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乳腺癌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几乎所有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的可能都在上升,平均每年约升高l%。估计全球每年发病患者超过100万。尽管对乳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有25%的患者死于该病。对于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与中药治疗,本文就近年来用于化疗治疗药物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乳腺癌化疗药物全集
(1)环磷酰胺(CTX ):CTX是乳腺癌化疗中研究很广,应用很多的一个药物,总的有效情况为35%(10%~62%)。在乳腺癌的治疗中,CTX有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案。有作者认为,CTX对绝经前或绝经后1年的患者有效情况为38%,绝经后>5~10年的有效情况约为18%,因而认为CTX对乳腺癌的治疗结果与卵巢功能有关。另外,CTX对软组织病灶有效情况可达43%,骨转移病灶24%,内脏病灶28%,肝转移伴有黄疸无效。>>>常用胃癌化疗药物
(2)氮芥(HN2):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情况为35%(18%~47%),如果大剂量间歇诊疗理念有效情况可增高。60年代以后较少使用,主要考虑到该药的不良反应较大. 苯丙氨酸氮芥(L-PAM)是烷化剂类药物中除CTX外的另一个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效情况可达30%。
(3)噻替哌(TSPA):总有效情况30%(10%~36%)。因为其骨髓抑制副作用较明显,现已不常用。
(4)氟脲嘧啶(5FU):5FU是抗代谢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研究很广的一种药物,有效情况可达27%。>>>化疗药物外渗如何处理呢?
(5)氨甲喋呤( MTX):乳腺癌的化疗中,MTX 是另一个被广泛采用的抗代谢类药物,总有效情况为34%(11%~60%)。
(6)阿霉素(ADM):阿霉素是目前治疗乳腺癌治疗的单一药物,有效情况可达41%。
(7)丝裂霉素( MMC):丝裂霉素刚问世时采用小剂量长期给药,结果治疗结果较低,毒性也大。近期发现间歇大量给药诊疗理念(20~30mg/m2 ,静脉注射,每4~6周给药)治疗结果可达38%,毒性亦相对降低。
(8)米托蒽醌(MX):MX是蒽醌类抗癌新药,文献报告米托蒽醌对晚期乳腺癌有较高的治疗结果,而且毒性较低,安全,单用对无化疗史的晚期乳腺癌有效情况为15%~36%。平均缓解期为10个月。
化疗药物一旦外渗或发现星点迹象,来不得半点马虎,即可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抽出渗出液。再及时给予局部皮肤常规消毒2—3遍,根据外渗部位大小,应用解抗药物局部多点封闭,封闭范围应超过渗漏部位3cm,抬高患肢,冷敷24h,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渗漏情况记录。每天由责任护士观察局部反应情况。
化疗药物外渗造成危害
注射方法不当常引起静脉炎,应注意保护静脉。用20ml溶剂溶药静推,或用静脉冲入法,以减轻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长期治疗时需制定静脉使用计划,左右臂交替使用,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压迫征外,不宜采用下肢静脉注药。如静脉已出现红、肿、热痛炎性反应,需停止滴注,硫酸镁湿敷。
化疗药物外渗致皮肤、组织坏死的治疗及护理化疗性药物外渗致皮肤及组织坏死在临床上治疗非常棘手,药物所播及之处溃烂以中心向外逐渐扩大,而边界不清,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麻烦,溃烂面不易愈合。>>>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多警惕
皮肤紫红色红斑期处理 应用0.9%NS 5-10ml加氟美松5mg、利多卡因100mg、距皮肤红斑处1—2cm处进针,采取多点逐渐向中心部位边注射边进针(应避开血管),每日一次,此日观察皮肤颜色、红斑大小,详细做好记录,用此方法,大多数患者可阻止继续扩展。
对皮肤溃烂的处理,一旦药物外渗引起溃烂应高度注意,每日清创换药1-2次,应用氯苯液2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氟美松10mg局部浸润,或无菌纱布湿敷,减少污染,并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炎症,清除坏死组织,也可局部涂磺胺嘧啶银(AD-Ag),使局部干燥、结痂、新生肉芽形成。对于不愈合者可考虑外科植皮手术。
近年来,由于肿瘤患者的增加及种种原因、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是广大护理工作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虽取得不少经验及措施,供参考借鉴。并重视预防,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及同情心。特别在输注化疗药物前进一步确定针头在血管内。
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托马克等药物,稀释少量溶液推注,使化疗药物很快进入血管,用药完毕后,再用生理盐水推注,应用生理盐水前导后冲静脉注射,降低局部血管内的药物浓度,缩短化疗药物在局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这样避免了药物对血管的持续刺激,减少了用药时药液渗漏到血管外,又有效地避免了静脉炎、水泡、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使并发症降至很低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目前临床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有哪些 下一篇:乳腺癌病人在哪些情况下必须采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