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腺癌手术概述
甲状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到了中晚期的时候才得到发现。通常一旦确诊为甲状腺癌采用手术治疗是有效办法,手术方案的实施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而定的。手术方法往往依据癌细胞的种类、肿瘤大小(有些外科医师以肿瘤是否大于1.5或2公分作决定手术方法的标准)、是否转移、年龄及性别等而有所差别。依照手术切除的范 围来说,大概可分为“全甲状腺切除”、“近全甲状腺切除或次全甲状腺切除”、及“小部分甲状腺切除”等(当然也合并广泛颈部淋巴结的切除)。
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方法
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或滤泡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对于在临床上诊断为孤立性甲状腺内结节,不能肯定为甲状腺癌的病人,若同位素扫描提示囊内有单发的、无功能性、实性或囊实性结节,经3个月TSH抑制治疗后肿物不见缩小,则行患侧甲状腺全叶切除。若仪作侧叶切除或甲状腺肿物单纯剥除术,则将增加近1/5的复生比例和病死比例,这样的病人若行二次手术,则病残比例会相对增加。
Ⅰ期癌:甲状腺内小结节,尤其是青少年患者,或发现不久的孤立性结节,都必须立即予以切除,行患侧叶全切加峡部切除即可获得很满意的治疗结果。食管气管沟内的淋巴结也应适当清除。对包膜内癌不伴有淋巴结肿大者,一般认为无需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除,因为并不能因此而改变预后,但若患者在儿童期曾有颈部X线照射史,则应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为妥。临床实践表明,待发现有淋巴结转移时再行手术清扫并不影响预后。但要强调术后随访的重要性,然而对边远山区或农村的患者缺乏随访条件的应区别对待。
Ⅱ期癌:宜作患侧叶全切加对侧叶的次全切或近全切除,以求能提高治治疗结果果而不增加伤残比例。若在术前或术中发现同侧颈淋巴结肿大,应行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的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不作颏下、颏下三角淋巴结清扫,因为这二组淋巴结仅在癌晚期才累及。一旦淋巴结呈团状,颈内静脉须切除,但应避免在一次手术中同时切除双侧颈内静脉,尤其对于一些淋巴结固定且融合成团的病人,这种病例往往只能获得姑息治疗的效果。
Ⅲ期癌:此期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应更完全,包括患侧甲状腺叶的全切除和对侧的次全切除,再加同侧的正规颈清扫(连同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的整块切除)和对侧的简化颈清扫。该期病例经过上述处理,仍有相当一部分能长期存活。Klapp等1967年报道有97例患者手术并不完全,但83%仍存活达10年以上。因此对于Ⅲ期乳头状癌(或滤泡状癌)也应立信心,坚决予以完全医治治疗。虽然对滤泡状癌一般不主张作预防性颈清扫术,但有颈淋巴结肿大转移时一定同时有血行播散,故仍宜作甲状腺全切加颈部完全医治性清扫术,其主要目的在于术后对可能发生的远端转移施行放射性碘治疗打下基础。
2、甲状腺髓样癌(MTC)的手术治疗:甲状腺髓样癌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完全手术治疗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少病人可因此治疗。MTC主要特点是淋巴结转移出现早,并常有局部浸润。直径2cm以上的MTC,虽无明显眼可见的淋巴结,但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可高达50%,因此多主张手术范围应大。单纯性MTC宜行甲状腺全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但对散发性MTC也可根据探查情况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如对有病灶存在也作甲状腺全切除。采取传统性或功能性颈清扫术,须视病灶及淋巴结浸润和转移程度而定。手术前已明确MTC诊断的患者,应寻找是否同时存在嗜铬细胞瘤或甲状旁腺瘤。若同时存在嗜铬细胞瘤宜在甲状腺手术前予以切除,否则甲状腺手术时可引起继发性致死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前两周,应给予α-肾上腺素性阻滞剂,因苄胺唑啉(酚妥拉明)作用短暂,只作紧急时对抗,不宜作术前准备。
3、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手术治疗:甲状腺未分化癌高度恶性,进展快,存活期短,一经确认有条件者应立即行全颈的大野放射治疗,侍癌肿缩小或退化后,再作甲状腺全切除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后再作补充放疗,同时用阿霉素、甲氨蝶呤及环磷酰胺化疗。过去国内报道,强调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病灶小(腺内型)行腺叶切除,如病变累及峡部或对侧时,应作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宜行局部补充放疗。强调局部切除的完全性,将已受损的组织尽可能切除,对于淋巴转移时应作全颈完全医治术,可望提高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生存的可能。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郑伟达教授认为: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身体比较弱,此时需要服用中药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抵抗力和抑制癌细胞,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并防止术后复发和转移。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