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的转移并无规律性,很多患者肿瘤较大,却没有转移,而有的患者肿瘤较小,却已有远处转移。其播散转移的方式有三种。
1.直接播散 直接播散可以向外穿过肾脏被膜到肾周围组织或侵入肾静脉沿及下腔静脉。如侵犯肾孟,临床上可发生尿血,同时肾癌还可侵及结肠、胰腺、肾上腺、腹膜、肝脏、脾脏等周围组织。
2.淋巴转移 肾癌约有15%~30%通过淋巴途径转移。左侧转移到肾蒂、主动脉前和左侧淋巴结,右侧累及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前淋巴结、主动脉和下腔动脉间淋巴结,向上可转移到颈部引起颈淋巴结肿大等。
3.血行转移 癌瘤侵犯肾静脉,而导致静脉内形成癌栓,可向远处转移到肺、肝、骨骼等处。同时癌栓可由肾静脉逆行延伸到精索内静脉(蔓状从),或卵巢及阴道内静脉而引起精索、附睾、子宫阔韧带、阴道、阴唇等处转移。癌细胞转移至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发生的可能分别为20%和10%。
Riches将肾细胞癌分为4型,即:①透明细胞型;②颗粒细胞型;③混合细胞型;④未分化细胞型。
肾癌的病因至今尚未清楚,可能有很多因素可引起肾癌的发生。遗传因素可能是其中之一,同时吸烟者发病的可能明显高于不吸烟者。亦有些报道某些工业物质、黄曲霉素、激素、放射线、造影剂等可能导致肾癌。肾结石合并肾癌的患者,可能与局部的慢性刺激有关。局部损伤尚未证实肾癌的病因,中毒因素和地理条件亦无重要意义。
以尿血、腰痛为主证的肾脏肿瘤、输尿管肿瘤的证候有实证、虚证两类。实症为心火下移小肠,或湿热下注膀胱,外伤气滞血瘀所致;而无痛性血尿则被认为是内虚致病,如肾气不足,不能摄血,或气血双亏,血无所统。肾者水脏,肾气虚则气化不利,水湿不行,瘀积成毒,久而成块,乃至肾癌。其病机可总结为:
1.脾肾阳虚脾肾虚寒,阴阳不相守,营血虚散,不循经道,脾虚不运,湿浊内生,痰湿雍塞下焦,久而成块。
2.肾阴虚弱素禀肾虚,或年老肾精亏损、阴虚火炎,肾阴虚弱,相炎妄动,肾与膀胱为热熏灼,损伤脉络,血从外溢,发生尿血,血不循道,而成死血坏血。
3.毒热蕴结湿热之邪,或从外入或从内生,湿热阻滞经脉,络脉受损,湿热蕴结成块,久结成瘤,瘤侵腰部而发病。
4.气滞血瘀外伤、跌仆损伤脉络筋骨,伤及肾脏,血络损伤,血瘀气滞,痰凝互结成瘤。
5.心火亢盛烦劳太过,阳气乃张。耗伤心阴,致使心火亢盛,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移热于小肠,影响下焦,热伤血络而出现尿血,血瘀成块。
6.寒湿外侵久住寒湿之地,或劳累汗出之后,感受寒邪,侵入经脉,致使经脉阻滞,气血不畅,滞而成瘤。
通常成年人的肾肿瘤可见三型:肾实质发生的肾癌占80%;肾盂发生的肾癌占20%;肾胚胎癌在成人中罕见。而发生在1-3岁的儿童中的肾癌则主要是肾胚胎瘤,此病在5岁以上儿童中罕见。
当临床上有无痛性、间歇发生血尿、腹部或肾区触及肿物及伴腰痛时,借助X造影及B超、CT等相关检查,诊断肾癌并不十分困难。但临床并非都有典型表现。患者常常不是3个病象都出现,甚至以消化道和其它器官症状为主诉。这时,患者求治于消化科或其它科室,很可能误诊漏诊。
如前不久一位55岁女性患者主诉腹胀、腰背痛2个月。查体无任何消化道疾病的异常体征,我决定立即为她做彩超,结果发现右肾上缘向外膨起,经CT检查后确诊为肾癌。
肾癌易误诊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疼痛虽然是肾肿瘤特有的病征之一,可往往因疼痛不甚剧烈而使病人未能马上就医。
2、是无痛的血尿呈间歇发作,易被病人忽视。
3、是个别肾癌病人由于癌转移发生较早,转移癌的病象可能已经明显,而原发癌的病象尚未被发现。如骨转移可出现骨折、局部肿块,脊椎转移可引起腰痛、下腹麻木等等。
4、是病症不典型的病人或仅有一个病象屡见不鲜,也易被病人及医生忽略。
因此,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病例及早做X光造影、B超及CT等相应检查助诊。肾癌的治疗方法是尽早手术。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肾癌在临床上有哪些症状特点? 下一篇:肾癌的主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