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乳腺癌病员的一级亲属与普通人群相比,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性增加两到三倍;在其母亲和姐妹中有一人患乳腺癌的妇女,患该病的危险性更高。这种遗传倾向还表现出:双侧乳腺癌患者比单侧乳腺癌患者的亲属发病的可能高。绝经前患乳腺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危险性增加 9倍;绝经后患乳腺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危险性增加4倍。从乳腺癌患者发病的年龄分析,年龄越小,亲属患癌的危险性越大;受累的人群越多,亲属的危险性越大。
专家称,乳腺癌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乳腺癌在某些家族中的聚集现象,在一级亲属中发病危险性高达50%,家族中较远的亲属发病危险性小。乳腺癌高危人群更需要关注乳房情况,定期体检。
乳腺癌家族聚集性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遗传因素是影响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报道,一个女性如果其姐妹或母亲中有一人患乳腺癌,那么她患乳腺癌的危险就是一般人群的1.5~3倍,如果有2人或2人以上患乳腺癌,则她患癌的危险更高。提示有家族史的人有着高于一般人群的乳腺癌易感性。
乳腺癌是一个种族差异非常显著的恶性肿瘤,资料表明,移居美国的中国人或日本人,虽然由于生活环境和习惯发生了改变,致使乳腺癌的发病的可能有所增高,但是仍低于当地人的发病水平,此结果提示可能有某种不同的遗传机制在发生作用。目前有关的资料虽并不多见,但日本研究已经提供了此方面的一些证据。
为了研究我国乳腺癌的遗传规律,我们开展了一项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包括从因素分析,到遗传模式探讨,到遗传易感性机理的研究,现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研究首先对乳腺癌家族史进行了分析。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在经过七个因素校正后,其OR值虽有所降低(由5.333降至3.905),但仍是一显著的危险因素,其对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并不是由混杂等偏倚所造成。
关于遗传因素与其它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目前还未得到公认的结论。本研究采用了分层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遗传因素与其它危险因素之间可能的交互作用:把其它因素作为分层变量,比较分层前后家族史OR值的变化。
研究结果提示遗传因素和其它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交互作用。那么,个体如果具有了乳腺癌的遗传背景,再加之获得了某些危险因素,如月经初潮年龄早、首胎生育年龄晚、生育子女少、授乳时间短、流产次数多、肥胖体型,则她患癌的危险就可能大大加强。
另外,结果还提示乳腺癌家族史对50岁以前和绝经前发病者的意义可能更大,由于目前认为绝经前后患乳腺癌的病因机理有所不同,推测遗传因素可能主要参与了绝经前乳腺癌的发生。相似地,研究还观察到上述因素(除肥胖体型外)与肿瘤家族史也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是否不同的肿瘤遗传背景之间存在某些共同的遗传机制,这也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另外,本研究对家族史与电离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在受到较大剂量医疗照射史者中,肿瘤家族史OR值为10.08(P=0.014),而未分层前仅为1.770(P=0.004),危险增高了数倍之多。提示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对辐射致癌可能更为敏感。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研究、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乳腺癌研究均提供了相一致的线索。
在美国,对乳腺癌多大程度上与家族史相关联,各家的估计相差较大,但一般认为有阳性家族史的乳腺癌病人的真实百分比可能界于6%~19%之间。看来,遗传相关乳腺癌在总乳腺癌中所占比例在东西方之间差异可能并不大。
但是,在本研究的先证者家族中,没有发现有三人或三人以上患乳腺癌的家庭,提示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家族性乳腺癌在我国乳腺癌中所占比例极小。
美国的资料显示人群中显性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的倾比例估计为0.33 %,约占人群中乳腺癌病例的5 %。看来,东西方种族之间,虽然遗传相关乳腺癌在总的乳腺癌中所占比例相似,但其中遗传机制可能还不尽相同。
进一步的分离分析得出,乳腺癌的分离比为0.023,拒绝了单基因隐性遗传的假设(单基因隐性遗传的分离比理论值为0.25)。同时,研究得出乳腺癌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35.6 %,一级亲属累积发病的可能为9.99 %,大于二、三级亲属的累积发病的可能。
为了防止亲属间共同生活环境影响给遗传度造成的高估,在研究中还调查了先证者家系和对照家系中的非血缘亲属乳腺癌发病情况,结果并没有发现先证者家系非血缘亲属中乳腺癌发病的显著增高,这样,就排除了共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家族聚集现象对遗传度估算的影响。
另外,由于本研究中先证者近60 %还不足50岁,因此其女儿的年龄多在30岁以内,还未进入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发病数为零。因此在分离分析中采用同胞法进行分离比估算,避免使用先证家系和对照家系女儿的发病资料。应对核心家系继续追访,直至研究亲属全部度过发病高峰。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推测我国乳腺癌属于多基因遗传模式,乳腺癌的发生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可能较小,环境因素的作用较大。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乳腺癌的遗传学机理,探索其遗传本质,作者又对与人类肿瘤关系很为密切的p53基因、与乳腺癌遗传很为密切的BRCA1、BRCA2基因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乳腺癌的遗传规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春季乳腺癌病人吃啥好? 下一篇:为什么乳腺癌容易侵犯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