使其与进行期胃癌在病理组织学所见上略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见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即早期胃癌较进行期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分化较高的倾向。
全国胃癌协作组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与日本胃癌研究会的分类方法结合我国的情况,把早期胃癌的组织学类型规定为:乳头状腺部、管状腺癌(高分化及中等分化)、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膜腺癌、硬癌、未分癌及混合型癌。
按此规定,全国胃癌协作组病理组1389例单发早期胃癌统计,组织学类型以管状腺癌居多(49.9%),其次是低分化型腺癌(21.2%),未分化型腺癌很少(2.7%)。值得提出的是,佐野(1974)统计400例早期胃癌无1例粘液腺癌,而本组资料中有62例,占4.5%,与进行期胃癌中的粘液腺癌(4.5%~8.8%)相近似。延安医学院附院43例早期胃癌统计,高分化和中分化型管状腺癌为62.8%,低分化腺癌为16.3%,粘液腺癌为9.3%,未分化癌也为9.3%,略高于文献报导。
癌旁粘膜病变
癌旁粘膜病变反映了胃粘膜的内在环境,其出现频度高的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某种内在联系,有人把它们视为癌前、病变。
全国胃癌协作组1399例早期胃癌单发癌癌旁伴有肠上皮化生者共970例,其中中、重度者617例(44.1%);伴有萎缩性胃炎共801例,中、重度者568例(40.6%);伴有异型增生763例,其中中、重度者497例(35.5%);此外癌旁淋巴、浆细胞浸润中度以上的占52.1%;伴有浅表性胃炎的占26.9%;值得注意的是,癌旁腺囊竟达314例(22.4%)。
癌浸润深度
根据浸润深度早期胃癌可有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两种类型。全国胃癌协作组病理组1397例早期胃癌统计,有粘膜内癌790例,占56.5%%,粘膜下癌607例,占43.5%,粘膜内癌略多于粘膜下癌。
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与肿物的大小无明显关系,说明即便肿物广泛,而浸润并一定都深,但与转移和预后有关。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据全国290例早期胃癌资料分析,粘膜下癌的转移的可能明显高于粘膜内癌,说明癌组织浸润越深,淋巴结转移越多见。
粘膜肌是对癌瘤扩散抵抗的重要屏障,其破坏程度可影响癌瘤转移与患者预后。上述的粘膜内癌较粘膜下癌五年生存的可能高和转移的可能低支持这一观点。因此,在观察早期胃癌浸润深度时,对早期胃癌的分型和估计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粘膜内癌与粘膜下癌的预后亦不同,据我国资料报导,粘膜内癌五年生存的可能为87.5%,而粘膜下癌的五年生存的可能降为72.7%.一般认为两者相差5%~30%左右。
从以上资料看出,早期胃癌癌旁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萎缩性胃炎与癌变有密切关系,应视为癌前病变。
Lauren在1965年将胃癌按病理类型主要分为肠型弥漫型两类。Munoz与其同事在哥伦比亚、黑西哥、以色列、波兰、匈牙利及美国等地对两型胃癌的分布进行了大量观察,发现肠型胃癌在胃癌高发区占优势,多见于男性及高年龄组。相反,低发区以弥漫型为主,此型在低年龄组常见。
有人推想肠型胃癌与环境因素关系密切。我国亦有报道肠型胃癌好发于高发区,弥漫性多发生在低发区。但也有高、低发区两型胃癌发病的可能相似的报道。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肠型胃癌常伴有萎缩性胃炎及胃粘膜上皮化生,其发病与环境因素相关。
弥漫性胃癌一般不伴萎缩性胃炎和胃粘膜上皮化生,与遗传因素关系更密切。
随后,Correa等将此病理分型与移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日本Miyagi居民与夏威夷的日本移民,发现两地日本人的弥漫型胃癌发病的可能相似,而肠型胃癌发病的可能不同,后者显著低于前者。
提示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的可能下降主要是肠型胃癌发病的可能降低。Munoz和Aswall对挪威三个时期不同类型的胃癌进行了分析,表明肠型胃癌随时间的推移迅速下降,而弥漫型下降缓慢。Hanai等在日本进行了类似研究得出了同样结果。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如何进行胃癌的临床分类? 下一篇:胃癌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