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患有黑色素瘤,是2006年发现的,但是刚开始只是在当地的校医院进行局部切除,后来又长了,手术后,用干扰素治疗,我想知道,到底能不能治疗。他还一直在吃中药,我就是想问您一下。这个病可以治疗吗?
专家回复:黑色素瘤的治疗,对于这样的情况我院是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相结合,采用“四位一体诊疗理念”综合治疗和调养,通过治疗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快身体恢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的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黑色素瘤的临床分型
(1)表浅蔓延型 很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 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很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的可能为25%左右。
(3)结节型 为四型中恶性度很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 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的可能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黑色素瘤的诊断
有两种分类系统可用于Ⅰ期黑素瘤的评估:
(1)根据Breslow的描述,从表皮颗粒层至肿瘤侵犯的很深处作为测量黑素瘤的深度。
(2)根据Clark的分类,肿瘤侵犯的解剖学的深度。在Clark的分类中,Ⅰ级表示黑素瘤仅局限于表皮;Ⅱ级黑素瘤已侵犯真皮的乳头层;Ⅲ级黑素瘤已经广泛累及乳头层;Ⅳ级黑素瘤侵犯真皮网状层;Ⅴ级表示黑素瘤侵犯了皮下脂肪。Breslow厚度及黑素瘤累及的深度的(Clark等级)的增加与较差的预后有关。
外科治疗
1.活检手术: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cm~l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完全医治性手术衔接得越近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恶性黑色素瘤诊疗评价协作中心在一组前瞻性分析中认为切除活检非但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活检可了解病灶的浸润深度及范围,有利于制订更合理、更恰当的手术方案。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老观点主张切除病变时一定包括5厘米的正常皮肤已被摒弃。大多数肿瘤外科学家对薄病变,厚度为≤1mm,仅切除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距肿瘤边缘3cm~5cm处作广泛切除术。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术。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1)适应症:在美国大多数肿瘤外科医生持如下治疗态度:
①病变厚度≤1mm者,转移的可能甚低,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指望其能改变远期预后;
②病变厚度> 3.5cm~4mm者隐匿性远处转移的可能性高,远期存活的可能也相对的低(20%~30%),即使做了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亦难望在存活的可能上会出现有意义的提高。尽管如此,主张只要尚无远处转移灶可查,便应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者大有人在;
③厚度介于上述二类之间的病变,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当高,是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可望提高生存期有效对象。
(2)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作颈淋巴结清除时,原发灶位于面部者应着重清除腮腺区,颏下及颌下三角的淋巴结;如病灶位于枕部,重点清除颈后三角的淋巴结。发生于上肢的恶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发生在下肢者应做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发生于胸腹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则分别作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4.姑息性切除术:对病灶范围大而伴有远处转移等不适于完全医治性手术者,为了解除溃疡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条件许可,可考虑行减积术或姑息性切除。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喉癌早期有哪些治疗措施? 下一篇:间质瘤术后预防复发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