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介入治诊疗理念通常是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由于肝癌的治疗长期以来靠外科手术切除,然而符合手术切除条件的病例仅占少数,而且术后3年的生存的可能也不很高。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肝癌介入放射学治疗,经过多年探索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结果。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该法,病例逐年增多,治疗结果日益显著。但由于局部灌注化疗药物一次使用量大,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直接影响肝癌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和预后恢复,因此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也有了以下一些建议。
1 术前护理
术前向患者或家属交代介入手术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意外,包括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治疗后出现的反应,从而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精神护理十分重要,术前要认真向患者解释介入治疗的方法、手术过程中的感觉,以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忧虑等不良心理,使其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根据医嘱术前2~3 d每日静脉补液1 000~2 000 mL,有重度水肿及腹腔积液者慎用;穿刺部位的皮肤应常规准备,剃去会阴部及腹股沟处所有的毛发,并洗净局部皮肤;术前4 h开始禁食水,以免术中发生呕吐和呕吐物导致误吸;一般在手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地西泮10 mg,以防止由于紧张情绪所致的血管痉挛。
2 术后护理
嘱患者24 h平卧位休息,术后6 h内严密观察T,P,R,BP及神志的改变。手术侧肢体伸直位制动12 h。穿刺点用弹性胶布加压包扎24 h,并用沙袋压穿刺点6 h以上,防止穿刺点皮下出血和血肿。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渗血,观察足背动脉弹性及血液循环情况,以免血栓形成。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介入治疗后,由于肿瘤被栓塞引起缺血缺氧坏死,胃肠道反应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化疗药物的灌注,也可引起恶心、呕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嘱患者暂禁食,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注入气管,同时记录呕吐量、颜色和性质。遵医嘱给予止吐药对症处理。
病痛的护理:患者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应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及疼痛程度,向患者解释疼痛原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发热的护理:术后3~5 d多数患者出现体温升高,一般不超过38.5 ℃,个别可达到39 ℃以上,护理时向患者解释:发热为治疗后肿瘤坏死液化被肌体吸收引起的发热反应。若体温超过38.5 ℃,给予药物和物理降温,并观察用药后体温变化,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嘱患者多饮水。
临床上,采用介入诊疗理念已经比较广泛,主要是利用将化疗药物经过肿瘤的供血动脉直接注射到肿瘤组织内部,从而对肿瘤组织产生直接杀伤作用,能有效控制癌体生长,达到临床治疗目的。介入诊疗理念不需要开刀就能杀死癌细胞,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微创微痛不需开刀;肝内局部抗癌药物浓度高于全身化疗。同时大大减轻全身化疗时引起的长时间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症;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不开刀、不麻醉、副损伤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实施本法的全过程中,护理上术前高度重视,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医护密切配合,同步创新,就可取得很好治疗结果。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化疗后的中医护理 下一篇:肝癌术前术后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