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类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其恶性程度比非霍奇金淋巴瘤要高,预后的程度也较差。虽然化疗和放疗已经使HL成为目前治治疗结果果很好的肿瘤之一,但严重的致死性远期并发症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寻找更加高效低毒的治疗模式已经成为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对HL生物学特征更加深入的了解,人们在改良经典的治疗模式,以维持治疗结果,降低毒性的同时,也在寻找一些针对HL生物特性,旨在改变其恶性生物学行为,包括其发病分子机制的崭新治疗理念,即生物靶向治疗。
1.HL发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人们对HL发病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参与淋巴瘤形成、发展的重要分子通路,主要包括:多种信号途径的异常活化、多种抗凋亡机制的存在以及EB病毒(EBV)感染在HL发病中的作用等。
正常细胞的大多数信号通路的激活均是短暂的,并受到精密的调控,但在HRS细胞中,已发现一些信号分子和通路被结构性的异常激活,提供细胞恶性转化、存活和增值的信号,这些分子/通路主要包括Notch1、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PI3K和MEK/ERK 通路、转录因子NFκB、STAT和AP-1等。逃逸凋亡是肿瘤细胞发病机理中的重要环节,在HRS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中更是一个关键步骤,前述几个异常活化的信号通路都会导致凋亡的抑制,其中NFκB的异常活化可能是很重要的环节。另外,HRS细胞中还发现两条主要的凋亡信号通路受阻,即以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为代表的外源性凋亡通路和以凋亡抑制蛋白(IAP)为代表的内源性凋亡信号[17]。研究发现,由于NFκB的结构性激活,HRS细胞表达高水平的细胞FLICE抑制蛋白(cFLIP),使其对TNF受体超家族成员,如CD95介导的凋亡信号产生抗性,或者CD95基因突变,清除了凋亡诱导信号。在HL细胞株或活检标本的HRS细胞中还检测到了凋亡抑制蛋白,尤其是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高表达,从而阻断两条主要凋亡信号的共同通路,抑制各种信号诱导的凋亡。该机制是不依赖NFκB激活的。大约40%的cHL患者具有EBV感染,目前研究发现:EBV编码的基因,如病毒潜伏膜蛋白(LMPs)1和2a,可使B细胞受体(BCR)表达缺陷的生发中心B细胞免于凋亡,从而发生恶性转化,证明了EBV感染是HL发病早期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但其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2.主要的分子靶向治疗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部分治疗方案在临床Ⅰ/Ⅱ期试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但尚无任何一种进入Ⅲ期试验,其治疗结果需进一步确认。
3.目前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
HL治疗领域目前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如部分患者,尤其是复发或难治性病例效果不理想,10%成人患者(20-60岁)表现为原发耐药或治疗后1年内复发;大块纵隔结节硬化性HL的青少年患者(15-19岁)目前的治治疗结果果欠佳;治疗相关的二次肿瘤风险阻碍成人患者治疗结果的进一步提高;由于发病的可能低,目前大多数临床试验均很少包括老年HL患者(>60岁),故该年龄组HL治疗的生存的可能近15年来没有改善;如何根据霍奇金淋巴瘤的生物学特点,设计出一些针对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子靶向药物等等。总之,尽管HL是目前治治疗结果果较好的恶性淋巴瘤,但仍有许多有待研究的课题,尚需进行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求获得更好的治治疗结果果。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标准和预后 下一篇:对恶性淋巴瘤病人有益的食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