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肝病患者在初期诊断的时候,可能拿到一张“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书,对于肝癌不了解的患者通常会担心这是不是肝癌或是肝癌的前期病变。
“肝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专门名词,一般出现在B超、CT、磁共振检查结果中,它泛指被检查的肝脏有一个“多出来的东西”,而不涉及病因,包括肿瘤(良性或恶性的)、寄生虫、结石等不同性质疾病,并不是肝癌的代名词,通常用于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时的诊断。
肝占位性病变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恶性占位性病变和良性占位性病变。肝恶性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肝癌、肝肉瘤等,其中常见的是肝癌。肝良性占位性病变远比恶性占位性病变少见,约占原发肝占位性病变的5%~10%。肝良性占位性病变从大体上可分为囊性占位和实质性占位两种类型,前者主要包括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病等,其中先天性肝囊肿(即通常称肝囊肿)较常见;后者主要包括肝血管瘤、肝细胞腺瘤、炎性假瘤、肝瘤样增生等,其中以肝血管瘤很为常见。
一旦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要及早到医院让医生确诊病因。因为有些肝良性占位性病变如不及时治疗也可癌变,危及生命。一般而言,各种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B超、肝动脉造影等)可以证实肝占位性病变的存在,再结合患者病史、体征、血清学检查等,可以准确地诊断出具体病症。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遗传”的说法是否可靠,真的 下一篇:肝癌患者在不同的时期都能活多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