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旁骨肉瘤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是骨旁骨肉瘤是恶性骨肿瘤一种类型。肿瘤起源于骨表面,与骨膜兼或与骨旁结缔组织有特殊的联系。这种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有两点1、大体所见:肿瘤大小不一,多呈卵圆形和梭形。肿瘤大小直径3~25厘米不等。平均约10厘米。肿瘤表面呈结节状与骨皮质相连,並围绕骨干骺端环形生长。在横断切面上可见软骨性及纤维性区域。50%的病例在横断面上可见肿瘤侵及骨皮质甚而侵入髓腔。肿瘤呈灰白色在基底部为致密骨化区,其表层的纤维囊与骨膜相连,有时肿瘤在周围软组织内浸润性生长。2、镜检:在所见的肿瘤区域。骨和类骨组织排列如同正常骨组织。所以根据镜检难以做出正常的诊断。
【临床表现】
1、发病的可能:皮质旁骨肉瘤约占骨肿瘤的1%,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2%。约为骨肉瘸的3~4%。
2、年龄和性别:绝大多数病人在25岁以上。少数在30~40岁。平均年龄较骨内的骨肉瘤大5~1 0岁。女性较男性多2~3倍。
3、部位:肿瘤均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干骺端。一半病人肿瘤位于股骨下端后面,邻近于干骺端。肿瘤连于骨皮质,20%的病例骨皮质受侵。
4、症状: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仅感钝痛不适,从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数周至10余年。肿瘤增大可运动受限和扪及肿物。主要的体征为扪到一个坚硬分叶状。轻压痛或无压痛的固定肿物。此肿物表面软组织无温度增高或静脉扩张现象。
【X线检查】
肿瘤位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常围绕干骺端生长。在肿瘤深面骨皮质可部分受累。肿瘤为狭窄的透光带间隔,此种约l~3毫米宽的骨膜透光区称之为线带征,其将肿瘤与邻近的骨皮质分开。有时肿瘤深面新骨沉着,皮质增厚甚而邻近的骨松质硬化。大多数病例没有骨皮质破坏的表现。皮质旁骨肉瘤不产生骨软骨,故不形成考德曼三角或骨针样改变。肿瘸外形呈分叶状或不规则致密区域。约有l/3的病例有光滑的边缘。仅约27%的肿瘤骨密度与正常组织相同。而多数有不规则的透光区。另有表现在肿瘤主要肿块的附件。可发现小的致密区域。这种附属病灶若在主要肿瘤手术时未予一并切除可导致复发。复发表现为骨质旁有大小不同斑点状的致密影。在晚期,这些区域可连成一片。
血管造影未发现有异常的血管,仅见血管由于肿瘤生长增大而移位。未见肿瘤包绕血管的征象。
【治疗】
皮质旁骨肉瘤化疗或放射治疗无效。手术治疗有可能得到治疗的机会。较小的皮质旁骨肉瘤,组织学检查属I级,恶性程度低,並在X线片上示与深面的骨皮质分开。此时可行肿瘤并同邻近的骨皮质一层覆盏的软组织一并切除,此可望得到痊愈。当骨皮质受到浸润,可行肿瘤并同周围的软组织一并段截。当肿瘤很大已不能局部切除。或组织学检查恶性程度较高,应行髋关节离断或大腿高位截肢术。皮质旁骨肉瘤手术治疗预后较好。5年生存的可能80%。10年生存的可能60%。
皮质旁骨肉瘤中医“四位一体”诊疗理念
药物诊疗理念
是抗癌诊疗理念的关键,药疗的基本用药方案是根据病人的不同病种、病情和不同治疗阶段,有针对性的制定用药方案,克服了一种药治疗多种癌症的传统用药治癌效果的局限性,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是现代抗癌史上的重大突破。
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的临床各种药物诊疗理念和物理诊疗理念主要是:慈丹冲击诊疗理念、电化学治诊疗理念、超声雾化吸入诊疗理念、抗癌中药滴注化瘤法等。这些诊疗理念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辨证论治,对症下药,整合各种治疗为一体,目的是大量杀灭癌细胞,维护人体免疫功能,为癌症健康、提高生存治疗、延长生命提供先决条件。
心理诊疗理念
是抗癌诊疗理念的前提,是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行为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以消除身心症状。心理治疗的机制是通过改变病人的心理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具体地说是通过影响或改变病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来达到治疗目的。
食物诊疗理念
是抗癌诊疗理念的基础,是针对许多癌症患者在手术、放化疗后出现骨髓及重要脏器的损伤和免疫功能的下降、食欲不振、严重的胃肠反应等严重干扰正常治疗和患者身体健康的副作用,“四位一体诊疗理念”将抗癌食疗作为其中要的后方保障,在调节手术、放化疗等副作用方面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郑伟达教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研院的食疗专家经过了多年的研究,根据肿瘤疾病的寒热表现及患者自身阴阳盛衰,辩证施膳,从组方、筛方到实验,制定出各种抗癌药膳,。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亦食亦治;(2)治疗结果确切;(3)无不良作用;(4)应用广泛;(5)原料充足;(6)制作方便;(7)便于久服。
有氧抗癌操治疗
是抗癌诊疗理念的补充,其治疗方案主要以健康体操为主,通过锻炼达到强身固本的目的。患者要养成起居有序的良好生活习惯,通过科学、适当的健康运动,激发患者体内抗癌因子的活力,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与药疗、食疗、心疗共同发挥抗癌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抗癌健身法对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理生理均有明显的作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