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若能及早发现要及时治疗,该疾病死亡人数极高,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中占第一位。大多数胃癌病人早期为消化不良的表现,进食后上腹部短暂轻微的发胀,食量减少,食欲减退或上腹部不适感等。一旦确诊后应尽忆治疗。中、晚期胃癌在临床上分为几类:
幽门癌,癌组织侵犯幽门,造成幽门梗阻,进食后腹部胀满,恶心,可以在2—3小时后呕吐出大量进食物。对于胃癌治疗通常是采用手术切除,再给予一个阶段的放疗或化疗。
胃窦癌,不少病人表现类似胃溃疡的症状,有恶心,阵发性疼痛,食物刺激可引起胃痉挛或出血。
贲门癌,肿瘤生长靠近贲门,可能发生食道的梗阻,常引起食物下咽梗噎等进食困难的症状。
西医胃癌的临床表现
消化不良或胃酸过多;
上腹或全腹不适;
恶心、呕吐;
便秘或腹泻;
饭后腹胀;
胃口不佳;
体重减轻,易累;
吐血或大便带血。
中医胃癌的临床表现
胃癌属于中医“伏梁”、“积聚”、“胃脘痛”、噎膈”及“反胃”等病症的范畴。通过对325例胃癌患者分析表明,脾虚证型占了总例数的68%(221/325),在胃癌证型中占主导地位。胃癌的证型(即胃癌的临床表现)以脾虚为主,肝胃不和也占有一定比例。
从确诊至调查之日超过3年,证型以脾虚为主体,具有晚期表现的气血两虚基本不出现,实证瘀、痰均逐渐减少。若病期早兼之治疗得当,瘀证渐去,痰浊渐化,脾虚程度渐轻,则向好的方向发展;若病期晚,有效的治疗手段难行,生存质量差,则痰瘀互结,气血亏虚更为严重,逐步趋向死亡。
脾虚的症状:
神疲懒言;
体倦乏力;
胃纳减少或食欲差;
脘腹隐痛;食后腹胀,或下午腹胀加重;
便溏而不爽或时溏时干;
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
临床医学总结的胃癌的早期表现有:
1、消化道出血。常见的有呕血、黑便及大便潜血阳性。在胃癌早期即可存在少量出血的征象。呕血者占7% 15%,黑便者为23% 45%。而大便潜血阳性比例较高,胃体癌阳性比例占87.6%,贲门癌占64.4%。若大便潜血持续阳性者,对胃癌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2、上腹部疼痛。约有1/4患者的疼痛规律与消化性溃疡相同,而老年人痛觉迟钝,多表现为腹胀,上腹痛占30% 70%。若上述腹痛经常复发,或间隔时间愈来愈短,则应引起警惕。
3、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据统计约50%的老年患者有明显食欲减退、日益消瘦、乏力,有40% 60%的患者是因消瘦而就医。若伴有上腹部疼痛,且能排除肝炎的,更应引起警惕。
4、上腹部饱胀感。常为老年人胃癌很早症状,有时伴有嗳气、泛酸、恶心、呕吐。若癌肿位于胃的入口(贲门)处,可感到进食不通畅;若癌肿位于胃的出口(幽门)处,出现梗阻时,病人可呕吐出腐败的隔夜食物。
根据全国胃癌对400例早期胃癌的表现分析,发现早期胃癌胃癌病人上腹部痛占83.3%;上腹部不适占36%;胃部闷胀感占37.8%;食欲减退占39.5%;反酸占37.5%;消瘦占33.8%。
胃癌到了中晚期,其症状已相当明显,可有体重减轻、贫血、呕吐、下咽困难、呕血、黑便、上腹部疼痛等,多发生于饭后,间隙期不明显。此时手术治疗,其效果可能不甚理想。
以往无胃病的老年人,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 “心嘈”疼痛,而经服药后仍无效时,应及时去医院求诊,不能乱用单方、验方治疗,而应在诊断确定之后按医嘱行事。
患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窦部胃炎以及恶性贫血者,应积极治疗上述疾病,不使其发展成为胃癌或合并胃癌。
与胃癌有关联的疾病除了消化性胃溃疡(癌变比例为5%左右)、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残胃病因素之外,胃窦部胃炎、胃息肉、恶性贫血患者也是胃癌的可能性患者。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年轻化的几大特点? 下一篇:胃癌组织学类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