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癌的好发部位
全国胃癌协作组病理组1393例早期胃癌癌瘤大小统计,以直径2.1-4.0cm为很多(32.0%),其次为1.1-2.0cm(29.7%),微小胃癌占10.0%,小胃癌占14.1%,而直径在8.1cm以上者仅占0.9%,说明我国的胃癌早期诊断水平已有提高。43例早期胃癌统计,癌灶很大直径也以2.1-4.0cm为多(41.9%),其次为1.1-2.0cm(34.9%),小胃癌和微小胃癌占11.6%。
胃癌癌灶大小
关于癌肿大小的计算方法各研究者说法不一。胃癌的好发部位病理学所指病灶大小即指体积(cm3),但在实践中,癌肿往往因浸润性生长和继发性改变等,内眼难以准确测量其体积,故有的作者主张用癌瘤面积(cm2)表示;有的用癌肿的很长径与其直角交叉的横径来表示。在研究资料分析中,实际上都引用的是癌灶的很大直径,特别是对早期胃癌更是如此。所以,建议统一用癌灶的很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
从早期胃癌好发部位的分布得到提示,作者建议,内窥镜医师在行胃镜检查时,对于胃内无明显病灶行常规取材,这样对发现早期胃癌和研究人群中胃粘膜病变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极有价值。
早期胃癌好发于胃窦部位及胃体部,特别是小弯侧为多。全国胃癌协作组病理组1477例早期胃癌统计,早期胃癌单发癌1397例以胃窦小弯很多。好发部位早期胃癌好发于胃窦部位及胃体部,特别是小弯侧为多。全国胃癌协作胃癌的好发部位组病理组1477例早期胃癌统计,早期胃癌单发癌1397例以胃窦小弯很多,占43.7%,其次为胃体小弯,占19.5%,贲门部占9.0%,胃角部占6.5%,胃体大弯与胃底部很少见。胃癌的好发部位值得提出的是,贲门部早期癌有所增多,明显高于以往报道。延安医学院二附院43例早期胃癌统计,以胃窦小弯很多,占72.1%。日本川岛1890例早期胃癌统计,中部(M)为52.1%,下部(A)为42.0%,上部(C)仅为45%。
二、胃癌的病理
胃的任何部位皆可发生胃癌,胃窦部常见(48、8%~52、5%),大弯、小弯、前壁、后壁皆可受累,其次是贲门部(16、1%~20、6%),胃体部和累及全胃者相对较少(7%~16、6%)。胃癌多为单发,少数也可多发。
胃癌发病起始于黏膜上皮层,多为单中心发生,少数为多中心发生。后者也多因相距不远逐渐发展融合成一个癌灶,偶形成双癌。癌灶逐渐发展,同时向水平方向和深层浸润和扩散,逐渐累及胃壁各层甚至周围脏器,也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病期早期对治疗结果和预后的影响很大。
1、大体病理 按照胃癌侵犯胃壁的深浅,被分为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侵至肌层者称中期胃癌,侵及浆膜及浆膜以外者称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合称进展期胃癌。
(1)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不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它的很大直径一般在5cm以下,直径小于1cm的称小胃癌,小于0、5cm称微小胃癌。原位癌是指未突破固有膜的癌肿也属早期胃癌,但难于识别。
①日本早期胃癌分型:1962年日本早期胃癌大体形态分为3型: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
A、隆起型(Ⅰ型):肿瘤表面呈结节状隆起或息肉状,边界清楚,高出周围黏膜约2倍以上。
B、表浅型(Ⅱ型):肿瘤表面高低与周围黏膜差别不甚大,癌灶较平坦,无明显隆起和凹陷,依其隆起或凹陷的程度又分3个亚型。
表浅隆起型(Ⅱa):肿瘤隆起高度不超过周围黏膜厚度的2倍。
表浅平坦型(Ⅱb):癌灶与周围黏膜同高。表面无隆起或凹陷。
表面凹陷型(Ⅱc):癌灶较周围黏膜稍凹陷,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厚度。
C、凹陷型(Ⅲ):癌灶明显凹陷,不超过黏膜下层。
根据上述各型特点,还可分出各种混合型如Ⅱa+Ⅱb、Ⅱc+Ⅱa、Ⅱb+Ⅱc、Ⅱc+Ⅲ、Ⅲ+Ⅱc等,见图3。
②我国分型:我国也分3型,即隆起型,癌肿呈息肉样隆起,高出胃黏膜5mm以上,有蒂或无蒂,原发或继发于息肉者。将日本分型的Ⅰ型、Ⅱa型和Ⅱa型为主的复合型皆归在此型。浅表型又称胃炎型或平坦型,只相当Ⅱb型,根据病灶范围大小又分2个亚型,即局限型(直径<4cm)和广泛型(直径>4cm),并将其划在特殊类型中。凹陷型则包括了Ⅱc型、Ⅲ型和以其为主的复合型(图4)。此分类简便实用优点较多。据统计我国早期胃癌凹陷型很多,浅表局限型次之,隆起型很少。
有些早期胃癌大体形态与众不同,称特殊型早期胃癌。包括:
A、浅表广泛型:多在黏膜内扩散,也可在黏膜下扩散,直径超过4cm。
B、局限浅表型:病灶浅表,但局限,直径小于4cm,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
C、微小胃癌和小胃癌:癌灶<5mm者为微小胃癌,多为平坦型,<10mm者称小胃癌,隆起型和凹陷型多见,“一点癌”是指胃镜活检即可完全切除的微小癌灶。
D、多发性早期胃癌:即同一胃上发生各自独立的2个以上的早期癌灶,微小胃癌多呈多发性。
(2)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指肿瘤组织已超过黏膜下层。胃癌发展一旦突破黏膜下层而累及肌层时即称为进展期胃癌。癌灶可累及肌层、浆膜和邻近脏器,多有转移。进展期胃癌大体形态各异,常能反映其生物学特性,故常为人所重视。1923年Borrmann提出的分型方法,一直为国内外所沿用,简便实用。
Borrmann1型:隆起型又称息肉状癌或巨块型。向胃腔内隆起,可有浅表溃疡或糜烂,浸润不明显,生长缓慢,转移晚。
Borrmann2型:局限溃疡型。溃疡明显,边缘隆起,浸润现象不明显。
Borrmann3型:浸润溃疡型。明显溃疡伴明显浸润。
Borrmann4型:弥漫浸润型。病变浸润胃壁各层且广泛,边界不清,黏膜皱襞消失,胃壁增厚变硬,故称“革囊胃”。4型中以3型和2型多见,1型则少见。
目前对胃癌的超微结构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现已从单纯形态学研究转向与功能相结合,从进展期癌转向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研究。对胃癌的发生、癌变过程、分化方向、功能状态和癌细胞分型及诊断皆起重要作用。对寻找新的特异性标志物如酶类、抗原和形态定量分析等皆有重要意义。
日本胃癌分期标准(1998)
随着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认识和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分析,上述胃癌分期仍不能很好地反映胃癌的特征,因此日本学者1998年制定了第13版胃癌规约见图9。
①胃区划分:在胃大弯、小弯的全长划出三等分的点,连接大弯、小弯相应的点,将胃划分为上(U)、中(M)、下(L)三个区:上1/3区包括贲门及胃底,中1/3区为胃体的大部,下1/3区包括胃窦。
如果多于一个区受累,所有受累的分区都要按受累程度描述,肿瘤主体所在的部位列在很前,如LM或UML。肿瘤侵及食管或十二指肠的分别记作E或D。
②浸润深度(T):
T1 肿瘤侵及黏膜和/或黏膜肌(M)或黏膜下(SM)。
SM1指癌越过黏膜肌层不足0、5mm。
SM2指癌越过黏膜肌层超过0、5mm。
T2 肿瘤侵及肌层(M)或浆膜下(SS)。
T3:肿瘤侵透浆膜(SE)。
T4:肿瘤侵及邻近结构(SI)。
Tx:侵犯深度不明确。
穿透肌层的肿瘤可以扩展至大小网膜(或偶至胃结肠、肝胃韧带)而不穿透覆盖于这些结构上的脏腹膜,这种情况的肿瘤定为T2。如果有脏腹膜的穿透,则定为T3。侵及大小网膜、食管和十二指肠并不意味着T4期病变,黏膜内肿瘤扩展至食管或十二指肠的,分级由这些位置中浸润的很大深度来决定。
③淋巴结转移:根据原发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区域淋巴结可分为三站。偶然某部位肿瘤出现特定淋巴结的转移,可作为远处转移的标志(以M表示);肿瘤侵及食管时,NO19~NO112的分站作相应的调整。
④远处脏器转移:
A、肝转移(H):
H0:无肝转移;H1:肝转移;Hx:不明确。
B、腹膜转移(P):
P0:无腹膜转移;P1:腹膜转移;Px:不明确。
C、腹腔脱落细胞学(CY):
CY0:良性/不确定的细胞;CY1:癌细胞;CYx:未作细胞学检查。
注:细胞学诊断的“怀疑恶性”应定为CY0。
⑤其他远距离转移(M):
M0:无其他转移(即使已有腹膜、肝或脱落细胞转移)。
M1:除腹膜、肝或脱落细胞学外的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明确。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能治吗 下一篇:吃烫食 胃癌发病的可能高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