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都称之为瘀血,又称为“蓄血”。?
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瘀血多由于气滞、气虚、血寒、血热等原因而形成。“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若因气滞,或因气虚推动无力,均可造成血液凝滞成瘀。寒凝血脉,则经脉拘挛,血液凝滞不畅,因而成瘀。血热则血中津液耗伤,使血液粘滞而运行不畅,亦可凝涩成瘀。此外,外伤及其它原因造成内出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泄,也是形成瘀血的原因之一。瘀血既成之后,又反过来影响人体气血的运行,即所谓血瘀则气滞,可造成人体某一部位的气血不通而出现疼痛或肿块,甚至使血瘀的局部由于得不到气血的供养而发生坏死。另外,由于瘀血阻滞脉络,使血液不能归经,还可产生血液外溢的出血病证。
常见的瘀血证 瘀血常随其所瘀阻的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病证。如瘀阻于心,可见胸闷气憋,心胸痛如绞,口唇青紫等心血瘀阻的证候。若瘀在肠胃,多见呕血、吐血,大便色黑等症状。若瘀在下焦,可见少腹疼痛,妇女则可致月经不行或淋沥不断等病变。瘀血证候虽多,但临床表现有如下共同特征。?
(1)疼痛 瘀血阻塞经脉,气血不能通利,随即发生疼痛,即所谓“不通则痛”。瘀血致痛的特点是持续日久,固定不移,且多呈刺痛而拒按。?
(2)肿块 外伤瘀血,可在伤处见到青紫色血肿。如体内脏腑瘀血,常可在患处触到坚硬的肿块,且聚而不散,故属实证。?
(3)出血 出血也是瘀血证的一个常见症状,尤其在妇女月经不调与产后为多见,这种出血的血色多紫暗,常伴有血块。?
除以上三个特定症状外,瘀血还常有一些全身性症状,如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色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