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口腔癌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粘膜的癌症等。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内有关资料统计,口腔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9%~3.5%;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4.7%~20.3%,仅次于鼻咽癌,居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亚洲的印度与巴基斯坦等国则高达40%~50%。口腔癌以男性多见,口腔癌病例中,以舌活动部癌常见,其次为颊粘膜癌。因此,要准确地诊断是否得了口腔癌,口腔癌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影像CT和细胞学与活组织检查两种方式:
1、影像CT检查:
舌的纤维中隔在CT上呈现一个低密度的平面,将舌分为两半。它的移位或消失可提示舌肿瘤属良性或恶性;它的消失若再伴有对侧舌肌的变形与消失,则提示舌癌已侵犯对侧,手术者应考虑行全舌切除。
舌内肌位于中央,呈圆球状,无筋膜间隔,肌索呈不规则方向,故在CT中呈现密度不均。舌外肌围于舌内肌两侧及底面,其肌索呈一致方向的排列。在舌骨上CT轴位片上可见颏舌肌紧贴于脂肪密度的舌中隔两侧,其从下颌骨颏结节向后呈带状排列,止于舌内肌;舌骨舌肌及茎突舌肌则呈弓形围于后部舌内肌两侧。舌癌或口底癌病人有舌运动受限时可作舌骨体到硬腭的轴位CT检查,若发现上述舌外肌变形或消失即可进一步证实舌癌侵犯舌外肌的临床判断。
口腔癌病人,特别是病灶位于口腔后部者有张口受限,即张口后上、下门齿间距不到4~5cm,伴舌、下唇麻木者宜作CT检查。CT可清晰显示出下颌骨、翼内板、翼外板、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嚼肌及由它们所形成的各种筋膜间隙。这些结构,特别是翼内肌及翼颌间隙的变形消失常是口腔癌向咀嚼间隙侵犯引起张口困难的直接证据。
少数口腔癌可沿神经侵犯,其中以硬腭腺样囊性癌的表现很为突出。硬腭块物虽不大,但已有上唇麻木等上颌神经受侵的症状时,如作CT检查可见翼腭窝扩大、脂肪消失,有时还可见到圆孔扩大、翼板根部破坏。若癌肿沿三叉神经各分支顺行,还可见眶下神经管扩大及眶尖部肿瘤。因此遇有口腔癌病人有三叉神经,特别是第2支上颌神经症状时,应着重于作翼腭窝及其周围的CT检查。有些情况下,筛状结构多的腺样囊性癌在CT中可显示出筛状的低密度区。
2、细胞学与活组织检查
脱落细胞学检查适用于病变浅表的无症状的癌前病变或病变范围不清的早期鳞癌,适用于筛选检查。然后对阳性及可疑病例再进一步作活检确诊。对一些癌前病变还可进行脱落细胞学随访。此法病人易于接受。但60%的口腔早期鳞癌变细胞直接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而表层上皮正常,脱落细胞学检查常呈阴性结果。
对口腔鳞癌的确诊一般采用钳取或切取活检,因其表面粘膜均已溃破或不正常,且位置浅表。应避开坏死、角化组织,在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交界处采取组织,使取得的材料既有肿瘤组织又有正常组织。钳取器械应锋利,以免组织受挤压变形而影响病理诊断。若组织受压变形,应另行取材。对粘膜完整的粘膜下肿块可采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虽然上述活组织检查很少引起肿瘤细胞的扩散与转移,但在治疗耽搁过久的病例中仍可见到局部肿瘤生长加速者。因此活检与临床治疗时间的间隔越短越好。活检应在有条件接受治疗的医院中进行。
其次通过自我检查的方法:
1、检查面部与颈部 在检查颈部时,要尽量向后仰头,查看下颌骨区和颈部有无异常;再用手分别触摸左右两侧的颈部和下颌骨区,试试两侧感觉有无不同。
2、检查唇部 先用眼睛观察上下嘴唇的外侧,再用手触摸。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向下拉开下嘴唇检查内侧,查上嘴唇内侧。
3、检查牙龈 拉开口唇检查牙龈,并用食指触摸,看是否与上次检查时一样。
4、检查颊部 轻闭嘴,将拇指与食指放在嘴角向外拉开,用眼睛观察,同时用手触摸侧颊部,看有无异常。
5、检查舌癌 伸出舌头,用手垫上纱布抓住舌头,观察与触摸舌面,并分别向左右方牵拉舌头,观察舌两侧。
6、检查舌底 将舌尽量上抬抵住膊部,观察与触摸舌底,检查是否异常。
7、检查咽部与上腭 发“啊”音,在光亮处观察咽部;然后头部稍向后仰,观察并触摸上腭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哪些因素会引发喉癌? 下一篇:子宫肌瘤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