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确诊的肿瘤,80%以上是中晚期,仅有少数病人适宜手术切除。而肿瘤为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不仅手术切除后的病人需用中医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则更需要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已成为治疗肝癌的很基本、应用很广泛的治疗方法。汤钊猷教授指出中医药治疗肝癌,其治疗结果不逊于化疗。
一、中医治疗肝癌的机理
祖国医学认为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在于气滞血瘀。《血证论》曰“瘀血在经络藏腑之间结为症瘕”。现代医学亦发现肝癌患者的血液有较高的粘稠度,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因此肝癌晚期的中医治疗必须着眼于疏通气血,改善血液的流变性,使血液粘稠度下降。正如《圣济总录》所云“症瘕癖积者……使气血流通,则病可愈”。行血化瘀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有效的杀灭癌细胞。并能提高纤溶系统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肿瘤细胞着床转移。肝癌不行血化瘀病必不除,但由于肝癌患者大多伴有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用药不当极易造成上消化道出血,不少医家视行血化瘀为畏途。
肝癌属中医症瘕积聚及痞块范畴,《医学正传》曰“大凡腹中有块,不问症瘕积聚,俱为恶侯”。临床实验表明以攻为主是治疗肝癌很积极,很有效的办法。只有坚决实行以攻为主的方针癌肿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抑制和消灭,所谓“攻去邪气而正气自复也”。如果“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和“养正积自除”的观点来论治,片面强调扶正,结果往往是正未复而邪益甚,贻误战机,至不可收拾。 机体免疫功能在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 ,癌细胞常可通过侵犯周围的静脉系统导致血行播散。免疫功能的低下是造成肝癌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因素。肝癌晚期的中医治疗应立足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放化疗不良反应和增加放化疗敏感性,保护肝功保护血象上。选用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的中药 (如黄芪,白术等)来启动人体的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诱导体内干扰素和LAK细胞的生长,减少骨髓抑制,促进机体组织再生,达到邪去而正安的目的。
二、辨证分型治疗
第三次全国中医肿瘤学术会议资料(1988年11月)介绍"肝癌证治的基本点为祛邪不伤正,扶正以达邪,辨病选方遣药须全面考虑。具体应用疏肝健脾、养阴益气、清热解毒、化痰软坚、理气活血等治则,能使部分肝癌患者基本消失,病情稳定,病灶缩小,同时还延长了生存期,使一半以上患者1年生存的可能达28.98%,2年以上生存的可能达13.51%,少数病人生存期达到了3~6年以上。
唐代孙思邈指出:"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虚生百病。"推出化积鳖甲煎丸,以参、芪、胶、桂、姜及柴胡、黄芩,扶正固本,平调寒热;鳖甲、蜂房、地虱、蜣螂,攻坚破积,以除虚热;大黄、桃仁、丹皮、赤硝、芍药、凌霄以活血化瘀;射干、葶苈子、厚朴、半夏、石韦、瞿麦以理气化湿。根据这一组方原则,补虚以扶正,软坚以攻积。基于笔者关于癌症患者之虚以阳虚为主的认识,故宜在化积鳖甲煎丸基础上酌加温阳药物,如炮附子、鹿茸、仙灵脾等药组成肝癌基本方。再根据临术具体病情分型论治,以辅助基本方之加减。
从化积鳖甲煎丸中化裁出内消肿瘤丸基本方,应用于肿瘤临床,并随证加减。我们与此相比只强调了温阳扶正。
1、肝郁脾虚型(单纯或无硬化型肝癌)
证见胸腹胀满,食后胀闷更甚,胃纳差,恶心,乏力,舌苔黄腻,脉弦细。用肝癌基本方辅以柴胡疏肝饮合参苓白术散或疏肝溃坚汤,疏肝解郁,温阳健脾化湿。
2、肝热血瘀型(即炎症型肝癌)
证见发热烦渴,胁下刺痛,黄疸加深,转氨酶增高,齿龈出血,甚则便血,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先用龙胆泻肝汤、救肝败毒散、黄连解毒汤等以清热解毒。待热退后,再以肝癌基本方加减应用。
3、肝肾阴虚型(即硬化型肝癌)
证见阴虚内热,低热不退,精神疲倦,四肢乏力,动则出汗,胃纳不佳,口干津少,舌苔少,脉细无力。此为肝癌肝肾阳虚,发展至又明显出现阴虚的时期。治疗宜肝癌基本方辅以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或青蒿鳖甲汤等。可酌减温阳燥烈之药物或剂量,酌加滋阴佐以清虚热的药物,以达到温阳益气、滋阴清热。
肝区疼痛加川楝子、延胡索、黄郁金;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竹菇、半夏;黄疸加深加茵陈、桅子、郁金;腹胀加厚朴、大黄、大腹皮;便血或黑便加血余炭、茜草、仙鹤草、三七等。
三、常用的中药方如下所述:
[方一]木鳖子去壳3克,独头蒜、雄黄各1。5克。杵为膏,入醋少许,蜡纸贴患处。
本方源于《普济方》,功能散血清热,除痈消痞,适用于肝癌疼痛。
[方二]干燥鼠妇60克。加水适量,水煎2次,混合后分4次口服,每日1剂。
本方为姚善业方,功能破血利水,解毒止痛,适有于肝癌剧痛。
[方三]活蟾蜍3只,大蒜1枚。将其剥去皮,把大蒜捣烂涂在蟾蜍皮上,外敷于痛处。
本方为中医苏宝根方,功能解毒止痛,适用于肝癌疼痛。
[方四]八月札、石燕、马鞭草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日用抗癌药物手册》,功能疏肝理气,活血解毒,适用于肝痛。
[方五]鸡骨草30克,田螺250克。先用清水养田螺24--28小时,勤换水以去除污泥,取田螺肉洗净,与鸡骨草一起作汤,佐餐食用。
本方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民间常用于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早期肝癌的防治。
[方六]半枝莲、半边莲各30克,玉簪根9克,薏苡仁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台湾抗癌中药》,功能清热解毒,化湿消肿,适用于肝癌。
[方七]龙葵60克,十大功能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新编中医入门》,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痞,适用于肝痼。
[方八]预知子、石燕,马鞭草各30克。每日l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抗癌药物手册》,功能清热除痰,解毒散结,适用于肝癌。
[方九]雄黄、朱砂、五倍子、山慈菇各等分。共研极细粉,吸入诊疗理念,每次少量。
本方源于《全国中草药汇编》,功能解毒化瘀,消瘙散结,适用于肝痼。
[方十]活螗蜍3只,黄酒1斤。将蟾蜍用黄酒共煮沸后半小时,去蟾蜍取酒,贮藏备用,每日3次,每次10毫升,连服30天,休息30天后再服,3月为1疗程。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