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上,囊性肾癌与肾癌其实是一个性质的癌。只不过囊性肾癌具体指的是肾细胞癌,而肾癌具体是指肾细胞癌、肾腺癌,起源于泌尿小管上皮。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0%-90%, 是成人常见的肾脏肿瘤。男女之比约为2:1,可见于各个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那么,囊性肾癌与肾癌还有哪些不同呢?
囊性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级为多见,少数侵及全肾;左、右肾发病机会均等,双侧病变占1%~2%。 囊性肾癌的临床表现近似于肾癌,也可见肉眼血尿,腹部包块及疼痛,由于囊性肾癌通常有一个完整的囊壁,出现肉眼血尿的机会较少。
囊性肾癌病因:
①肿瘤呈囊性生长:肾细胞癌起源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其中一些以囊性形式生长,逐渐形成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多房性肿块,囊内有含量不等的新鲜血液,肿瘤常有假包膜。
②肾癌中心供血不足,出血和坏死形成假囊肿。“囊肿”壁厚且极不规则,多为单房。
③肾癌起源于囊肿壁上的上皮细胞,结节常位于囊肿的基底部。
④肾癌引起肾小管或肾小动脉阻塞导致囊肿形成。当囊肿增大时,肿瘤嵌入到囊肿内,此型少见。
囊性肾癌它的发病的可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老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按病理组织学类型分为四种:
(1)固有的单囊性生长
(2)固有的多囊性生长
(3)囊肿坏死
(4)起源于单纯性囊肿内壁上皮细胞。其中以多囊性生长者多见。细胞类型以透明细胞癌多见。
囊性肾癌的CT表现包括:
(1)囊壁改变:囊壁增厚,且不均匀,不规则,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分隔及结节的早期强化。
(2)钙化:囊壁及分隔钙化明显,呈斑点状、线条状或壳状。钙化量及形态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很重要,良性钙化多呈线型,量少,薄且细。
(3)分隔:囊性肾癌的分隔常见,且粗细不匀,>1mm,与囊壁交界处呈结节状增厚。
(4)囊液:囊性肾癌的囊内密度不均匀,即囊液混浊,可出现碎屑,絮状物及大块状凝血块。
(5)病变与正常肾实质的分界:囊性肾癌病变与邻近肾实质边界不清,这与肿瘤缺乏包膜且呈浸润性生长有关。
(6)囊性病变的大小:囊性肾癌病变常较大,较大的病变常有较多的恶性征象,当囊性病变较小时,恶性征象少或不明显,诊断很困难。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0%-90%, 是成人常见的肾脏肿瘤。
肾癌的病因:
1、吸烟:大量的前瞻性观察发现吸烟与肾癌发病正相关。
2、肥胖和高血压,高体重指数(BMI)和高血压是与男性肾癌发病危险性升高相关的两个独立因素。
3、职业:有报道长期接触金属镉、铅的工人、报业印刷工人、焦炭工人、干洗业和石油化工产品工作者肾癌发病和死亡危险性增加。
4、放射:长期暴露于某种弱放射源中可能增加患肾癌的风险。
5、遗传:已明确的遗传性肾癌包括:①VHL(视网膜和中枢神经血管母细胞瘤病)综合征;②遗传性乳头状肾癌;③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癌;④BHD综合征(一种显性遗传综合征)。
6、饮食因素: 调查发现高摄入乳制品、动物蛋白、脂肪,低摄入水果、蔬菜是肾癌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肾癌危险性的食品及药物:咖啡、女性激素(雌激素)、解热镇痛药尤其是含非那西丁的药物、利尿剂及红藤草又名“千根”等。
7、在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发现肾癌的病例有增多的现象。因此透析超过 3 年者应每年 B 超检查肾脏。有报告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肾癌。肾癌患者中 14% 患有糖尿病 , 是正常人群患糖尿病的 5 倍。
肾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则需病理学检查。
1 、实验室检查项目 尿素氮、肌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钙、血糖、血沉、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
2、影像学检查项目 腹部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胸部CT、腹部CT平扫和 增强扫描(碘过敏试验阴性、无相关禁忌证者)。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及胸部CT是术前进行临床分期的主要依据。
3、可选择的影像学检查项目
(1) 腹部平片:可为开放性手术选择手术切口提供帮助;
(2) 核素肾血流图或IVU检查指证:未行CT增强扫描,无法评价对侧肾功能者;
(3) 核素骨显像检查指证:①有相应骨症状;②碱性磷酸酶高;③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
(4) 胸部CT扫描检查指证:①胸部X线片有可疑结节;②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
(5) 头部MRI、CT扫描检查指证:有头痛或相应神经系统症状患者;
(6) 腹部MRI扫描检查指证:肾功能不全、超声波检查或CT检查提示下腔静脉瘤栓患者。
囊性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级为多见,少数侵及全肾;左、右肾发病机会均等,双侧病变占1%~2%。 囊性肾癌的临床表现近似于肾癌,也可见肉眼血尿,腹部包块及疼痛,由于囊性肾癌通常有一个完整的囊壁,出现肉眼血尿的机会较少。
囊性肾癌病因:
①肿瘤呈囊性生长:肾细胞癌起源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其中一些以囊性形式生长,逐渐形成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多房性肿块,囊内有含量不等的新鲜血液,肿瘤常有假包膜。
②肾癌中心供血不足,出血和坏死形成假囊肿。“囊肿”壁厚且极不规则,多为单房。
③肾癌起源于囊肿壁上的上皮细胞,结节常位于囊肿的基底部。
④肾癌引起肾小管或肾小动脉阻塞导致囊肿形成。当囊肿增大时,肿瘤嵌入到囊肿内,此型少见。
囊性肾癌它的发病的可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老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按病理组织学类型分为四种:
(1)固有的单囊性生长
(2)固有的多囊性生长
(3)囊肿坏死
(4)起源于单纯性囊肿内壁上皮细胞。其中以多囊性生长者多见。细胞类型以透明细胞癌多见。
囊性肾癌的CT表现包括:
(1)囊壁改变:囊壁增厚,且不均匀,不规则,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分隔及结节的早期强化。
(2)钙化:囊壁及分隔钙化明显,呈斑点状、线条状或壳状。钙化量及形态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很重要,良性钙化多呈线型,量少,薄且细。
(3)分隔:囊性肾癌的分隔常见,且粗细不匀,>1mm,与囊壁交界处呈结节状增厚。
(4)囊液:囊性肾癌的囊内密度不均匀,即囊液混浊,可出现碎屑,絮状物及大块状凝血块。
(5)病变与正常肾实质的分界:囊性肾癌病变与邻近肾实质边界不清,这与肿瘤缺乏包膜且呈浸润性生长有关。
(6)囊性病变的大小:囊性肾癌病变常较大,较大的病变常有较多的恶性征象,当囊性病变较小时,恶性征象少或不明显,诊断很困难。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0%-90%, 是成人常见的肾脏肿瘤。
肾癌的病因:
1、吸烟:大量的前瞻性观察发现吸烟与肾癌发病正相关。
2、肥胖和高血压,高体重指数(BMI)和高血压是与男性肾癌发病危险性升高相关的两个独立因素。
3、职业:有报道长期接触金属镉、铅的工人、报业印刷工人、焦炭工人、干洗业和石油化工产品工作者肾癌发病和死亡危险性增加。
4、放射:长期暴露于某种弱放射源中可能增加患肾癌的风险。
5、遗传:已明确的遗传性肾癌包括:①VHL(视网膜和中枢神经血管母细胞瘤病)综合征;②遗传性乳头状肾癌;③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癌;④BHD综合征(一种显性遗传综合征)。
6、饮食因素: 调查发现高摄入乳制品、动物蛋白、脂肪,低摄入水果、蔬菜是肾癌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肾癌危险性的食品及药物:咖啡、女性激素(雌激素)、解热镇痛药尤其是含非那西丁的药物、利尿剂及红藤草又名“千根”等。
7、在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发现肾癌的病例有增多的现象。因此透析超过 3 年者应每年 B 超检查肾脏。有报告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肾癌。肾癌患者中 14% 患有糖尿病 , 是正常人群患糖尿病的 5 倍。
肾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则需病理学检查。
1 、实验室检查项目 尿素氮、肌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钙、血糖、血沉、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
2、影像学检查项目 腹部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胸部CT、腹部CT平扫和 增强扫描(碘过敏试验阴性、无相关禁忌证者)。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及胸部CT是术前进行临床分期的主要依据。
3、可选择的影像学检查项目
(1) 腹部平片:可为开放性手术选择手术切口提供帮助;
(2) 核素肾血流图或IVU检查指证:未行CT增强扫描,无法评价对侧肾功能者;
(3) 核素骨显像检查指证:①有相应骨症状;②碱性磷酸酶高;③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
(4) 胸部CT扫描检查指证:①胸部X线片有可疑结节;②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
(5) 头部MRI、CT扫描检查指证:有头痛或相应神经系统症状患者;
(6) 腹部MRI扫描检查指证:肾功能不全、超声波检查或CT检查提示下腔静脉瘤栓患者。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警惕肥胖人易患肾癌! 下一篇:哪些因素影响肾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