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癌症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痛苦,特别是晚期癌症病人,在床上痛得死去活来,亲人也跟着饱受身心煎熬。据介绍,62%以上的肿瘤病都是会伴随疼痛的,尤其是胰腺癌、肝癌、肺癌、骨癌和引发了骨转移的癌变病人会痛得十分厉害。有国内研究机构曾对癌症患者进行调查,有80%的人曾因为受不了癌痛折磨而曾经萌生过自杀的念头。如何才能有效的止痛,也成了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点和难题。
癌症止痛的主要原则
(一)口服给药
应选择口服给药途径,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这样便于病人长期用药。尤其是对于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片及糖浆等),适当口服用药极少产生精神依赖性(成瘾性)或身体依赖性(<1%)。这是因为癌症病人所要求的是镇痛效果,而不是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口服吗啡不符合吸毒者的需求和效果。
(二)按时给药
止痛药应当有规律地“按时”给药(比如,每3~6小时给药一次)而不是“按需”给药——只在疼痛时给药。
(三)按阶梯给药——癌症止痛的阶梯给药方案
1、用于轻度疼痛 ,如奥湿克、强痛定、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
2、轻度达不到止痛效果,继续加重,上升到第二级,可改用弱阿片类药 ,如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 ,可以和第一阶梯药物即非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 ,仅限于即刻释放的形式。
3、如疼痛仍未能控制或继续加剧,则进入第三级,如吗啡、美施康定控释片。
(四)用药应个体化
即应注意具体病人的实际治疗结果。止痛药剂量应当根据病人的需要由小到大直至病人疼痛消失为止。而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导致用药不足。
癌症止痛的常见误区
一.错误认识:只有当疼痛剧烈时才使用阿片类药物
-患者需忍受疼痛,影响生活质量;
-止痛药物的剂量和强度需要非常大才能止痛;
-药物副反应的发生机比例更大。
正确认识
-及时、按时用药,保证治疗结果和安全性;
-避免发生药物依赖性反应。
二.错误认识:度冷丁是很安全有效的止痛药物
正确认识
-WHO已经不准推荐使用度冷丁作为癌痛治疗的药物;
-度冷丁的止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10;
-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清楚半衰期长,且具有潜在神经毒性及肾毒性作用;
-度冷丁可以作为短效的止痛药物用于术后或爆发的治疗,但是对于慢性疼痛度冷丁不做推荐。
三.错误认识:使用非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正确认识
-非甾类抗炎药:胃肠道反应,长期使用,肝、肾、血小板毒性反应的危险性也增加;
-癌痛是个慢性疼痛,需要长时间使用止痛药物,对于中、重度癌痛,阿片类药物是有效的选择;
镇痛效果强;
长期使用没有肝脏和肾脏等器官毒性作用。
四.错误认识:阿片类药物出现副反应,马上停用
正确认识
-除便秘以外,阿片类药物其他的副反应都是可以耐受的,且暂时的;
-积极、正确的预防性治疗可以减轻和避免阿片类药物副反应的发生;
-正确面对副反应,并对症处理。
五.错误认识:止痛治疗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
正确认识
-全面疼痛管理不仅是疼痛的控制,还包括副反应降至很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让癌痛患者无痛地生活(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是我们的目标,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高生活质量。
六.错误认识:麻醉药品的管理太麻烦,品种越少越好
正确认识
-目前临床供应的麻醉药品不能满足需求,特别综合性医院;
-品种和剂型的供应;
—阿片类药物有即释剂型可以帮助控制爆发痛,或用于调整至有效剂量;而缓释剂型可以用于慢性疼痛的持久控制,针剂、口服和贴剂各有特点,可以适合不同病人的特点。
癌症止痛的有效中成药
癥痛康颗粒(癥消癀)本品根据《郑氏验方秘传》结合现代抗癌药理经反复试验研究,用科学方法提取珍贵的天然中药的有效成分精制而成。 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药理实验,对小鼠艾氏实体瘤、腹水癌细胞、肉瘤S180具有高度的抑制及杀灭作用,抑癌比例达61.58%,能有效阻止癌细胞向其他脏器转移扩散,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主要成份】 山慈菇、田七、牛黄、冰片等。
【功能】消肿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镇痛止血。本品有较强的抑癌功能,对中晚期癌症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主治】肝癌、胰腺癌、结肠癌、骨肿瘤、脑肿瘤、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及各种转移性肿瘤。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克(约15粒),饭后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或遵医嘱服用。
【注意事项】
1.孕妇忌服,或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密封置阴暗干燥处保存。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