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经各种治疗后一直未消失称为肿瘤未控,有些肿瘤治疗后消失一段时间又在原病变区域内出现为复发。两者很难鉴别,故统称之为复发。宫颈癌放疗失败的患者中近60%为盆腔内复发,40%远处转移。盆腔内复发中1/2以上是宫旁及盆壁复发。
诊断要点
1、症状
阴道出血及阴道排液:这是宫颈、宫体及阴道复发常见的症状。
疼痛及水肿:这是盆腔复发常见的症状,很多见的是患侧下肢疼痛及水肿。
2、体征
宫颈及阴道复发:可在宫颈或阴道局部变硬,呈结节状甚至出现溃疡。
宫体复发:有时可子宫增大及排物。
宫旁复发:宫旁复发早期诊断极为困难,较晚时可常表现为宫旁结节样增厚或盆壁有结节,晚期可出现冰冻骨盆。
3、辅助检查
宫颈、阴道及宫体复发均可取活检经组织学证实。
宫旁复发可由肾盂造影、同位素肾图、MRI、CT检查协助诊断。
治疗
复发的治疗很困难。对治疗后可疑复发者,在未确诊之前,切不可轻比例地再做放射治疗,否则会造成不可恢复的放射损伤。复发若已确诊,则应根据首次治疗方法,结合复发的部位和时间认真考虑再治疗的方针。如首次治疗为放射治疗,复发在宫体、宫颈、阴道或宫旁(孤立结节)等部位可以手术者,则以治疗手术治疗为宜。
不适于手术治疗者,可根据肿瘤情况、治疗后间隔时间的长短及患者一般情况等因素决定做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如系手术后复发可行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少数情况下可再行手术治疗。
宫颈癌复发放射治疗的具体设计,要根据复发的部位、范围来确定。如系阴道、宫颈、或宫体的局限性复发,可以考虑单纯腔内照射;若局部复发的范围较广,或伴有宫旁及盆壁复发,则应配合体外照射;如系单纯宫旁或盆壁复发,则可根据肿瘤范围设野,给以体外照射;若是术后复发,则按首次放疗处理。放射治疗后复发而再次放射治疗时,照射剂量的掌握较难。
对距首次放疗2-3年以上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以全量照射。但对首次放疗后较短时间复发者,决定剂量要慎重,严防盲目照射,否则既不能治疗肿瘤,又会造成严重的放射并发症。
放射治疗后复发的患者,由于组织纤维化,放射敏感性降低,正常组织和器官经过一次放射损伤后再照射,并发症则明显地增加。
随诊:疗后要严密随诊,注意原治疗区的肿瘤情况,也要注意有无新的病灶出现。
要注意放疗并发症的出现,尽早处理。
早婚、早育、过早发生夫妻生活行为或者同时拥有多个同居生活伴侣容易诱发女性宫颈疾病,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导致恶变。据调查发现,宫颈疾病占到了妇科病的51%,发现癌前病变的共有15例,其中一例已发展成宫颈癌。
每年新增13万宫颈癌女性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6.5万例新发宫颈癌患者,居女性肿瘤的第二位。我国每年新增13.15万宫颈癌病例,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的可能的73%-93%。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的发生的可能是发达国家的6倍。发达国家宫颈癌发病的可能的明显下降,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对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妇科癌症发病年龄提早10年
有关资料显示,一些妇科恶疾,如原本50岁左右才比较多发的宫颈癌,已经悄悄盯上了年轻女性。宫颈癌已经成为威胁年轻女性健康的“红颜杀手”。很多30岁左右的妇女已经出现了早期至中晚期的宫颈癌,比以往发病年龄“年轻了”近10年。其实,不只是宫颈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在内的妇科肿瘤的发病年龄,均出现了年轻化的明显趋势。
与40年前相比,卵巢癌发病的可能也增加了3倍,成为继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之后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
同居生活伴侣多者更易患宫颈疾病
近年来,宫颈恶变患者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在她接诊的患者中,3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占到近六成,其中很小的只有20岁。专家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因为现代检查手段能更早地发现恶变,二是因为很多女性的观念开放,婚前发生同居行为、早育、多个伴侣现象时有发生。
专家建议:妇科体检有利预防宫颈癌
要想预防妇科癌症的发生,避免悲剧的一次次重演,其实并不难。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每年至少一次妇科检查,但高危人群则应3个月到半年一次妇检。据分析,“女人病”出现年轻化趋势,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婚前性行为、早育和多性伴侣等现象有关。另外,熬夜多、睡眠时间不规则、喜欢多吃辛辣、煎炸食品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容易让疾病乘虚而入。
不过,很关键的一点是,还有很多女性忽视了每年应做一次的全面妇科检查。据了解,按照宫颈癌的发病规律,一般的妇科癌症,比如宫颈癌,由癌前病变发展成为癌症的时间大约需要10-15年,这期间的任何一次检查都可以把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宫颈癌术后病人的健康调理! 下一篇:宫颈癌切除后的食疗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