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常见的高危发病症状之一,乳腺癌的治治疗结果果和病期有密切关系,早期乳腺癌可以取得几乎治疗的效果,如果疾病处于晚期,即使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其治疗结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据资料统计,I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的可能可达90%以上,II期为80%左右,而III期仅为50%左右。公众平时不注重自我体检,只有出现症状时才来就诊,此时大多数为II、III期,治治疗结果果大打折扣。因此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比例是取得良好治治疗结果果的关键。
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并不困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议每个月进行一次乳房自我检查。在良好的光线下先观察两侧乳房外形上有无变化,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以指腹和手掌触摸乳房、乳头乳晕区和腋窝。一旦感觉和以往有所不同,就应及时到乳腺专科请医生来“把脉”。
建议每年到医院做一次乳房体检,很好由乳腺专科医生进行。
建议每年做一次乳房B超和X线摄片检查。B超可以发现0.5厘米以上的肿块,尤其在鉴别肿块的囊实性方面很有帮助。X线摄片检查可以发现乳腺结构上的变化,尤其是对异常钙化非常敏感。通过上述检查,大多数乳房疾病都能获得诊断。如果发现了异常但仍难以定性的话,医生会建议做乳房的核磁共振检查。这项检查可以使医生更加清晰地看到病灶的形态,对疾病的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医生会通过各项检查所获得的信息做出判断,当怀疑有乳腺癌的可能性时,会建议做活检,包括细针穿刺、粗空芯针穿刺以及切除,以获得病理学诊断。
乳腺癌尽管有证据显示一些化学预防药物,如三苯氧胺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可以降低高位人群乳腺癌的发病的可能,但至今仍没有一种能有效控制乳腺癌发生的一级预防的措施。所以,当前及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争取早期诊断,仍是乳腺癌防治的一项基本策略。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定期钼靶摄片普查,使早期乳腺癌检测比例大有提高。其中临床上无法扪及的肿块及导管癌占治疗病例中15%-18%,使生存的可能明显提高,40-49岁的患者死亡人数下降20%,50-69岁患者死亡人数可下降20%-40%,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乳腺癌列为普查有效的人类肿瘤之一。
早期诊断的基本措施很多,我们分3个方面介绍:
一、 仪器检查(①近红外线 ②B超 ③钼靶X片)
①近红外线是90年代普及的一种乳腺光透射扫描仪器。对患者身体无伤害、无痛苦。利用红外线对血红蛋白的敏感度透过乳房的强度不同所显示的不同阴影以观察乳房肿块来反映乳腺肿物的轮廓和血管走行,对乳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在不同的病种间缺乏特征性。如增生、纤维瘤、早期癌,其图像有相似之处,给明确诊断造成一定困难。
②B超: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对病变图象的分辨比例和清晰度明显改善,对乳腺肿物的滋养血管(动脉血供)有良好的反映,对良性乳腺增生和纤维瘤的诊断与钼靶相近,灵敏度、准确度高于红外线,对急性病变和导管瘤、导管内瘤的检出比例高于钼靶。
③乳腺X线钼靶照相,对早期阶段乳腺诊断特意度很高,可达到96.2%,因此钼靶检查可明显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的死亡人数,也是迄今为止证实有效的乳腺普查措施。研究发现50岁以上女性钼靶检查平均可以比对照组提早3年以上发现乳腺癌,40-49岁女性可提高1.7年。但受年龄因素影响,提示年轻致密型乳房(腺体结缔组织为主)影响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40岁前妇女很好用B超。另外钼靶X线存在射线损害,不易频繁检查。
二、临床体检:机器不能替代人,仪器也会漏诊。临床体检单独检查出各类型乳癌,所以不能仅以“肿块”作为诊断的体证,局部腺体增厚,乳头溢脓和乳头糜烂等表现,也会是乳腺癌的存在。诸如乳头轻度回缩,乳房皮肤轻度凹陷,以及乳晕轻度水肿等,均是很有价值的临床表现,临床体检是望、问、触相对方便,定期体检、专业人员的检查是必须重视的。
三、自我检查:乳房自我检查是女性自愿的,有意识的进行自我保健的内容之一,优点是经济、便捷,不受时间限制,对人体无损伤,但需要乳腺生理病理知识的学习和科普教育,以及乳腺癌的临床表现。经常关注自己乳腺是否有肿块、腋下是否有淋巴结肿、乳头是否有溢液、什么样溢液等,基本常识的早期宣教,对早期发现病变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哪些重要性? 下一篇: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及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