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鼻窦鳞状细胞癌,鼻窦鳞状细胞癌发生在所有的鼻窦但以上颌窦为常见。而在其他窦腔中鳞状细胞癌也为首发病。眼眶几乎被鼻窦包围,其下方有上颌窦,内侧有筛窦上方有额窦,后面是蝶窦除蝶窦外,上颌窦的顶即眶底筛窦的筛骨纸板即眶内壁,额窦底部外3/4区为眼眶顶的一部分均为一层较薄的骨板将眼眶与鼻窦隔开。
鼻窦的肿瘤直接侵蚀这些薄骨板到达眼眶,同时肿瘤也可经骨板上的神经血管通道进入眼眶。蝶窦外侧壁与海绵窦及颈动脉密切相关第Ⅲ、Ⅳ、Ⅴ、Ⅵ脑神经在此壁和硬脑膜之间行经。上壁前部与左右视神经及视束交叉相近故蝶窦肿瘤常并发眼外肌麻痹三叉神经痛和视功能改变。
鼻窦鳞状细胞癌的治疗
鼻窦鳞状上皮癌侵犯眼眶治疗方法的选择,须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的范围、分化程度的高低和病人全身情况综合考虑。单纯手术治疗结果不佳,即使作鼻窦手术也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单独放射治疗使肿瘤外观上缩小,甚至消失但手术切除放疗后组织检查,在大量的结缔组织中仍可见到残存的癌组织,故远期治疗结果难以改善。一般认为综合诊疗理念为佳。
先放射后手术:此方法日益博得众多医生的赞同,现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方法其优点为:①肿瘤和其周围组织未受手术的干扰,瘤细胞保持其固有的放射敏感性。
②大剂量放射照射后,肿瘤变小或消退,瘤组织退变,瘤细胞活性降低有利于手术切除。可收到二者相辅相成的效果。窦腔和眼眶照射总剂量为40~60Gy,连续分次照射持续4~6周。放射治疗结束后4~6周进行肿瘤切除。
窦腔内鳞状上皮癌放射后已明显缩小,根据情况采用鼻窦全切除或部分切除加肿瘤切除术。侵犯眶内的肿瘤处理相当困难,是保留眼球只切除肿瘤或作眶内容摘除或次全摘除,有时不易做出选择。
一般认为,鼻窦的鳞状细胞癌侵犯眼眶壁,引起眶壁骨质破坏,但范围不广,术前经足够量放射治疗,结膜不水肿,眼球活动不受限,眼球位置正常,放射后眶内的瘢痕肿块能与正常眶内组织分离,在切除鼻窦肿瘤和受累眼眶壁的同时摘除眶内的肿瘤机化团块保留眼球。
鼻窦的鳞状细胞癌严重侵犯眼眶壁和眶内容物经术前放射治疗后结膜仍肿胀眼球活动受限,眼球仍移位,在切除窦腔肿瘤和被破坏的眶壁的同时作部分眶内容摘除,如果眶内充满了肿瘤组织,应作眶内容物全摘除。
先手术后放疗:以前多采用此方法治疗鼻窦肿瘤及侵犯眼眶的肿瘤,如病变不甚严重,鼻窦和眼眶肿块可完全切除,手术医生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就不需放射。
如肿瘤侵犯广,医生对肿瘤的手术切除不满意希望借助术后放疗弥补手术的不足故先手术后放疗多属非计划性。腔内镭放射现很少采用,一般采用60Co和直线加速治疗机进行外照射。
肿瘤已切除,照射的目标不准确,手术区的瘢痕组织形成,降低了癌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大剂量放射治疗可影响正常组织结构又不易消灭残存的癌细胞。
鼻窦鳞状细胞癌因在窦腔内生长,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困难,当肿瘤已侵犯眼眶,出现眼部症状和体征,或出现血性鼻涕、鼻塞时已属中晚期,所以患者应该注意检查与预防。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中晚期肺鳞癌的放射治疗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