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儿童经常完全暴露在阳光下,那么皮肤不仅会被晒伤,甚至在日后患上皮肤癌。黑素瘤是一种很严重的皮肤癌。仅今年美国就有6万人患上此病,并且有8100人因此死亡。特别是近30年来,患有此病的人数不断增多,患者的年龄通常在四五十岁左右。但医生们还发现,患者的年龄正逐渐年轻化,甚至出现了儿童患者。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皮肤科专家南希·托马斯的领导下,科学家们对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黑素瘤患者进行了一项有关太阳紫外线和人类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结果发现,那些发生常见的基因突变(BRAF突变)的患者,也往往是在20岁以前高度暴露在紫外线下的人。与此同时,他们的皮肤上也长有很多痣,而痣是引起黑素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托马斯说,现在还不能解释这意味着什么,也许年轻时正是皮肤生长的时期,从而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特别是长痣的时候。
研究结果还表明,青年时代暴露在阳光下的程度与发生BRAF基因突变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在30岁左右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年人就可以安然无恙了,到50岁左右时,另一种黑素瘤亚型,即发生NRAS基因突变与接受紫外线照射的强度有关。
为此,科学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人们在早期生活中注意躲避太阳的暴晒比以前我们认识到的更为重要。
既要防UVB,也要防UVA
托马斯等科学家的研究主要是为给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计划出台的一项政策提供理论支持。食药局认为,防晒霜不仅应以有效阻挡U-VB的程度来定级,即目前常说的防晒指数(SPF),而且还应以保护皮肤免受UVA的伤害程度来定级。
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分为UVA、UVB、UVC三部分。其中UVC因为波长较短,在大气中就已经被臭氧层给吸收、散射掉了,所以无法到达地面。一般认为,UVB的波长居三者之中,波长仅能达到肌肤的表皮,会使皮肤晒伤。而波长较长的UVA,会深入肌肤的深层,伤害肌肤的真皮层,造成肌肤老化甚至引起皮肤癌。
食药局负责政策的领导杰夫·舒恩说,有关防晒霜如何定级的新规定正在接受的审核,将于几周内公布。不过,防晒霜瓶子的外观并不会很快发生变化,有关规定要在接受公众评议后才正式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紫外线的强度每时每地都有所不同,这还取决于天空的高度、云量和臭氧层等因素。科学家建议,外出时很好看一下天气预报中有关当天紫外线指数的预告,然后决定是呆在家中还是躲在阴凉处。托马斯指出:“防晒霜并不是完美的,很好是在紫外线辐射不太强的情况下再安排活动。”
皮肤专家给出五大防晒建议
目前,一些生产厂商还推出了“广谱”防晒霜,声称可以有效抵抗UVA,但纽约大学的皮肤专家达雷尔·里热尔认为这种说法毫无意义。他提出的防晒建议是:
1、使用足够的防晒霜。孩子外出时需要抹满满一勺子那么多,成人需要的更多;
2、使用SPF至少为15或更高些的防晒霜;
3、含有帕索1789和二苯甲酮成分的防晒霜更能长时间地抵抗UVA,不过,产品可能更贵;
4、在外出前半个小时涂上防晒霜,这样才能及时起到防护作用;
5、在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尽量不要外出。
儿童皮肤癌症状:
早期的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区别。但是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长期不正常状态的皮肤,往往是由角化病、粘膜白斑病或其他癌前疾病转变而成。初起皮肤损害往往是一个干燥的、如小米粒至黄豆大坚硬之丘疹或小结节,表面呈黯红色或有毛细血管扩张,粗糙不平,中央有紧密附着的角质物,不易剥离,用力剥离则易引起出血,剥离后将再长出角质性物质。以后中央可发生溃疡,溃破面不断增大,其发展较基底细胞癌为快。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个乳白色颗粒或坏死组织的癌性溃疡。有时形成相当深度的溃穴,状似火山喷口,合并感染则有粘稠脓液,臭味异常,自觉疼痛,有的鳞状细胞癌向外发展,可与深部组织粘连,形成基底广阔的赘生物,外表像乳状或菜花样肿瘤。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专家提醒防晒霜也会导致皮肤癌 下一篇:皮肤癌术后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