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不是所有癌症患者都会经历的,但是从临床上看,只有少数人可以避免疼痛的折磨。多数 皮肤癌(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及黑色素瘤)及软组织肿瘤在早期并无疼痛症状;一些生长缓慢的肿瘤,即便已有一定的体积却仍无疼痛发生。所以有一句流传的话——“不痛不痒的肿块没关系”是毫无科学根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相反。有些肿块早期发生疼痛,往往不是恶性肿瘤,可能是炎性包块。而绝大部分乳腺癌是以“不痛不痒的肿块”就诊的。因此,对一些无痛性肿块更要提高警惕,及时寻医就诊。
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可以引起癌症病患的疼痛。疼痛可以是因为治疗而引起的,譬如病人在开刀后会经历开刀本身引起的疼痛。甚至疼痛也可能是与癌症本身完全无关,例如肌肉扭伤、牙痛、或头痛等。癌症疼痛的程度与癌症的种类、疾病的阶段以及患者本身对痛的忍受力有关。
癌症疼痛的原因
引起的疼痛常取决于肿瘤的类型、疾病的期限(肿瘤发展的程度),以及病人本身对痛觉的敏感度(痛觉阈值的高低)。如果癌症病人发生疼痛持续达几天或更长的时间,可能由以下几种原因之一所引起:
( 1 )肿瘤对体内器官或神经的压迫;
( 2 )肿瘤阻塞血管造成血液循环障碍;
( 3 )肿瘤引起体内器官或脏腔的阻塞;
( 4 )癌细胞扩散到体内的其他部位;
( 5 )伴发感染或炎症;
( 6 )手术、化疗或放疗引起的副作用;
( 7 )病人对自己病情的过度紧张、沮丧或焦虑反应。
癌症疼痛的治疗
三阶梯止痛
第一阶梯
患者表现: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基本不影响睡眠。这样的疼痛为轻度癌痛。针对轻度癌痛所采用的止痛药物为第一阶梯用药。
常用药物: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加合百服宁、布洛芬、消炎痛、吲哚美辛等。
第二阶梯
患者表现:疼痛持续存在,并影响到睡眠和食欲时,就升级为中度疼痛。此时在应用第一阶梯用药的基础上,应该加用第二阶梯止痛药。
常用药物: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双克因等。
第三阶梯
患者表现:癌痛剧烈、难以忍受,致使睡眠和饮食都受到严重干扰,晚间入睡困难、疼痛加剧。此时采用一般的止痛药物已基本无法控制疼痛,采用其他镇痛药或弱效阿片类药物也达不到满意的镇痛效果,此时就应该使用第三阶梯的强效阿片类药物了。
常用药物:吗啡片、美菲康、美施康定等。
注意事项
注意服药时机服药要在疼痛早期连续使用,不要等到疼痛发作剧烈时再用或不等药物起效就接着服用。
短效药要按时服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吗啡片等都是短效的,一般3~4小时就要服药一次。
长效药12小时用一次近年应用缓释或控释技术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慢慢释放,治疗结果更长久。如第一阶梯的芬必得、意施丁,第二阶梯的奇曼丁、双克因,第三阶梯的美菲康、美施康定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时间一般可维持12小时左右。
重视辅助用药癌症患者大多长期承受癌痛折磨,很多人在精神上都受到打击,伴有或轻或重的抑郁、焦虑和烦躁等精神症状。止痛的同时口服安定、舒乐安定、阿米替林、多塞平、百忧解等,有镇静、改善心情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止痛药物的剂量,并能调节病人的精神状态,改善睡眠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由于止痛药物大都有刺激胃肠黏膜、抑制胃肠蠕动、大便干燥等副作用,所以在应用过程当中,加用一些胃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物和通便缓泻药,也是有益的。因此,癌症止痛治疗一开始,就应重视辅助用药的作用,可将其列为常规用药,使病人顺利接受并完成“三阶梯”治疗。
中药止痛
肿瘤多有气机阻滞,气血筋脉运行不畅,故疼痛为肿瘤常见的症候之一,止痛为缓解病情和减轻患者痛苦很为关键的一步,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晚期阶段,止痛较延长寿命更为重要,西药主要靠吗啡和杜冷丁之类,但却具有耐药性和成瘾性,中医药止痛有时尚有捷效并持久。
伟达中医肿瘤医院的癥痛康颗粒(癥消癀)对中晚期癌症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癥痛康颗粒根据《郑氏验方秘传》结合现代抗癌药理经反复试验研究,用科学方法提取珍贵的天然中药的有效成分精制而成。 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药理实验,对小鼠艾氏实体瘤、腹水癌细胞、肉瘤S180具有高度的抑制及杀灭作用,抑癌比例达61.58%,能有效阻止癌细胞向其他脏器转移扩散,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我院应用癥痛康颗粒(症消癀)来治疗89例肝癌观察,五个疗程后,显效16例,占约18%,有效31例约占34.83%,稳定25例,约占28%,有16例只服半疗程或一个疗程就停药,看不出,约占18%,总有效情况达82%。表明癥痛康颗粒(症消癀)对肝癌改善临床症状,缩小肿瘤取得了一定的治疗结果。对肝癌失调的生理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一方面能调整体内的阴阳、气血、经络、脏腑的生理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癌因素,扶持正气,重建内环境的平衡,为消除肿瘤病灶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具有攻坚破积、去息肉、蚀腐肉、使癌细胞逐步退化、消失。这充分体现了中医中药寓攻于补、扶正抗癌的特点。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