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肉瘤 > 间质瘤症状 > 正文

怎样及早发现胃肠间质瘤?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1-07-12 16:22:43 浏览次数: 20

    因胃肠间质瘤产生于胃壁与肠壁之间,只有瘤体生长较大,突出到浆膜层或黏膜层的时候,才易发现。胃肠间质瘤早期没有什么症状,大概有20%是通过体检发现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腹部隐痛做检查发现的,还有一部分病人消化道出血发现的,因为黏膜溃疡出血量是比较大的。如果摸到肿块,就长得比较大了,还有一些无意当中或者体检出其它疾病时看到的。真正早期发现的都是做胃癌切开一看发现有很多小的间叶肿瘤,这种发现还是比较多的。等到有症状的时候,都已经是低危或者中危或者高危人群,或者本身就是复发转移,它的转移部位就是腹腔的播散转移以及肝转移。
    另外胃肠间质瘤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手术切完之后跟切韭菜一样,切完之后又长,原来长的肿瘤切掉了,过一段时间又在那个地方长出来,这是它的特点。我有一个病人很多切过九次,原来隔十年八年才复发,后来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一年可以切三到四次,整个腹腔像撒了土豆米粒蚕豆一样,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全是肿瘤,再也无法手术了。
    胃肠间质瘤的形成:
    大部分癌症的病因是由于细胞生长失控。正常情况下,细胞以一定速比例生长或分裂,而当这一系统瓦解,部分细胞开始以反常的速比例和倍数生长繁殖,则成为了癌细胞。当大量癌细胞聚集,即形成肿瘤。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在所有胃肠道癌症中的比例不到3%,但却是常见的胃肠道间质肿瘤。全球发病的可能约为6.8-14.5/100万人/年。胃肠间质瘤患者年龄位于十几岁到九十多岁之间,但很多发于60岁左右患者。成人诊断胃肠间质瘤时的中位年龄为66-69岁。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的可能为45%-64%。如果肿瘤不能被完全清除,5年生存的可能仅为10%。
    GIST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GIST常归为平滑肌类瘤或神经源性肿瘤,直到20 世纪80年化初才给予命名。GIST可发生于食道至肛门的胃肠道全长范围,另外包括网膜、肠系膜、腹膜及后腹膜等,是胃肠道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临床上起病隐匿,患者多以腹痛,腹胀,腹部肿块,便血就诊。平均年龄50~60岁,发病部位以胃常见,小肠次之,本组临床资料与文献大部分一致。
    GIST病理特点是形态多变,排列结构多样,光镜下很难与真正的胃肠道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鉴别,只有免疫组化水平或电镜下才能区别,CD117或CD34是诊断GIST的特异抗体,只有CD117、CD34至少有一阳性表达才能诊断GIST。95~100%的患者CD117表达阳性和强阳性是目前区别GIST与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的重要的手段。
    GIST的影像检查方法较多,可作CT、MRI、胃肠道造影、内镜和B超检查。螺旋CT对胃肠病变具有很好的组织对比,可清晰显示管腔、管壁及周围结构,螺旋CT扫描是GIST的很常用和很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之一。
    GIST一般瘤体较大、邻近组织器官及胃肠道受压、移位,边缘显示模糊或不清,中央或边缘在较多的坏死及液化,肿瘤较大时可以进行三维重建,多平面、多角度观察病变,有利于病灶的准确定位,易于鉴别肿瘤来源。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本组资料采用平扫及多期动态扫描,对肿瘤的强化过程实施动态观察。
    GIST属富血供肿瘤,CT增强较其他检查有明显的优势,动脉期可清晰显示肿瘤内血管影,和肿瘤的供血动脉,本组资料可清楚显示肿瘤内迂曲血管影(6/21)。肿瘤实质部份动脉期强化、门脉期明显强化,平衡期强化无减退,延迟期强化稍有减退。在肿瘤实质强化很明显的是门脉期,与肿瘤内的坏死区密度较很大。肿瘤内部易发生形态各异的、大小数量不等的坏死、液化囊变,可表现为小片状、大片状、不规则、裂隙状等。肿块较小时强化较均匀,较大肿块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部份瘤体见不规则花边样强化及絮状强化。延迟期是肿瘤实质部分慢慢减退,坏死及液化区密度无明显改变。三期扫描可以显示胃肠间质瘤的血供特征,动脉期主要是显示肿瘤内及肿瘤外的供血血管,门脉期肿瘤实质强化很明显,可以区别于周围正常组织结构,平衡期有助于鉴别诊断,所以我们认为动态扫描到第三期平衡期就可以较好满足了临床的需要。
    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1.多数早期胃肠间质瘤没有症状,因此多在较晚时期才被诊断出来。其症状包括:无痛腹部肿块、腹部不适或腹痛、呕吐、便血或呕血、疲劳,高烧和贫血。
    2.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如果胃肠间质瘤没有扩散,那么外科医生的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
    3.胃肠间质瘤有可能术后复发(复发转移的可能55%-90%),因此可能还要进行其他治疗如化疗和放疗。
    4.胃肠间质瘤的系统诊疗理念包括伊马替尼靶向治疗。但10%-20%的患者会出现原发耐药;而继发耐药的发生的可能高达42%,且治疗期间每年递增10%。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