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对于晚期的癌症病人疼痛分为三个等级,即三级止痛,Ⅰ级止痛适用于一般疼痛。使用非麻醉止痛剂加减辅佐剂(非类固醇类)。即:阿司匹林200~1000毫克,每4小时1次,饭后用,需用肠溶的阿司匹林或加抗酸药。Ⅱ级止痛适用于中度持续疼痛或疼痛加重。使用弱麻醉剂加减非麻醉止痛剂加减辅佐剂。即:可待因30毫克加阿司匹林650毫克(约等于可待因30毫克),每4小时1次。

Ⅲ级止痛;适用于强烈持续疼痛。使用强麻醉剂加非麻醉止痛剂加辅佐剂。即:吗啡0.01克加阿司匹林,直到疼痛消减。吗啡给药途径:口服,舌下或肛门栓剂。
辅佐剂是指镇静安定药、冬眠灵、安定、类固醇类、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辅佐剂。
用止痛药会成瘾:有的患者和家属因为担心吗啡上瘾,坚决不同意使用含吗啡成分的止痛药。其实临床研究已证明,以镇痛治疗为主的阿片类药物,在常规剂量下出现成瘾的可能性非常小。
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及时应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而且所需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很低。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患者,反而容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
用止痛药表示病情到晚期:有的患者认为使用止痛药就意味着病情到晚期,从而丧失了继续治疗和生存的信心。其实,疼痛是肿瘤患者一个常见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它可发生在肿瘤的任何阶段,疼痛只与肿瘤的部位及个体耐受差异有关。
治疗杜冷丁止痛:麻醉药品中的杜冷丁注射液不宜当成癌症止痛的治疗药物。其镇痛作用仅是吗啡的1/8~1/10。对于晚期癌症止痛,提倡使用吗啡制剂,不仅止痛效果好,又不会产生依赖性,更有利于提高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专家认为,肿瘤患者一旦出现疼痛,就应该开始治疗。另外,在治疗中还应遵循“三阶梯”原则,即根据癌痛轻、中、重三种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案。同时,还要对病人心理、生理等全面评估,辅以心理诊疗理念等。
医生经常对癌症患者给予吗啡类镇痛药物。但是现在还有许多人,包括病人、家属,甚至医生和护士,都可能对出现一种类似“吗啡恐怖症”的心理压力。
因此,有必要对吗啡治疗癌症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对于癌痛使用吗啡,常见的误解有:
1. 吗啡是医生的绝招了
错。吗啡并非医生对付癌痛的招数。而且要知道,吗啡的用量在控制癌痛中是没有上限的!
2. 病人会对吗啡上瘾
上瘾是很罕见的的情况,并且这很可能与癌症的姑息治疗关系不大!
3. 患者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吗啡才能达到止痛效果
出现这种情形不是由于吗啡失效,而是因为病人的癌症在发展、在加重!
4 吗啡会抑制病人的呼吸
通常这是很少见的。万一出现药物过量,注射纳洛酮就可以立即逆转吗啡的药效!
5 吗啡令癌症患者死的更快
恰恰相反。要知道,在癌症病人身上用吗啡,并不是要取得隐君子的那种欣快感,而是用它来减轻癌症病人的痛苦!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护理癌痛病人要注意什么? 下一篇:家属怎样做好癌痛病人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