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宫颈癌,做到早期发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提高治治疗结果果的有效方式。宫颈癌多青眯处于生育年龄阶段的女性,此外还包括那些性生活年龄过早、性伴侣较多,并且多孕多产、社会经济状况较差、营养不良、性混乱以及宫颈癌家族史等女性也是宫颈癌的高发人群,一定要重视宫颈癌的筛查,宫颈癌重在预防!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统计资料表明,每年全球约有46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15万人,占世界总发病人数1/3,每年约3万人死于宫颈癌。
尽管过去宫颈癌在3O岁以下妇女中少见,多数发生在4O岁以上妇女,在50-60岁的人群中死亡很多,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年轻患者发病有升高趋势,估计有40%的宫颈癌发生在生育年龄。郑州大学一附院近5年的资料显示,40岁以下宫颈癌患者占所有住院宫颈癌患者的28.5%。
目前已经明确,宫颈癌是一感染性疾病,它的致病元凶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如HPV16,18,33,54等感染,而且,从感染高危型HPV至宫颈癌的发生通常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一般要经历持续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简称CIN,即通常所说的癌前病变,包括CIN1或轻度不典型增生、CIN2或重度不典型增生和CIN3或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阶段→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这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相应地,医学干预预防宫颈癌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HPV疫苗:即针对宫颈癌的致病元凶,主要是HPV疫苗的接种。HPV疫苗分为治疗型疫苗和预防型疫苗两大类,目前在临床试验中应用的疫苗多为预防型疫苗,预防性疫苗对抵抗新的HPV持续感染及抑制CIN的发展作用明显,这种保护具有型别特异性。
已经上市的有葛兰素史可(GSK)制备出的抗HPV16型及18型的二价体疫苗和由默克公司制备出的抗HPV6、11、16、18型的四价体疫苗“加德西”,是预防由上述四型HPV引起的宫颈癌、外阴及阴道癌前病变,以及由这四型HPV引起的低度癌前病变和生殖器疣的疫苗,预防HPV16和HPV18所致宫颈、阴道和外阴癌前病变的有效情况达到100%,这种疫苗适用于9岁至26岁女性,特别是在10-14岁的未婚少女,预防效果有效,目前一套“加德西”的预计售价在360美元。
HPV疫苗保护作用能够维持多久,以及远期安全性如何,尚需继续跟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说:“今后HPV疫苗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市场。但现阶段HPV疫苗对普通的中国公众来说还是过于“阳春白雪”,HPV检测及早诊早治才是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预防方式。”
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及时治疗:即早治。对于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患者,在正规医院,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一般根据病变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CIN常常采用物理治疗、LEEP术、冷刀锥切和子宫切除等,未行子宫切除的,还应严密随访。早期宫颈癌发现后,及时治疗,预后很好,常常能治疗。
常见的手术方式是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较年轻的患者常常可以保留卵巢功能、延长阴道以保证较高的术后生活质量,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还可以选择性地行广泛性宫颈切除而保留子宫,目前全球已有不少早期宫颈癌患者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后成功妊娠和分娩的报道。晚期宫颈癌预后相对于早期宫颈癌较差,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或者放化疗,部分患者放化疗后仍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不少晚期宫颈癌患者经过正规治疗仍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甚至长期存活。
英美等发达国家正是由于子宫颈癌筛查工作较好,宫颈癌的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已明显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发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子宫颈癌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筛查程序,筛查质量较低,筛查意识不强。我国估计95%的妇女未进行过宫颈癌的筛查。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怎样防止宫颈癌的进一步发展? 下一篇: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