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肾癌病例在诊断结果出来后,病况都已经到了中晚期,而到这时癌变细胞早已侵及了其它脏器,甚至全身。那么是不是中晚期肾癌转移后,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肾癌转移的主要途径是浸润、淋巴途径和血运三种,肾癌的转移的部位又是以肺和骨很为常见,肺、肝、脑、骨骼这些部位也比较常见,胆总管腔内、纵隔、拇指甲下、阴道、脉络膜、外耳道和眼眶这些部位也可能发生转移,不过情况较少。
肾癌的转移途径!
肾癌可通过直接浸润、淋巴途径和血运三种途径转移。肺和骨髂是常见的转移部位。
1、直接浸润:
低度恶性的肿瘤常保持完整的包膜,虽然体积巨大,仍可没有转移。恶性较高的肾癌,虽肉眼看来肿瘤包膜完整,但在显微镜下癌细胞往往已浸润和穿出包膜,随着肿瘤的长大而侵入肾周围脂肪。肾癌的继续向外发展可穿破肾周围筋膜而侵入邻近器官,其中较常见者为结肠。此外,尚可侵入肝、脾、胰腺、肾上腺及横膈等。向内侵入肾盂后常发生血尿,在肾盂造影图上的表现类似肾盂肿瘤。
2、淋巴途径:
据统计15%~30%的肾癌可经淋巴途径转移。左侧转移到肾蒂、主动脉前和左外侧淋巴结;右侧累及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前淋巴结、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3、血运转移:
是肾癌重要的转移途径,癌细胞侵犯静脉,从毛细血管、肾内静脉至肾静脉,在静脉内形成瘤栓,可进一步伸入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并向肺、骨髂和其他脏器,引起广泛的血运转移。
已有远处转移的肾癌,除下列情况外一般不宜行姑息性肾切除术。
①原发肿瘤发生大量血尿、疼痛、高血压、肝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用内科治疗不能缓解者;
②转移数目很少,估计可用手术全部切除者;
③只有骨骼转移者是手术的相对指征,因患肾行姑息性切除后,1年存活的可能高达36%。
为了较准确地估计治疗肾癌的效果以及判断其预后,一般可依据手术结果的病理分期进行推测。分成下列4期:第I期:肿瘤局限于肾包膜之内,肾周围脂肪、肾静脉及区域淋巴结未受侵犯。第Ⅱ期:肿瘤已侵入肾周围脂肪,但尚局限于肾周围筋膜之内,肾静脉及区域淋巴结未受侵犯。第Ⅲ期:肿瘤已向区域淋巴结转移。肾周围脂肪、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已有或受到侵犯。第Ⅳ期:肿瘤已侵及邻近器官(肾上腺除外)或已有远处转移。
肾癌患者对于那些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的不明异常物,都有可能是肾癌转移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肾癌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的生存的可能大概在35%~40%,10年的生存的可能就只有17%~30%,而手术治疗过后出现转移的时间就非常难估计,很有可能在都认为并且已经得到控制的若干年后发现了肾癌已经出现转移。如果一旦患者已经出现了转移,那么手术治疗的效果就显得不明显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化疗成为了不错的治疗手段。肾癌转移的治疗可以说是一种全身性的综合治疗,并且这种治疗可能是漫长的。
肾癌患者出现肺转移情况严重吗?
肾癌肺转移是肾癌重要的转移途径,癌细胞侵犯静脉,从毛细血管、肾内静脉至肾静脉,在静脉内形成瘤栓,可进一步伸入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并向肺、骨髂和其他脏器,引起广泛的血运转移。
在此专家提醒,肾内性症状肾癌具有血尿、疼痛和肿块三大症状。若三项齐全,病程已多属晚期;一般在较早阶段,只有其中的一项或两项。
三大症状具体表现为:
血尿:多为骤然发生的肉眼血尿,不伴疼痛或其他症状。约70%的肾癌患者会出现血尿。这种血尿往往是间歇性的,可自行停止,但会反复多次发作。如能在第一次血尿时就引起注意,及早就医,就可获得早期诊断。
腰痛:约50%的患者会出现腰痛。是癌灶增大牵拉肾包膜或压迫周围神经、肌肉组织的结果。多为腰部或上腹部钝痛。偶有血凝块往下排出发生剧烈绞痛,易被误认为肾及输尿管结石。
腰部包块:肾癌病灶增大到相当程度可从腰部或上腹部摸到(或见到)包块。约20%~30%的患者会有此症状。在取侧卧位时包块较易摸到,有时还可看到包块随呼吸上下移动。若包块与周围组织黏连,则包块固定,不能推动,那就属于晚期了。
上述肾癌的初期警号,显得多种多样,而且多是一般性症状,要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泌尿系症状。因此,早期发现并诊断出肾癌取决于人们对该癌症的高度警惕性。凡40岁以上男女,当有上述警号出现时,不要忘记将泌尿系的检查也包括在内,以排除肾癌的可能性。
肾癌骨转移症状有哪些?
肾癌骨转移会出现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在病情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转移现象,这给患者治疗此病又增加了不少难度,因此对于转移所出现的症状要明白。
肾癌可通过原发肿瘤逐步向邻近组织和器官侵犯而播散,也可通过淋巴管或静脉向外转移低度恶性的肿瘤常保持完整的包膜,虽然体积巨大,仍可没有转移。恶性较高的肾癌,虽肉眼看来肿瘤包膜完整,但在显微镜下癌细胞往往已浸润和穿出包膜,随着肿瘤的长大而侵入肾周围脂肪。
肾癌的继续向外发展可穿破肾周围筋膜而侵入邻近器官,肾癌骨转移症状其中较常见者为结肠。此外,尚可侵入肝、脾、胰腺、肾上腺及横膈等。向内侵入肾盂后常发生血尿,在肾盂造影图上的表现类似肾盂肿瘤。
据统计,有25%左右的肾癌都有淋巴结转移,主要是肾蒂、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的淋巴结(区域淋巴结)。肿瘤有向静脉侵入的倾向。在静脉(肾内静脉、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形成癌栓,并可通过静脉向远处转移。肾癌的转移可早可晚。少数恶性很高的肾癌在原发肿瘤体积还很小或还没有被发现时已有远处转移。也有些病例在肾癌切除多年之后可出现转移。
为了较准确地估计治疗肾癌的效果以及判断其预后,一般可依据手术结果的病理分期进行推测。分成下列4期:
第i期:肿瘤局限于肾包膜之内,肾周围脂肪、肾静脉及区域淋巴结未受侵犯。
第ⅱ期:肿瘤已侵入肾周围脂肪,但尚局限于肾周围筋膜之内,肾静脉及区域淋巴结未受侵犯。
第ⅲ期:肿瘤已向区域淋巴结转移。肾周围脂肪、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已有或尚未受到侵犯。
第ⅳ期:肿瘤已侵及邻近器官(肾上腺除外)或已有远处转移。对于已有远处转移的肾癌,除下列情况外一般不宜行姑息性肾切除术。
①原发肿瘤发生大量血尿、疼痛、高血压、肝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用内科治疗不能缓解者;
②转移数目很少,估计可用手术全部切除者;
③只有骨骼转移者是手术的相对指征,因患肾行姑息性切除后,1年存活的可能高达36%。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