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由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不同的病程阶段有不同的表现,故辨证类型也不完全一样,除前面肝癌分期分阶段论治外,现将十纲辨证归纳如下:
肝癌的病因是正气亏虚,其中包括气血不足、脾胃不足,加上邪气有余、情志失调、气滞血虚、痰湿凝聚、热毒内蕴。由于肝主疏泄和藏血,调节人体气机的运动变化,由于长期的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血虚、肝阴虚、肝阳上亢、寒滞肝脉、肝胆湿热等病因使气机运行不畅,使内环境失去了平衡,正常的肝组织细胞突变,畸形成长,更难抵御外环境的种种不良刺激,还有饮食劳倦、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病毒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工作环境等原因,导致肝癌的发生。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病因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阴、阳、虚、实、寒、热、燥、湿、气、血十个方面。因此在临床中,运用阴阳虚实寒热燥湿气血十纲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结合四位一体(药、心、食、体疗)治疗肝癌,其治疗结果显著。
应用“十纲”所具备的属性,对肝癌患者的证候性质进行定性、定位的分析归纳,是可以从繁杂的证候中归纳出主证的,然而在临证表现上,纯阴、纯阳、纯气、纯血、纯虚、纯实、纯寒、纯热、纯燥、纯湿的现象毕竟少见,而阴阳气血交互夹杂,寒热虚实无限错综,形成了虚实夹杂、寒热并见。尽管如此,只要细心观察,探寻证候间的有机联系,完全可以从复杂中归纳出主证。虚实为总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者即正气不足,实者即邪气盛实,辨别虚实即分辨邪气盛衰,实证宜攻,虚证宜补。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十纲辨证法是以辨证与治疗辨病相结合,对症下药,用很适合的药物取得很好的治疗结果,也是我院以治疗结果为本,服务为先的办院理念。以下治疗各种中、晚期肝癌,主要分为两大类(虚征类、实证类)。
一、虚证类
(一)辨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阴阳辨证纲领中,很重要的是掌握阴证和阳证的区别,阳虚证和阴虚证的特征。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阴阳耗损日久必及于肾,而导致真阴不足或真阳不足。肿瘤病人病程长、发现晚,常表现真阴或真阳亏耗,故肿瘤在治疗时滋阴补阳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阴证(阴盛阳虚)
其临床证候常表现为:面色暗淡、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言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
2.阳证(阳盛阴虚)
其临床证候常表现为:面色偏红、发热、心烦、语声粗浊、气粗声高、口干渴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黑或燥、脉洪大或滑实而数。
3.真阴不足证
其临床证候表现为:面白颧赤、唇若涂丹、口干咽燥、心烦失眠、头晕眼花、耳鸣、腰腿酸软无力、骨蒸潮热、盗汗、多梦遗精、大便干结、尿少、手足心热、舌红无苔或少苔、脉数无力等。
4.真阳不足证
其临床证候常表现为:面色zaozi001白或苍白、喘咳身肿、自汗、畏寒肢冷、不欲饮食、大便稀溏或五更泄泻、阳痿精冷、舌淡苔白、脉大无力等。
(二)辨气血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者,“人之根本也”,“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的功用主要为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形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血的作用主要为营养和滋润全身,内而脏腑,外达皮肉筋骨,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气者,人之神。气血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者既有区别,又存在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存在着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和血为气母的关系。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气血失调,常表现为气虚血瘀、肝郁气滞、血行不畅,瘀毒日久,必成癥瘕积聚,导致肿瘤的产生。
1.脾胃亏虚证
其临床证候常表现为:食少纳差、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灰白。如脾阳虚见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周身浮肿。如中气下陷,见脘腹重坠作胀、便意频数、肛门重坠等。
2.肝郁脾虚证
此证是肝气郁结、脾胃亏虚所出现的证候,以胸胁胀闷窜痛、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为辨证要点。症状常见胸胁胀满窜痛、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舌苔白或腻、脉弦。
3.肝肾亏虚证
此证以胁痛、腰膝酸软、耳鸣遗精为辨证要点,症状常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口咽干燥、腰膝酸软、胁痛、五心烦热、骨蒸盗汗、遗精、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4.气滞血瘀证
其临床证候表现为:胸胁胀闷、性情急躁、胁下出现痞块、刺痛拒按、痛有定处、入夜更剧、指甲紫斑、舌质暗或有紫斑、瘀点、脉涩等,本证多见于原发性肝癌、中晚期肺癌、中晚期食管癌等。
5.气血不足证
其临床证候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本证多见于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恶性胸腔积液、晚期恶性淋巴瘤,亦可见于肿瘤病人手术、放化疗后。
二、实证类
(一)瘀毒互结证
所有的癌症患者其临床表现皆有此证,瘀即血瘀,包括有气滞血瘀证;毒,即热毒内炽,凡癌症一病,皆有瘀毒二字。倘若只有血瘀,无热毒者,病只在局部,加热者病系在全身,其临床表现为肿块形成、固定不移,刺痛拒按、痛有定处,特别是生长迅速,不因手术、放化疗而完全医治,且舌质暗或见紫斑、瘀点、脉涩等。
(二)肝郁气滞证
凡癌症患者皆因患癌心理恐惧,情志抑郁、意念薄弱、心态失衡,乃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本型主要见于肝、胆、胰癌症,但其他癌症亦可表现为此证,与其性格内向,情绪易激动者亦有关系。其临床表现为胸胁窜痛、胸闷、喜叹息、情志抑郁、易怒、舌质淡、苔白、脉弦等。
(三)辨寒热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阳虚则内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反映了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凡阴盛或阳虚者即为寒证,凡阳盛或阴虚者即为热证。在肿瘤病人的辨证中,寒热辨证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及治疗用药,首先当辨清寒热之属性,特别是肿瘤病人在临床上寒热表现较为复杂,有寒热错杂、寒热转化及寒热真假。
1.寒证
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即为寒证。肿瘤病人之寒证常表现为里寒、虚寒或实寒,其临床表现共同证候为:恶寒喜暖、面色灰白、肢冷蜷缩、口淡不渴、无汗或自汗、痰涎清稀、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2.热证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出现的证候。肿瘤之热证常表现为里热、虚热和实热。临床表现共同证候为: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热目赤、烦躁不安,痰涕黄稠、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1)热毒内炽证:本证为中晚期恶性肿瘤之常见证候。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而致。热毒内炽、血遇火热则凝、津液遇火热则灼液成痰。气血痰浊壅阻经络脏腑,遂结成肿瘤。临床表现为发热、面红耳赤,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心烦失眠、干咳短气、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低热盗汗、颧红、头晕耳鸣、吐血衄血、舌红、脉数。本证多见于晚期肺癌并阻塞性炎证 ,各种肿瘤骨转移,中晚期肝癌等。
(2)阳明腑证:恶性肿瘤经放疗后邪热传里与肠中糟粕相搏致燥屎内结而成阳明腑证。临床症见身热、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部胀满疼痛、便秘、舌苔多黄厚干燥、边尖起芒刺或焦黑燥、脉实有力等。此证多见于鼻咽癌肝转移。
(四)辨燥湿
太阴湿土,阳明燥金。湿与燥是对立的,在肿瘤临床中放、化疗后,产生不良反应,即表现在此二邪之中。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湿,五行属土,土能乘水。故湿邪为病,亦常伤肾。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但肿瘤临床上以内湿病为主,大多因化疗而引起,属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停聚于内而产生,属于病理代谢产物范畴。湿性重浊而趋下,易袭人之阴位,湿邪为病多见肢体困重、头重昏沉、肢体酸重感、大便溏泄、小便浑浊、舌苔厚腻。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遏伤阳气,侵及人体,留注于脏腑经络,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导致肝升肺降、脾升胃降、脏腑传导、膀胱气化功能紊乱等病理反应,可出现胸闷脘痞、呕恶不舒、小便短涩不利等症。湿邪易伤脾阳,使脾阳不振运化失职,致腹泻、水肿、尿少、腹水等症,甚则水湿停聚于肌肤或腹内而成水肿。
燥,五行属金。金能克木,故燥邪为病,常伤及于肝。燥邪有外燥和内燥之分,但肿瘤病以内燥为主,且大多因放疗而起。属肺肾阴液亏虚、精血损耗、导致肢体阴液亏耗所致。燥与湿相反,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其临床表现为口鼻干燥、唇干咽燥、口渴、舌干少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症。燥易伤肺,引起大便干燥不通。
1.湿证
在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湿邪致病范围广泛,涉及人体五脏六腑的各组织器官,在疾病的危重阶段出现关格、水肿、水寒射肺、水气凌心等湿证危候。肿瘤与湿毒致病有密切关系。湿病有表里之分、寒热之别、虚实之辨。在肿瘤病中主要有痰湿凝聚证、湿热证两种。
(1)痰湿凝聚证:本证为中晚期肿瘤患者之常见证候。痰之所生,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本之已虚,而痰之已成,停于体内,常为实证。痰湿两者均为人体患病病因之一,又作为病理产物,许多肿瘤都是由痰湿凝聚所致。临床表现,痰湿积滞在肺,可见喘咳咳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痰在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见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痰浊上犯于头,则致眩晕、昏聩;痰气凝结咽喉,则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口吐泡沫黏痰。
(2)湿热证:证见身热不畅、头身困重、胸痞脘闷、口干不欲饮、纳呆或面目周身发黄、皮肤发痒、小便短赤不利、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肿瘤患者由于化疗后纳化失司、气机受阻导致湿热互结,故有肝胆湿热、瘀毒互结。
2.燥证
肿瘤患者多因放疗过度,造成人体阴津亏虚,出现口鼻干燥、唇干咽干、口渴、舌干少津、皮肤干燥、毛发不荣、大便干结等症,特别是鼻咽癌、肺癌、脑瘤等病因放疗后,燥火易耗气伤津、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出现肝阴亏虚证、燥热伤津证等。
肝阴亏虚证:证见口咽干燥、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肝癌患者放疗后灼伤阴津所致。
肝癌的病因是正气亏虚,其中包括气血不足、脾胃不足,加上邪气有余、情志失调、气滞血虚、痰湿凝聚、热毒内蕴。由于肝主疏泄和藏血,调节人体气机的运动变化,由于长期的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血虚、肝阴虚、肝阳上亢、寒滞肝脉、肝胆湿热等病因使气机运行不畅,使内环境失去了平衡,正常的肝组织细胞突变,畸形成长,更难抵御外环境的种种不良刺激,还有饮食劳倦、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病毒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工作环境等原因,导致肝癌的发生。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病因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阴、阳、虚、实、寒、热、燥、湿、气、血十个方面。因此在临床中,运用阴阳虚实寒热燥湿气血十纲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结合四位一体(药、心、食、体疗)治疗肝癌,其治疗结果显著。
应用“十纲”所具备的属性,对肝癌患者的证候性质进行定性、定位的分析归纳,是可以从繁杂的证候中归纳出主证的,然而在临证表现上,纯阴、纯阳、纯气、纯血、纯虚、纯实、纯寒、纯热、纯燥、纯湿的现象毕竟少见,而阴阳气血交互夹杂,寒热虚实无限错综,形成了虚实夹杂、寒热并见。尽管如此,只要细心观察,探寻证候间的有机联系,完全可以从复杂中归纳出主证。虚实为总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者即正气不足,实者即邪气盛实,辨别虚实即分辨邪气盛衰,实证宜攻,虚证宜补。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十纲辨证法是以辨证与治疗辨病相结合,对症下药,用很适合的药物取得很好的治疗结果,也是我院以治疗结果为本,服务为先的办院理念。以下治疗各种中、晚期肝癌,主要分为两大类(虚征类、实证类)。
一、虚证类
(一)辨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阴阳辨证纲领中,很重要的是掌握阴证和阳证的区别,阳虚证和阴虚证的特征。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阴阳耗损日久必及于肾,而导致真阴不足或真阳不足。肿瘤病人病程长、发现晚,常表现真阴或真阳亏耗,故肿瘤在治疗时滋阴补阳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阴证(阴盛阳虚)
其临床证候常表现为:面色暗淡、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言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
2.阳证(阳盛阴虚)
其临床证候常表现为:面色偏红、发热、心烦、语声粗浊、气粗声高、口干渴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黑或燥、脉洪大或滑实而数。
3.真阴不足证
其临床证候表现为:面白颧赤、唇若涂丹、口干咽燥、心烦失眠、头晕眼花、耳鸣、腰腿酸软无力、骨蒸潮热、盗汗、多梦遗精、大便干结、尿少、手足心热、舌红无苔或少苔、脉数无力等。
4.真阳不足证
其临床证候常表现为:面色zaozi001白或苍白、喘咳身肿、自汗、畏寒肢冷、不欲饮食、大便稀溏或五更泄泻、阳痿精冷、舌淡苔白、脉大无力等。
(二)辨气血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者,“人之根本也”,“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的功用主要为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形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血的作用主要为营养和滋润全身,内而脏腑,外达皮肉筋骨,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气者,人之神。气血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者既有区别,又存在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存在着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和血为气母的关系。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气血失调,常表现为气虚血瘀、肝郁气滞、血行不畅,瘀毒日久,必成癥瘕积聚,导致肿瘤的产生。
1.脾胃亏虚证
其临床证候常表现为:食少纳差、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灰白。如脾阳虚见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周身浮肿。如中气下陷,见脘腹重坠作胀、便意频数、肛门重坠等。
2.肝郁脾虚证
此证是肝气郁结、脾胃亏虚所出现的证候,以胸胁胀闷窜痛、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为辨证要点。症状常见胸胁胀满窜痛、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舌苔白或腻、脉弦。
3.肝肾亏虚证
此证以胁痛、腰膝酸软、耳鸣遗精为辨证要点,症状常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口咽干燥、腰膝酸软、胁痛、五心烦热、骨蒸盗汗、遗精、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4.气滞血瘀证
其临床证候表现为:胸胁胀闷、性情急躁、胁下出现痞块、刺痛拒按、痛有定处、入夜更剧、指甲紫斑、舌质暗或有紫斑、瘀点、脉涩等,本证多见于原发性肝癌、中晚期肺癌、中晚期食管癌等。
5.气血不足证
其临床证候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本证多见于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恶性胸腔积液、晚期恶性淋巴瘤,亦可见于肿瘤病人手术、放化疗后。
二、实证类
(一)瘀毒互结证
所有的癌症患者其临床表现皆有此证,瘀即血瘀,包括有气滞血瘀证;毒,即热毒内炽,凡癌症一病,皆有瘀毒二字。倘若只有血瘀,无热毒者,病只在局部,加热者病系在全身,其临床表现为肿块形成、固定不移,刺痛拒按、痛有定处,特别是生长迅速,不因手术、放化疗而完全医治,且舌质暗或见紫斑、瘀点、脉涩等。
(二)肝郁气滞证
凡癌症患者皆因患癌心理恐惧,情志抑郁、意念薄弱、心态失衡,乃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本型主要见于肝、胆、胰癌症,但其他癌症亦可表现为此证,与其性格内向,情绪易激动者亦有关系。其临床表现为胸胁窜痛、胸闷、喜叹息、情志抑郁、易怒、舌质淡、苔白、脉弦等。
(三)辨寒热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阳虚则内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反映了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凡阴盛或阳虚者即为寒证,凡阳盛或阴虚者即为热证。在肿瘤病人的辨证中,寒热辨证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及治疗用药,首先当辨清寒热之属性,特别是肿瘤病人在临床上寒热表现较为复杂,有寒热错杂、寒热转化及寒热真假。
1.寒证
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即为寒证。肿瘤病人之寒证常表现为里寒、虚寒或实寒,其临床表现共同证候为:恶寒喜暖、面色灰白、肢冷蜷缩、口淡不渴、无汗或自汗、痰涎清稀、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2.热证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出现的证候。肿瘤之热证常表现为里热、虚热和实热。临床表现共同证候为: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热目赤、烦躁不安,痰涕黄稠、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1)热毒内炽证:本证为中晚期恶性肿瘤之常见证候。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而致。热毒内炽、血遇火热则凝、津液遇火热则灼液成痰。气血痰浊壅阻经络脏腑,遂结成肿瘤。临床表现为发热、面红耳赤,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心烦失眠、干咳短气、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低热盗汗、颧红、头晕耳鸣、吐血衄血、舌红、脉数。本证多见于晚期肺癌并阻塞性炎证 ,各种肿瘤骨转移,中晚期肝癌等。
(2)阳明腑证:恶性肿瘤经放疗后邪热传里与肠中糟粕相搏致燥屎内结而成阳明腑证。临床症见身热、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部胀满疼痛、便秘、舌苔多黄厚干燥、边尖起芒刺或焦黑燥、脉实有力等。此证多见于鼻咽癌肝转移。
(四)辨燥湿
太阴湿土,阳明燥金。湿与燥是对立的,在肿瘤临床中放、化疗后,产生不良反应,即表现在此二邪之中。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湿,五行属土,土能乘水。故湿邪为病,亦常伤肾。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但肿瘤临床上以内湿病为主,大多因化疗而引起,属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停聚于内而产生,属于病理代谢产物范畴。湿性重浊而趋下,易袭人之阴位,湿邪为病多见肢体困重、头重昏沉、肢体酸重感、大便溏泄、小便浑浊、舌苔厚腻。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遏伤阳气,侵及人体,留注于脏腑经络,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导致肝升肺降、脾升胃降、脏腑传导、膀胱气化功能紊乱等病理反应,可出现胸闷脘痞、呕恶不舒、小便短涩不利等症。湿邪易伤脾阳,使脾阳不振运化失职,致腹泻、水肿、尿少、腹水等症,甚则水湿停聚于肌肤或腹内而成水肿。
燥,五行属金。金能克木,故燥邪为病,常伤及于肝。燥邪有外燥和内燥之分,但肿瘤病以内燥为主,且大多因放疗而起。属肺肾阴液亏虚、精血损耗、导致肢体阴液亏耗所致。燥与湿相反,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其临床表现为口鼻干燥、唇干咽燥、口渴、舌干少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症。燥易伤肺,引起大便干燥不通。
1.湿证
在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湿邪致病范围广泛,涉及人体五脏六腑的各组织器官,在疾病的危重阶段出现关格、水肿、水寒射肺、水气凌心等湿证危候。肿瘤与湿毒致病有密切关系。湿病有表里之分、寒热之别、虚实之辨。在肿瘤病中主要有痰湿凝聚证、湿热证两种。
(1)痰湿凝聚证:本证为中晚期肿瘤患者之常见证候。痰之所生,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本之已虚,而痰之已成,停于体内,常为实证。痰湿两者均为人体患病病因之一,又作为病理产物,许多肿瘤都是由痰湿凝聚所致。临床表现,痰湿积滞在肺,可见喘咳咳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痰在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见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痰浊上犯于头,则致眩晕、昏聩;痰气凝结咽喉,则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口吐泡沫黏痰。
(2)湿热证:证见身热不畅、头身困重、胸痞脘闷、口干不欲饮、纳呆或面目周身发黄、皮肤发痒、小便短赤不利、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肿瘤患者由于化疗后纳化失司、气机受阻导致湿热互结,故有肝胆湿热、瘀毒互结。
2.燥证
肿瘤患者多因放疗过度,造成人体阴津亏虚,出现口鼻干燥、唇干咽干、口渴、舌干少津、皮肤干燥、毛发不荣、大便干结等症,特别是鼻咽癌、肺癌、脑瘤等病因放疗后,燥火易耗气伤津、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津耗伤,出现肝阴亏虚证、燥热伤津证等。
肝阴亏虚证:证见口咽干燥、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肝癌患者放疗后灼伤阴津所致。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凝血免疫功能及药物与毒素代谢 下一篇:肝癌肝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