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郁
郁有忧闷、抑郁、结滞不通之意,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易怒急躁等为主症的病证。其治则以疏肝理气开郁为主。
病因病机:起于肝郁,情志抑郁,则肝失条达疏泄之性,而发为肝郁证。肝气横逆乘脾,脾失健运,则呈现肝郁脾弱、肝脾不和等证。肝郁气滞,气机郁滞而成气郁;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行失畅,因而气郁日久可成血郁;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肝脾失调,健运失司,水湿留滞而成湿郁;肝郁化火,煎熬津液成痰,湿蕴日久,亦可成痰,痰气郁结而成痰郁;胃主纳谷,脾主运化,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为阴土、喜燥恶湿,痰湿郁阻,纳运呆滞,饮食难化,气郁食滞而成食郁;肝郁化火,阳热亢盛而成热郁。总之肝郁不解,六郁成矣。
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或呕吐,大便失常,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处方: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0g,生甘草6g,川芎6g,香附6g,当归10g,罂粟壳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台乌药10g,青皮6g,苍术10g,栀子10g,神曲10g。
二、呕吐
呕指物从口出而有声,吐指物从口出而无声者。但呕、吐皆因气逆而作,故又合称吐逆。呕吐是指胃脘中食物或痰涎等随胃气上逆而出的病证。本症所述与肝癌瘀毒有关。另外,古有“有声无物谓之哕”之说,哕指干呕,多于呕吐频繁、胃中无物而气逆不止时出现,故不另论。
病因病机:肝病犯胃,忧思恼怒,以致肝失条达而横逆犯胃,胃失通降则上逆为呕吐;肝气久郁,化火犯胃,火扰气逆,发为肝胃火盛的呕吐;久病或热病伤阴,肝阴虚,虚风内动扰胃,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呕吐。
表现:呕吐吞酸,吐物酸苦,嗳气频繁,胸胁满痛,头晕,烦闷不舒,口苦,舌边红,苔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呕。
处方: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5g,甘草6g,苍术10g,白术10g,半夏10g,竹茹10g,黄连6g,干姜6枚,柿蒂6g,丁香6g,吴茱萸6g,鸡内金10g,瓦楞子10g。
三、呃逆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主为主症的病证。本症所讲的与肝癌瘀毒有关。亦可兼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呃逆持续不已;或间歇发作,病程较长,需治疗才能平息。重病后期见呃逆,多为病情严重的征兆;见于肝病晚期,提示胃气衰败的危笃证候,应及时治疗。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情志、饮食、劳倦所伤,而产生寒、火、痰、食之邪,蕴结于中,胃失和降,多为实证。若久病,年老体衰,或热病之后,损伤脾阳,或更伤胃阴,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逆而呃,多为虚证。
表现:呃逆沉长,抑郁恼怒则发作,不思饮食,胸胁胀满,舌苔白,脉弦滑。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处方:旋覆花10g(布包),代赭石30g,人参6g,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扁豆12g,怀山药20g,薏苡仁15g,川续断10g,柴胡10g,枳壳10g,大枣6枚,生姜3片。
四、痞满
痞为痞塞不开,满为满闷不行。痞满是以气机阻滞,致使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为主症的病证。本症所讲的与肝癌瘀毒有关。其治疗应注意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尚应与胀满、胸痹、结胸相区别。
病因病机:情志损伤,多因忧思气结,恼怒气逆,或惊恐气乱,致气机逆乱,升降失和,郁结之气停滞于心下,而成痞满。
表现:胃脘痞满,胸胁窒闷,短气不舒,喜太息,伴有头晕目眩,时泛恶,小便黄或短涩,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行滞消痞。
处方:香附10g,川芎10g,神曲10g,栀子10g,苍术10g,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甘草6g,厚朴10g,佛手10g,青皮6g。
五、泄泻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如水注为主症的病证。本症所讲的与肝癌瘀毒有关。
病因病机:饮食失宜、劳倦所伤、久病等所致脾胃虚弱,则脾胃运化升降功能失常,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水谷停滞,混杂而下,而成泄泻。
表现:便下溏薄,色黄白,时作时止,或时有便意,或食后少顷即泻,腹胀痛或攻痛,伴有胸胁痞满,嗳气少食,矢气频作,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扶脾。
处方:太子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白芍15g,防风10g,陈皮6g,柴胡10g,枳壳10g,生姜3片,大枣6枚。
郁有忧闷、抑郁、结滞不通之意,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易怒急躁等为主症的病证。其治则以疏肝理气开郁为主。
病因病机:起于肝郁,情志抑郁,则肝失条达疏泄之性,而发为肝郁证。肝气横逆乘脾,脾失健运,则呈现肝郁脾弱、肝脾不和等证。肝郁气滞,气机郁滞而成气郁;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行失畅,因而气郁日久可成血郁;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肝脾失调,健运失司,水湿留滞而成湿郁;肝郁化火,煎熬津液成痰,湿蕴日久,亦可成痰,痰气郁结而成痰郁;胃主纳谷,脾主运化,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为阴土、喜燥恶湿,痰湿郁阻,纳运呆滞,饮食难化,气郁食滞而成食郁;肝郁化火,阳热亢盛而成热郁。总之肝郁不解,六郁成矣。
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或呕吐,大便失常,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处方: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0g,生甘草6g,川芎6g,香附6g,当归10g,罂粟壳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台乌药10g,青皮6g,苍术10g,栀子10g,神曲10g。
二、呕吐
呕指物从口出而有声,吐指物从口出而无声者。但呕、吐皆因气逆而作,故又合称吐逆。呕吐是指胃脘中食物或痰涎等随胃气上逆而出的病证。本症所述与肝癌瘀毒有关。另外,古有“有声无物谓之哕”之说,哕指干呕,多于呕吐频繁、胃中无物而气逆不止时出现,故不另论。
病因病机:肝病犯胃,忧思恼怒,以致肝失条达而横逆犯胃,胃失通降则上逆为呕吐;肝气久郁,化火犯胃,火扰气逆,发为肝胃火盛的呕吐;久病或热病伤阴,肝阴虚,虚风内动扰胃,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呕吐。
表现:呕吐吞酸,吐物酸苦,嗳气频繁,胸胁满痛,头晕,烦闷不舒,口苦,舌边红,苔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呕。
处方: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5g,甘草6g,苍术10g,白术10g,半夏10g,竹茹10g,黄连6g,干姜6枚,柿蒂6g,丁香6g,吴茱萸6g,鸡内金10g,瓦楞子10g。
三、呃逆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主为主症的病证。本症所讲的与肝癌瘀毒有关。亦可兼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呃逆持续不已;或间歇发作,病程较长,需治疗才能平息。重病后期见呃逆,多为病情严重的征兆;见于肝病晚期,提示胃气衰败的危笃证候,应及时治疗。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情志、饮食、劳倦所伤,而产生寒、火、痰、食之邪,蕴结于中,胃失和降,多为实证。若久病,年老体衰,或热病之后,损伤脾阳,或更伤胃阴,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逆而呃,多为虚证。
表现:呃逆沉长,抑郁恼怒则发作,不思饮食,胸胁胀满,舌苔白,脉弦滑。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处方:旋覆花10g(布包),代赭石30g,人参6g,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扁豆12g,怀山药20g,薏苡仁15g,川续断10g,柴胡10g,枳壳10g,大枣6枚,生姜3片。
四、痞满
痞为痞塞不开,满为满闷不行。痞满是以气机阻滞,致使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为主症的病证。本症所讲的与肝癌瘀毒有关。其治疗应注意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尚应与胀满、胸痹、结胸相区别。
病因病机:情志损伤,多因忧思气结,恼怒气逆,或惊恐气乱,致气机逆乱,升降失和,郁结之气停滞于心下,而成痞满。
表现:胃脘痞满,胸胁窒闷,短气不舒,喜太息,伴有头晕目眩,时泛恶,小便黄或短涩,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行滞消痞。
处方:香附10g,川芎10g,神曲10g,栀子10g,苍术10g,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甘草6g,厚朴10g,佛手10g,青皮6g。
五、泄泻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如水注为主症的病证。本症所讲的与肝癌瘀毒有关。
病因病机:饮食失宜、劳倦所伤、久病等所致脾胃虚弱,则脾胃运化升降功能失常,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水谷停滞,混杂而下,而成泄泻。
表现:便下溏薄,色黄白,时作时止,或时有便意,或食后少顷即泻,腹胀痛或攻痛,伴有胸胁痞满,嗳气少食,矢气频作,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扶脾。
处方:太子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白芍15g,防风10g,陈皮6g,柴胡10g,枳壳10g,生姜3片,大枣6枚。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中医治疗肝癌瘀毒的治养并举 下一篇:原发性肝癌胆管细胞癌术后关键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