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饮食生活越来越不规律,这导致胃病患者急剧增加,胃癌的发病的可能更是逐年升高。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的可能以西北很高、东北及内蒙古次之、华东及沿海又次之、中南及西南很低,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其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胃癌发病的普遍,人们不禁会问道:胃癌传染吗?
专家指出胃癌不会像其他病菌一样,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即使发生性关系,也不会通过性途径传染给另一人。原因很简单,癌症不是传染病,它不能把致癌基因通过什么途径传入到他人体内从而引发癌症。即使把癌细胞植入到其他人体内,它也无法存活。因为对自己而言,他人的癌细胞就是一种异物,机体可以通过强大的免疫排异能力,将他人的癌细胞杀死。因此可以一定的讲,胃癌不会传染很简单的道理是肿瘤不是传染病,它不能把致癌基因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他人身体内而引发肿瘤,即使把肿瘤细胞移植在他人体内也是难以成活的,因为存在着排异反应。
但是,有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的家庭会发生一名以上的肿瘤患者?这种家族中肿瘤发生的相对聚集性并非传染所致,主要与遗传及共同的致癌因素有关。所谓传染,简单地说,就是某种疾病从一个人身上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
关于胃癌传染吗?我们首先要知道传染的条件。传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临床资料证明,癌症病人本身并不是传染源。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从癌症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组织直接种植在另一个人身上,并不能成活生长。尽管目前认为某些癌症的发生与某些病毒有关,如:子宫颈癌、鼻咽癌、白血病,但至今还不能证实感染上某些病毒就一定地得某种癌症的说法。
另外,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会引发胃癌:
近年普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病有关。1994年WHO已将其列为第一类胃癌危险因子。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胃癌发病的可能与HP感染的可能呈正相关,HP感染者胃癌危险性较非感染者增高6倍。同时发现胃癌高发区,HP感染年龄提前。我国兰州10岁以下儿童感染的可能已达40%~50%,福建长乐市5岁以下儿童竟达50%,明显高于低发区。在正常胃黏膜中很少能分离到幽门螺杆菌,而随胃黏膜病变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增高;测定胃癌病人的血清,发现其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为胃癌的危险因素。HP参与胃癌的发生,其机制是多方面的。HP本身的代谢可以产生一些毒性物质,如尿素、磷脂酶等,这些物质可以降低局部环境的酸性并导致上皮细胞损伤,产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另外HP感染造成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使氧自由基增多及多种细胞因子释放,导致DNA损伤及细胞凋亡。多项研究表明HP感染者其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细胞凋亡刺激上皮细胞增殖或导致胃黏膜萎缩,是胃癌发生的主要环节。胃癌患者的HP感染的可能各家报道不一,除与检查方法和抽样人群不同有关外可能尚与胃癌的病期、病理类型、病变部位有关。Asaka等发现早期胃癌HP阳性者为9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也高于晚期胃癌患者。
由于幽门螺杆菌会通过人体传染,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下是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几点预防措施:
1、幽门螺杆菌是经口腔进入人体的,因为这种细菌常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就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预防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中国有不少婴幼儿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与大人口对口喂食有关。南京曾有1岁多的孩子得胃病住院的事,后来查明是奶奶喂食时习惯用嘴吹凉食物,甚至先将食物放在嘴里嚼碎后再喂孩子,从而把自己的胃病传给了孙辈。非洲小孩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高,也是母亲习惯先咀嚼再喂食的缘故。
2、亚洲人使用筷子在一个大碗里吃菜的习俗,使唾液里的细菌有机会通过筷子传播到食物上并在相互传染。当然,这种用餐方式还可传播其他疾病,所以我国医学家早就呼吁:要改变用餐方式,宜选择分餐制或使用公筷。
3、科学家在一些拉美国家的饮水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研究还发现这些细菌可在河水中存活3年。专家也证实幽门螺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因此,要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吃熟食不吃生食,牛奶则要在消毒后再饮用。
4、实验证明,溃疡病患者与人接吻,也有传播此病的危险,应加警惕。
预防胃癌的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多食过度刺激性饮食及熏制品。节制烟酒,定时饮食,防止暴饮暴食,以减少胃炎及胃溃疡的发生。
2、改变传统的盐腌或烟熏等保存食物的方法,广泛应用冰冻保鲜储存法。
3、减少食物中盐分的摄入,每天摄取量控制在6g以下。
4、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
5、多食牛奶及奶制品。
6、增加食物中新鲜鱼、肉等蛋白质的含量。
7、经常食用大蒜。
8、根除胃内HP感染。对长期治疗无效的胃溃疡或大于2cm的胃息肉的患者均应及时手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定期随访作胃镜检查,都具有一定的预防意义。
研究表明:
① 癌症不能在弱碱性的人体中形成;
② 癌症只能在酸性身体中形成;
③ 如果你有癌症,说明身体是酸性的;
④ 癌症只能在一个酸性的身体扩展;
⑤ 如果你的身体变弱碱性,癌症不能扩展;
⑥ 如果你能平衡你的身体PH值,让你的身体转变成弱碱性,不管你得的是什么癌症都有转变和被治;
⑦ 不管你的情况多么糟糕,哪怕只能活6个月,如果你能转变你的身体PH值到弱碱性,你的癌症就不会扩展,就会好;
⑧ 不用担心你的家族中你的妈妈、爸爸或任何人有癌症,只要你的身体是弱碱性的,你不会得,如果你已经有了,它将会转变;
⑨ 癌症都是酸性体液中生存的,没别的。如果你的身体是酸性的,你就会得癌症。如果是弱碱的,你就不会得癌症。如果你已有了癌症,只要你能调整你身体的PH值到弱碱性,癌症就会离你而去。
预防癌症的秘诀十分简单,就是常吃碱性食物以防止酸性废物的累积,因为酸化的体液环境,是正常细胞癌变的肥沃土壤,调整体液酸碱平衡,是预防癌症的有效途径。
A)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B)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C)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D)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E) 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癌症。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癌症疾病远离自己。
F)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虽然说胃癌是不会传染的,但是它会在患者的身体内发生转移扩散。胃癌的转移扩散症状有以下几点:
1、直接浸润蔓延:胃癌可直接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淋巴道转移。胃癌向胃壁浸润时,可侵入血管、淋巴管,形成癌栓。癌组织还可侵入自然腔道,如食道下端、十二指肠亦可直接蔓延波及网膜、横结肠、胰腺及肝脏等。
2、淋巴转移:一般按淋巴引流顺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也可出现跳跃或转移,即近处淋巴结尚未出现转移时,远处淋巴结已发生转移,如胃的淋巴来源与左锁骨上淋巴结相连接,癌细胞可经胸导管逆行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特称为Vischow淋巴结,预示胃癌已远处转移。
3、血行播散:多发生于胃癌晚期,常见的受累器官为肝脏,其次为肺。癌细胞一旦进入大循环,能在骨、脑、肾上腺、肾、脾、甲状腺及皮肤等形成转移灶。胃癌肝转移多数经门脉血行转移,在肝内形成多个结节性转移灶,有时肝转移为胃癌的首发证候,且肝内病灶的治疗一般效果较差。
4、腹腔种植:胃癌侵及浆膜后可脱落至腹腔引起种植。见于腹腔、肠系膜、肠壁和盆腔,均属于疾病的晚期。临床上癌性腹膜炎、大量的血性腹水、肠腔压迫梗阻。女性可移植于卵巢形成Krukenberg瘤。
综上所诉,胃癌虽不会通过人体传染,但是它在患者自身内可以随意转移,一旦患者发生以上症状,应及时治疗,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为什么胃癌青眯年轻人群? 下一篇:胃癌会遗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