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扶正培本诊疗理念可提高机体免疫及垂体-肾上腺皮质及造血功能,对提高人体抗肿瘤能力、控制肿瘤发展、促进机体恢复有重要意义。在诊治中,必须"审证求因",重视整体,辨证论治与抗癌相结合,根据全身正邪对比及局部变化,采用祛邪为主兼扶正的治疗原则,初期以活血化瘀为主,化疗期及化疗后扶正培本,清热解毒,佐以活血化瘀,巩固期应理气化瘀,佐以抗癌中药。
中医治疗本病主要病机是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瘀久化热,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为补气养血,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祛邪扶正。
绒癌多发生在子宫,但也有子宫内未发现原发病灶而只有转移灶出现,子宫绒癌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宫壁肿瘤,呈深红、紫或棕褐色,直径2~10cm,为出血坏死组织,肿瘤可突入宫腔,入侵宫壁或突出于浆膜层,质脆,极易出血,宫旁静脉中往往发现癌栓,卵巢可形成多囊性黄素囊肿。
组织学上绒癌与一般癌肿有很大区别,绒癌没有一般所固有的结缔组织性间质细胞,只有滋养细胞、血块及凝固性坏死组织物构成的坏死灶,也没有固定的血管,癌细胞直接与宿主血液接触取得营养。在癌灶中心部,往往找不到癌细胞,越是靠近边缘部,肿瘤细胞越明显,但见不到绒毛结构,只能见到成团的滋养细胞。
绒癌常用抗癌中药发石上柏、草河车、半枝莲、喜树、白英、白花蛇舌草、天花粉、穿心莲、山豆根等。
1、药物治疗
1)瘀毒蕴结,冲任失调型(相当于A~Ⅱ期)。
主证:葡萄鬼胎,排除之后,或妊娠终止,阴道滴血,淋漓不尽,白带增多,有异味,小腹不舒,疲乏困倦,头昏肢倦,舌质淡白或淡红,苔白腻或薄白,脉缓或细数。
治法:化瘀解毒,兼调冲任。
方剂:桂枝茯苓汤(《金匮要略》)合失笑散(《和剂局方》)。桂枝9g,茯苓15g,丹皮12g,桃仁12g,赤芍12g,蒲黄9g,五灵脂9g。
胎毒甚者加白花蛇舌草;经血淋漓难尽加仙鹤草;小腹胀气加香附;小腹有块加二棱、莪术。分析:桂枝茯苓丸为治妇女少腹症块,漏下不止专用方。方内桂枝辛温通经脉,赤芍行血中瘀滞,丹皮凉血散瘀,桃仁活血破瘀,茯苓渗湿下行。失笑散中蒲黄能祛瘀血,逐恶露,下胞衣死胎,并能止血;五灵脂活血行瘀,能下胞衣,亦能止痛,二方合用共奏化瘀血,下死胎之效。
2)癌毒犯肺,血瘀抱宫型(本日当于Ⅱb~Ⅲb期)。
主证:咳嗽,咳吐脓血,胸痛,气急,消瘦乏力,偶低烧,阴道流血,带下如酱,味臭,舌质淡红或青紫,或见瘀斑,脉细数或小弦。
治法:宣肺抑癌,活血化瘀。
方药:苇茎汤(《千金方》)合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鲜芦根20g,薏苡仁15g,冬瓜仨15g,桃仁9g,当归9g,川芎6g,生蒲黄9g,五灵脂9g,元胡索12g,没药6g,赤芍9g。
肺热毒甚可酌加鱼腥革、黄芩;心烦失眠可加麦冬、沙参;口干舌燥可加天花粉;腰膝酸痛加牛膝、杜仲。
分析:癌毒循经上扰侵犯于肺,致毒热瘀互结肺中,故用鲜芦根清解肺热为主药,辅以意苡仁、冬瓜仁化痰排脓,桃仁活血化瘀,加之少腹逐瘀汤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五灵脂、蒲黄下瘀血,逐恶露,止腹痛;没药、元胡索缓解腹痛。因患者无虚寒之候,故去干姜、小茴和肉桂。
3)肝肾阴虚,癌毒走窜。
主证:阴道流血,带下污臭,胸背或周身疼痛,腰膝酸楚,口干舌燥,便秘尿赤,心烦失眠,五心烦热,或有发烧,有时尿血,舌质红紫或暗红,苔光剥或薄苔,脉细数或细弦。
治法;滋养肝肾,解毒抗瘤。
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合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山茱萸12g,菟丝子9g,枸杞子12g,淮牛膝15g,鹿角胶9g,龟板胶9g,熟地12g,淮山药15g,大黄(后)9g,桃仁12g,瘙虫(去头足)1。5g。
出血过多者可酌加血余炭、藕节;大便出血酌加地榆炭;五心烦热加地骨皮;小腹痛甚加元胡索、蒲黄;头昏肢软加生芪、太子参。
分析:本方是从六味地黄丸衍化而来,方用熟地益精髓而生血,山茱萸收涩精气,淮山药健脾,菟丝子、枸杞子补益肝肾,龟板胶、鹿角胶峻补精血,淮牛膝强壮筋骨。下瘀血汤中大黄推陈涤浊,桃仁活血化瘀,瘙虫搜剔血络,两方将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有机结合,标本兼顾。根据临床实践及药理研究,以下中药如天花粉、大青叶、石上柏、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胶股蓝、长春花、喜树、三尖杉等药对绒毛膜癌及恶性葡萄胎具有一定治治疗结果果,在临床时,可参考酌情选用,以加强抗癌作用。
4)化、放疗后的中医治疗
主证:化疗或放疗后,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自汗时出,四肢无力,脱发皮疹,有时恶心呕吐,间有腹泻,形体消瘦,口干燥或口苦,舌孔绛元苔,脉细软。
治则:益气养阴,扶正祛邪。
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参9g(或党参30g),麦冬15g,五味子9g。
口腔糜烂加花蕊石、黄芩;纳食低下加焦楂曲;口渴甚者加石斛、沙参;腹泻加淮山药;大便秘结加火麻仁、玄参;贫血严重酌加黄芪、当归;出血者加茜草炭、血余炭。
分析:本方为益气养阴之代表方,人参补益元气生津,麦冬清热养阴,五味子味酸以收敛耗散之气,且能敛阴止汗。用于气阴两虚证候者颇为合适。
2、单验才
1)荡鬼汤。
红花15g,大黄12g,雷丸9g。
主治:妇女鬼胎,腹部高大,宛如坐胎,形容憔悴,面目黑瘦,骨干毛枯。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分2次煎服。
2)"三石母"液。
当归、红花、桃仁、三七、花蕊石、大黄、丹皮、紫草、地黄、丹参、海浮石、瓜蒌、意苡仁、珍珠母、代赭石、土茯苓、半枝莲。
治则:活血化瘀,养血益气。
主治: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
用法:水煎口服或制成注射液,静脉注射用"三石母"液50~100m],每日一次,挣脉点滴,连续5~10天后停药,休息3~4天后继续用药,用药量很多4000ml,很少1000ml。
3)天花粉干燥粉剂。
天花粉(上海生产干燥剂供静脉或肌肉注射)。
主治: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
用法:常用量1次1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缓慢滴注,开始每分钟4滴,还渐加量,不超过40滴/分钟,每5~7天用1次,如前次反应不大,则下次剂量可增加2mg,滴前应做皮试。
4)穿心莲注射液。
主治: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
用法:自制1%稀释于5%~10%葡萄糖液内以供静脉滴注,每日一次。(阴道转移者可于转移灶结节基底部注射,每次5~7ml)
5)山豆根注射液。
主治:恶性葡萄胎。
用法:山豆根提取甲碱或总碱,总碱每日量不超过50g,甲碱不超过400mg,两苦均分别加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10天为一疗程,间隔期为5~7天,也可用甲碱帆注,每日200mg,1日2次至3次,阴道转移斋可采用局部注射法。
6)石上柏注射液。
主治:恶性葡萄胎、绒毛膜癌。
用法:每1ml含生药10g,供静脉使用,一般每天15~20ml加5%葡萄糖液500~1000ml静脉滴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