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癌转移,首先应着眼于消除一些促使癌细胞发生转移的因素,如已经患上恶性肿瘤,应竭力避免刺激它,不要经常触摸、挤压肿块,更不能对其进行热敷和理疗,以免促使癌细胞脱落。其次应防止血液粘稠,阻止癌细胞在血液或淋巴液中停凝下来形成转移灶。而更重要的方式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保障免疫监视系统正常运行,以使机体主动消灭转移的癌细胞。
早期患者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症状,骨转移的健康是终身的,骨折,瘫痪,病理骨折都是骨转移的迹象。专家认为目前监控骨转移很好的饿方法是全身的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含ECT),是一种通告放射性核素示踪的方法,显示全身骨骼异常的代谢活跃区域,从而发现可能发生骨转移的部位。
但应明确的是,骨扫描发现的异常只是说明骨质不正常,患有疾病,并不一定就能肯定是已经发生了骨转移瘤。因为骨的很多其他疾病,包括老年性的骨质疏松、骨感染、骨性关节炎、骨的良性肿瘤以及直接发生在骨而非转移来的恶性肿瘤,甚至于普通外伤造成的骨折,都可以引起骨的代谢活跃从而使骨扫描显示异常。
因此,那种一发现癌症患者的骨扫描异常就马上断定发生了骨转移的做法是片面的,容易发生误诊。这种误诊容易导致两种结果:
一是因为被诊断为骨转移后从患者心理上和医生治疗方案的改变上耽误了肺癌本身的治疗,使有手术机会的患者丧失了外科治疗(治疗不足),同时也可能耽误骨质所患的其他疾病的治疗;
另一方面因误诊引出的针对骨转移瘤的全身化疗、放疗也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身体、精神及经济上的损失(治疗过度)。
淋巴道转移是常见的一种方式。癌细胞首先侵入淋巴管,沿着淋巴液流动方向进入淋巴结,在那里站稳脚跟后,又会进入相邻淋巴结或再次脱落下来进入其他器官,形成新的转移灶。
肉瘤细胞则更易于沿血道转移。进入血管后,随血流到达其他部位。由于血管四通八达,血流转移往往是多发性的,形成多个肿块,边缘也比较清楚。
种植性转移多见于内脏的恶性肿瘤,如肺癌。瘤细胞在脏器的外表面脱落下来,贴附在邻近的器官表面长成大小不等的瘤结节。
接触性转移比较少见,只有两个紧密接触的脏器才会发生。 癌一旦转移,患者就失去了完全医治的机会,因此预防癌转移,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肺癌也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能产生一些激素酶、抗原、胎蛋白等生物性物质、但这些癌肿标记物对肺癌的确诊尚无应用价值,临床医师对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以及肺部X线检查发现性质未明的块影或炎变的病例,均应高度警惕。肺癌患者应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肺癌晚期转移与恶化的可能性。
肺癌的恶性度越低,转移越慢,治治疗结果果就越好,如果发现较早,甚至有预后,活上三五十年很正常。而肿瘤恶性度高,转移速度也就快,例如小细胞肺癌,如果发现得晚,确诊时可能已出现转移,严重的话半年就会死亡。恶性度主要由肿瘤细胞的病理类型决定,也就是说肿瘤细胞的“好”与“恶”,决定肿瘤的生长速度、复发转移速度、治治疗结果果。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一器官的癌症,治疗结果不同,患者生命里程各异。
定期复诊可防止肺癌复发转移。由于至今尚无复发和转移的可靠、早期预报信号,因此为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需要对病情进行密切监测和随访。目前主张治疗后病人随访时间安排为头两年每三个月一次,两年后每六个月一次,直到五年,以后每年一次。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并给病人做体格检查,同时拍摄胸部X线平片。当患者出现症状时,应进行相应的胸、腹部CT,颅脑CT或MRI,骨扫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防止肺癌复发转移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也十分必要。患者要面对现实,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疾病;还应该了解肺癌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复发转移的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医生的预防复发转移工作;治疗肺癌要选择好的治疗方法,还要适合自己。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肺癌骨转移的饮食注意 下一篇:如何防止肺癌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