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列腺癌概述
前列腺癌的发病的可能目前已仅次于肺癌的发病的可能,是男性中比较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其发病的可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较高。在男性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我国以前发病的可能较低,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发病的可能有所增加,同时由于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如酸性磷酸酶的放射免疫测定,前列腺液的乳酸脱氢酶的测定,经直肠的超声显像,CT检查以及前列腺穿刺针改进等,使前列腺癌得以早期诊断,也使前列腺癌的发病的可能有所增加。前列腺癌的病理检出比例和经验临床上的发病的可能有很大差异.
二、前列腺癌临床表现
①部分前列腺癌发展缓慢,可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癌本身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也不导致死亡,往往在因其他疾病死亡行尸体解剖时发现,称为潜伏型癌。欧美国家潜伏型癌发病的可能很高:51~60岁为15 %,61~70岁为30%,71~80岁为40%,81~90岁为50%。国内这方面报告很少,1 993年北京泌尿外科研究所报告前列腺潜伏癌的发病的可能,在51~60岁为9.3%,61~70岁为5.9%,71~80岁为26.9%,81~90岁为16.7%,并认为我国前列腺潜伏癌的发病的可能低于欧美国家,大致为其的1/2上下。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分析表明,潜伏癌预后良好,绝大多数病例寿命与同龄组的正常人相似。
②前列腺癌可与前列腺增生同时存在。
二者并存的发生的可能可达66.3%~83.3%,而良性增生伴癌的发生的可能为5%~10%。近年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癌与增生有密切关系,增生发生恶变或诱发恶变的可能性不能除外,非典型增生是前列腺癌的前期病变。但也有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二者无关。
③部分前列腺癌比较隐蔽,局部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主要表现癌转移灶的症状,常常因此就诊,尔后发现有前列腺癌,称为隐蔽型癌,约占5%,已属晚期。
三、前列腺癌临床症状
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由于癌肿多发生于前列腺的外周带,早期可无任何表现,进展期主要表现为膀胱颈部梗阻症状,这是由于后尿道或膀胱颈部受浸润引起的,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基本一致,表现为尿频、夜尿次数增多、尿流变细、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等,除前列腺移行细胞癌(早期即出现血尿)外,血尿不如增生时多见。据统计,以膀胱颈梗阻症状就诊者占74.1%~93.8%,发生血尿者仅占11.1%~13%。
当肿瘤穿透包膜侵犯周围神经时,可出现会阴部疼痛。局部病变广泛浸润尿道外括约肌时,可出现尿失禁。部分病人以转移灶症状引起注意,与其他恶性肿瘤转移症状相似,但较为常见而重要的是骨骼转移,发生的可能为27.9%~41.3%。其中约有16·3%的病人是以转移性骨痛来就诊。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盆骨、腰椎、股骨,其次是肋骨、胸椎及颅骨等。表现为腰骶部及髂部或股部持续疼痛及坐骨神经痛等症状,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或截瘫。内脏转移癌可出现肝脏肿大、呼吸困难、咳血及脑转移瘤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他有皮下转移性结节,髂窝淋巴结肿大压迫髂静脉出现下肢水肿,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或局部病变浸润到输尿管口,而引起一侧或两侧输尿管梗阻,出现腰痛,肾功能受损或少尿。
个别病人可因肿瘤压迫直肠引起大便变形、变细、排便困难或腹胀,后期患者全身情况恶化,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贫血,出现恶液质表现。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缺乏特征性症状,因此,症状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四、前列腺癌的病理分型
◆ 潜伏型:肿瘤小而且无症状,无转移。常见于尸检。
◆ 临床型:肿瘤已有局部症状,侵犯明显而转移较晚。
◆ 隐蔽型:原发病灶小,不易发现,但常有早期转移。
五、前列腺癌的分期
在临床上,医生常常依据前列腺癌侵犯的程度和扩散的范围,将其分为四期:
第一期(A期),约占前列腺癌的10%左右。癌肿局限于前列腺组织中,临床上没有症状,只是在尸检或前列腺标本的病理检查中发现癌肿,这种癌变多属于潜伏性,恶性程度很低,病人的寿命与正常同龄人相似;不过,它也可以发展到其它各期。
第二期(B期),约占前列腺癌的10%一15%。癌肿只局限于前列腺组织内,直肠指检可以摸到,B超或CT检查也可以发现,一般没有淋巴管转移,血清酸性磷酸酶也不高。
第三期(C期),约40%的前列腺癌在查出时都属于第三期。癌肿已经侵犯到前列腺包膜之外,局部淋巴结也有转移,但尚无远处转移,血清酸性磷酸酶开始增高。
第四期(D期),40%病人属于第四期。各种检查都证实远处转移癌灶,如肺、肝、脑、骨路等处,血清酸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应该指出,各期前列腺癌的发展并不一定是按第一期到第四期这样一种顺序进行的,可以出现跳跃式的发展,也可以长期不发展。例如,第一期癌肿可以长期停留在第一期,也可以直接转为第三或第四期。
这种分期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还与预后好坏有明显的联系。一般而言,第一期第二期病人,只要治疗得及时和合适,预后良好,5年存活的可能可在80%以上;第三期病人的五年存活的可能为60%左右;而第四期病人尽管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也只有25%的5年存活的可能。
六、前列腺癌的诊断
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三个要点:①原发肿瘤;②淋巴结转移;③远处转移。
(一)原发肿瘤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可通过tru-cut活组织检查,或经直肠franzen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扫描可了解肿物大小及范围,正常前列腺回声均匀,侵及包膜时界限不清。回声改变亦可由于炎症和结石所致,应予鉴别。CT、核磁共振(MR),亦可了解肿瘤的病变范围以及膀胱、精囊、淋巴结的病变。
(二)淋巴转移前列腺癌很先侵犯的淋巴结是闭孔-髂内链,实际上在闭孔处的淋巴结一般不受侵犯。临床上常将髂内淋巴结称为闭孔淋巴结,位于髂外静脉内侧,沿髂内血管走行是很重要的应清除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近年依靠CT及MR,但不能发现小病灶。淋巴造影可发现70%~90%的转移。但假阴性和假阳性较高,近年较少应用。很有价值的诊断的改良的淋巴结清除术,即切除髂内外血管与闭孔间的淋巴结,作为分期比较精确,可以避免既往清除髂血管,闭孔、盆壁、髂前淋巴结后所造成淋巴漏、淋巴肿、下肢肿等并发症,因为即使广泛的清扫并不能阻止已有的扩散。
(三)远处转移静脉泌尿系造影发现输尿管梗阻时,说明肿瘤已侵犯精囊、膀胱颈和淋巴结,并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骨转移常见,仅次于淋巴结。全身同位素扫描增强而平片正常应想到是转移。肺x线照相可发现肺转移,常为淋巴管扩散,结节状少见。
七、前列腺癌的治疗
药物诊疗理念
是胰腺癌抗癌诊疗理念的关键,药疗的基本用药方案是根据病人的不同病种、病情和不同治疗阶段,有针对性的制定用药方案,克服了一种药治疗多种癌症的传统用药治癌效果的局限性,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是现代抗癌史上的重大突破。
常见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的临床各种药物诊疗理念和物理诊疗理念主要是:慈丹冲击诊疗理念、电化学治诊疗理念、超声雾化吸入诊疗理念、抗癌中药滴注化瘤法等。这些诊疗理念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辨证论治,对症下药,整合各种治疗为一体,目的是大量杀灭癌细胞,维护人体免疫功能,为癌症健康、提高生存治疗、延长生命提供先决条件。
伟达慈丹胶囊及其药物的服用能有几个明显的作用。(1)对胰腺癌有较高的抑制作用,使胰腺肿瘤体积缩小,对转移小病灶有抑制作用,也有防止癌细胞进一步扩散作用。(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晚期病人也能起到带瘤生存的作用,并可解除并发症的痛苦。(3)临床上长期服用此药无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
心理诊疗理念
是抗癌诊疗理念的前提,是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行为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以消除身心症状。心理治疗的机制是通过改变病人的心理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具体地说是通过影响或改变病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来达到治疗目的。
食物诊疗理念
是抗癌诊疗理念的基础,是针对许多癌症患者在手术、放化疗后出现骨髓及重要脏器的损伤和免疫功能的下降、食欲不振、严重的胃肠反应等严重干扰正常治疗和患者身体健康的副作用,“四位一体诊疗理念”将抗癌食疗作为其中要的后方保障,在调节手术、放化疗等副作用方面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郑伟达教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研院的食疗专家经过了多年的研究,根据肿瘤疾病的寒热表现及患者自身阴阳盛衰,辩证施膳,从组方、筛方到实验,制定出各种抗癌药膳,。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亦食亦治;(2)治疗结果确切;(3)无不良作用;(4)应用广泛;(5)原料充足;(6)制作方便;(7)便于久服。
体育诊疗理念
是抗癌诊疗理念的补充,其治疗方案主要以健康体操为主,通过锻炼达到强身固本的目的。患者要养成起居有序的良好生活习惯,通过科学、适当的健康运动,激发患者体内抗癌因子的活力,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与药疗、食疗、心疗共同发挥抗癌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抗癌健身法对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理生理均有明显的作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