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指出,近几年来,由于肝癌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六十二万人之多,至于肝癌发生原因,近发表的一项由美国M. D. An-derson癌症中心完成的对其本中心收治患者的调查指出,24%肝癌源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近10%源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约41%和每日酗酒有关,另25%诱因不明。
M. 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报告强调,至少50~60%的肝癌患者存在临床可以诊断的肝硬变现象。正因为此,尽管欧美国家现在肝癌发病的可能仍然不高,肝癌依其患者数计多属罕见病之列,但由于这些国家目前丙型肝炎流行比例逐渐上升,而丙型肝炎及其所致肝硬变又是已知很主要的肝癌风险因子之一,故现已有欧美学者大声疾呼,今后5年欧美国家肝癌发病的可能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我国某些区域尚有嗜好烈酒风俗,加之有些地区就食(霉变谷物中含有强力肝癌致病物质黄曲毒霉素)和饮水不太卫生,所以预期国内肝癌发病的可能还将有所上升。有关统计报告表明,我国肝癌发病的可能较西方国家高10倍以上,关注并重视肝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对我国尤具十分现实和重要的社会和临床意义。
与欧美国家相比,东南亚和次撒哈拉地区、包括我国和日本因乙型和丙型肝炎高度流行,肝癌发病的可能位居世界首列,年死于此疾患者数几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0%左右。
肝癌治疗是目前医药领域需予面对的强力挑战之一。由于肝癌发生时肝脏已经受到严重损害,故致具体治疗选择受到很大制约。
现今肝癌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然从临床实践来看,包括进行术前化、放疗后能够施行完全肝癌切除手术患者比例不到肝癌总例数的10%。其余90%肝癌患者虽可接受放疗、包括射频或酒精消融及给予阿霉素(doxorubicin)、氟尿嘧啶(fluorouracil)、顺铂(cisplatin)、α-干扰素(interferon alfa)等进行系统或肝动脉输注或栓塞化学诊疗理念,然这些诊疗理念不仅毒性严重,且通常也无明显疾病缓解或延命效果。
肝癌迄今尚还处于一种严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的尴尬境地,而实际上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欧盟各国确亦没有正式批准过一个药物用于临床治疗肝癌。正由于肝癌缺乏有效控制方法,肝癌患者的预后极差。
除可切除小型肝癌患者的5年存活的可能达到80~90%外,不能手术肝癌患者自症状发作后的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4个月,而发展中国家全部肝癌病例的平均5年存活的可能仅为5%左右。
肝癌治疗药物远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事实同时也蕴含着此一市场的潜在巨大价值。为此,现在已有不少制药公司正在开发一些肝癌治疗药物,后者虽仍无治疗作用,然若它们能在临床上显现具有提高患者存活时间、甚或只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益处亦能获得商业成功。
在这方面,Eli Lilly公司的吉西他宾(gemcitabine)业已成为一种商业开发成功模式。
目今肝癌治疗药物现状及其市场与当初胰腺癌情况颇为相似,所以Datamonitor公司近已经指出,如在2005年前后出现正式获准肝癌治疗药物,其市场就将从2002年时的0.70亿美元猛增到2010年时的2.86亿美元以上,而很有可能比例先上市的药物则有美国Eximias制药公司的诺拉曲特和美国Tularik有限公司的T-67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乙肝一定会发展成肝癌吗? 下一篇:肝癌患者为什么会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