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发病较为缓慢,该疾病如能及早发现一定要及时治疗,手术和放疗治疗的效果比较肯定,其预后较其他系统癌症为好。公认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包括肿瘤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淋巴血管间隙的侵犯。一般来说,越是晚期患者预后越差,累积资料表明,Ⅰ期患者5年存活的可能为75%~90%,Ⅱ期为50%~70%,Ⅲ期为30%~35%,Ⅳ期为10%~15%。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虽然我国在宫颈癌的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1、探索新的辅助诊断方法及肿瘤标记
常用的宫颈癌辅助诊断方法有多种,效果较肯定。但在极早期病例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者应用这些诊断方法有时仍可发生漏诊或误诊。为了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比例,有必要研究新的更简单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及宫颈癌特异且敏感的肿瘤标志。
2、病因学研究
宫颈癌的病因尚不清楚,虽然近年来各国都致力于研究3种病毒即HSV-2型、HPV及HCMV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得出的结论,尚不能证实哪一种病毒是宫颈癌的病因。除病毒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如吸烟、性传播疾病等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3、探索有效普查方案
普查是国际上公认的可以降低宫颈癌发病的可能的措施之一,但我国人口众多,搞一次普查将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普查方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应恰当使用手术和放射治疗,适当加用化疗,以进一步提高治治疗结果果和降低并发症。同时应做好预防工作,普及防癌知识,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的可能。
宫颈癌其病因似与早婚、早育、多育及慢性宫颈炎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营养不良也有一定关系。正确的饮食习惯能促进宫颈癌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对抑制癌肿也有一定的作用。那么,宫颈癌患者应如何饮食呢?
(1)维生素营养不良。有人观察宫颈癌患者血中β-胡萝卜素低于对照组,β-胡萝卜素摄入量低为宫颈癌危险因素。另外,维生素C也与宫颈癌发病的可能有关,我国调查表明维生素C摄入量增加时,子宫颈癌危险降低。
(2)微量元素。现已发现与微量元素铜、锌、硒有关。贵州肿瘤防治所研究发现宫颈癌、乳腺癌显著差异,现期和远期复发者血浆铜则显著高于非复发长存者和正常人。
远期复发者血浆铜则显著高于非复发组。铜比值以远期复发者很高。现期组铜锌比值亦显著高于正常及非复发组。血浆铜与铜锌比值可作为诊断宫颈癌病与恶性肿瘤与预后的指标。有人调查宫颈癌患者患病与铜摄入量高有关,可能因铜有拮抗硒的作用,大剂量铜可在动物身上产生缺钙硒症状。
因此,宫颈癌患者的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补充维生素,适当注意补充含锌、硒元素的食物。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护理措施:
1.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一般护理:加强营养,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2.中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护理 患者应坚持服药,不要中断。
3.激素及其他药物治疗的护理
(1)对于晚期癌、癌复发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护理、不能手术切除或年轻早期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均可考虑孕激素治疗。一般用药剂量要大,如醋酸甲孕酮200~400mg/日,已酸孕酮500mg/日,至少10~12周才能初步评价有无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副反应,一般副反应轻,可引起水钠潴留,出现浮肿,药物性肝炎。应告诉病人停药后会逐步好转。
(2)对三苯氧胺治疗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药物的副反应,潮热、畏寒类似更年期综合症的反应,以及骨髓抑制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阴道流血、恶心、呕吐。如出现副反应应向医师汇报。三苯氧胺是一种非甾体的抗雌激素药物,一般剂量为20~40mg/日口服。可长期应用或疗程应用。
4.化疗药物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护理:按化疗常规护理,常用于晚期不能手术、放疗或治疗后复发的病例。常用药有5FU、CTX、MBC等。
5.子宫内膜癌手术病人护理
(1)手术前护理 作好常规准备,包括内脏功能检查及皮肤准备。
(2)应告诫病人,手术治疗是治疗的治疗方法,只要患者全身情况能耐受,无手术禁忌症,均应作剖腹探查。
早期患者一般作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Ⅱ期应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对Ⅰa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细胞或深肌层有癌浸润,淋巴结转移可疑或阳性,手术后均应加用体外照射,用60CO或直线加速器外照射。
对Ⅰb期子宫大于妊娠2个月者,Ⅲ期及部分Ⅳ期患者可在术前加用照射或腔内照射137Cs、192Ir等。放疗结束后1~2周内行手术。
6.对门诊病人应普及防癌知识,尤其对高危因素患者,或对更年期妇女出现月经紊乱、绝经后妇女不规则 阴道流血者,应高度重视。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宫颈癌手术后的护理和健康措施 下一篇:健康期的宫颈癌病人可以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