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肝癌患者是很难从自身来发现的,肝癌疾病自身早发现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肝癌的检查方法只有借助科学的检查才能对其发现,那么到底肝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就此做详细的解答。
当患者有进行性消瘦、消化不良、肝区不适或胀痛,尤其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怀疑早期肝癌时做哪些检查?经B超及CT检查尚未发现病灶者,宜选择哪些检查来诊断早期肝癌呢?
肝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多,男女之比为2-5:1。原发性肝癌病理上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临床表现为肝区痛、肝肿大、黄疸、全身衰竭并发热及转移灶症状。治疗以手术为主。继发性肝癌是原发于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乳房等处的肿瘤,常转移到肝脏。
肝癌的病因现在研究发现包括:
1、乙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
2、目前国外报道认为丙型肝炎可造成肝癌,肝炎发展为肝癌的约为13.2%,是乙型肝炎发生肝癌的2倍。
3、其次为肝硬化。
4、一些化学物质如亚哨胺类、氮芥类、酒精、有机氯农药均是可疑致癌物质。
肝癌以"早期发现,早期手术"为原则。由于肝癌不太容易出现症状,得了癌也不容易察觉,所以日常自我检查至关重要。
如果得了肝癌,患者首先感到身体疲劳,病人即使躺下静卧,也无法消除疲劳,此种无法消除的倦怠和疲劳,就是一般肝病的常见症状。人体摄入的食物,产生的热能,会被肠道吸收,部分运送到肝脏里,经由肝脏贮存,再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细胞。假如肝脏受到癌细胞侵袭,全身的燃料供应就会降低,结果由于热能不足,造成身体倦怠,并且容易疲惫。如果光是倦怠或懒惰,也有可能是患了感冒或过度疲劳。很少人会意识到自己可能已得了肝癌,所以病情就这样被拖延了。
如果癌组织稍微大一点,可造成心窝部有沉闷感,或是腹部右上方感觉钝痛。即使不到疼痛的程度,也会有压迫感和不适感。患肝癌时也常常出现胃部失调时引起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饮食后的饱胀感及胃部的不适感等。如果体重减轻,时有原因不明的发烧,及出现黄疸,务必到医院接受甲胎蛋白(AFP)、B超、CT、X线肝血管造影等方法确诊。
肝癌初期症状有:腹部膨胀感、腹痛、全身倦怠感、食欲不振、黄疸和皮肤瘙痒。
肝癌检查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显像(US) 超声检查为非侵人性检查,分辨力高,可检出1~2cm的占位,是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US对人体组织无损伤,可反复应用,设备价格低廉,检查费用低,是肝癌定位诊断中治疗的与必备的影像学检查。US检查有助于肝癌与肝囊肿、肝血管瘤、转移性肝癌d结节性肝硬化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并能确定肝癌在肝内的位置及其与重要血管的关系,了解肝癌在肝内及邻近组织器官的播散与浸润,以及门静脉和肝静脉有否癌栓及其范围,这对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法及指导手术极为重要。此外,超声导引下尚可作穿刺活检、瘤内无水酒精或化疗药注射等。而且,术中超声影像有其特殊的价值:可检出术前漏检的癌结节:准确提示癌结节与周围重要血管的关系以指导手术;提示肝内门静脉、肝静脉较小分支内是否有瘤栓;指导作亚肝段切除;术中在超声导引下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超声还可供术中液氮冷冻治疗深度的监测。近年来彩色超声(DCFI)的问世可进一步弄清肝脏实质性占位的性质及其与血管的关系,可用于肝血管瘤、腺瘤性结节增生等与肝癌的鉴别诊断。当然,检查者的经验可以影响检查的结果,以及少数肝癌在声像图上呈等回声、在膈顶部与肋骨下较小的肿瘤容易漏检是US检查的不足之处。
2、CT检查 CT检查可显示肝癌病灶的数量、大小、与大血管及胆道系统的关系,尚可显示门静脉癌栓、肝门及腹腔淋巴结转移、肝脏附近组织或器官癌的浸润或转移,可以较全面地了解肝癌发展的情况。并可显示肝脏的外形、脾脏肿大的情况及有否腹水等,对判断是否伴随肝硬化、肝萎缩、代偿性增生及门脉高压等极有帮助。CT扫描对肝癌与转移性肝癌、肝囊肿、肝脓肿、肝包囊虫病、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亦极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尚有提示病情与预后的意义。此外,在肝动脉显影的同时作CT扫描(CTA)或在门静脉显影时作CT扫描(CTAP)对显示<2cm的肝癌病灶极有价值,其中CTAP甚至可以检出5~10mm的微小病灶,提高了对微小病灶的检出比例。
3、磁共振显象(MRl)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优于CT,因此对肝血管瘤、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较佳,故对肝癌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但对微小病灶的检出方面并不见长,检出比例似不及CT,通常检出下限约1.0~1.5cm,而且MRI设备昂贵,检查费高,所以不需将 MRI列为肝癌的常规检查方法。
4、放射性核素显象 核素显象在显示小病灶方面已落后于US、CT、MRI,目前已较少使用。近年采用肝胆显象剂99mTc-吡哆醛-5-甲基色氨酸可检出的很小病灶仅1cm,通常为2cm,并有辅助定性诊断及发现肝细胞癌在体内的远处转移的价值。以放射性核素标记AFP单抗或抗人肝癌单抗进行放射免疫显象,开辟了另一条肝癌阳性显象的途径。
5、肝血管造影术 在各种非侵人性检查技术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肝血管造影用于诊断肝癌的适应证已不多。尚可考虑选择使用的有:高度疑似肝癌,而各种非侵人性的定位检查方法未获阳性结果;治疗中需要了解肝癌的肝动脉与门静脉供血情况;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者需进一步了解肝癌在肝内的分布情况;为提高其他影像检查的分辨比例而进行肝动脉C02超声造影、CTA、CTAP等。
二、病理组织和病理细胞学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肝癌的定性诊断很有价值。取得肝癌组织的方法为肝穿刺,多在腹腔镜或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但终属侵人性检查,而且带有并发出血或肿瘤播散的危险,故仅在非侵人性检查无法定性时才考虑实施。必要时剖腹探查。
三、肝癌标志物检查
肝癌标志物检查为非侵人性检查,可以反复进行以观察其动态变化,对肝癌的定性诊断极有价值,也是肝癌定性诊断的主要手段。
1、甲胎蛋白(AFP) AFP在肝癌标志物中对肝癌诊断价值很高。如能达400gg/L以上,持续存在4周以上并能排除个别假阳性情况的,即可诊断为肝癌。AFP在肝癌的早期,甚至在肝癌的症状出现之前8个月,便可出现阳性结果。所以AFP对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可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肝癌的鉴别诊断,包括对于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早期诊断。
2、其他肝癌标志物 尽管AFP对诊断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但AFP在肝癌中的阳性比例仅有60%~70%,因此需要其他一些肝癌标志物协助诊断,如r-谷氨酰转肽酶(r- GT,GGT)、脱羧凝血酶原(DCP)、a-L-岩藻糖苷酶(AFU)等数十种。需注意其他肝癌标志物应与AFP联合检测方可提高阳性比例。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需要做哪些检查? 下一篇:肝癌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