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护理
肺癌的介入治疗一直是我们目前的研究重点,这种治疗方法是在影象设备的指导下经皮穿刺,将导管插入人体的动脉或静脉,并送入病变部位,再注入造影剂或药物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利用介入灌注治疗术治疗肺癌,使药物直接进入病灶的供血动脉,使药物在局部的浓度高、剂量大、作用集中,能消除静脉输入中药物尚未达到病灶部位就被肝肾等组织破坏及血液中某些成分结合而失效的可能,并能减轻全身的负作用。由此看来,此项技术具有方便、有效、创伤小等优点。这样先进的介入治疗方法,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把治疗和护理达到一个较佳的结合点,达到预期的治疗结果。正确运用这些护理方法,可以促进介入治疗的成功,防止手术可能发生的意外,提高手术成功的可能,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能够充分调动患者战胜肺癌的积极性,正确对待疾病,从不良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肺癌患者应根据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选择是否告知患者,对承受能力差、多疑、胆小的患者实施保护性治疗,医护人员及家属一般告诉患者的诊断为肺炎,我们主动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这种技术能将抗生素直接注入炎症部位、治疗结果高等优点,同时简单向患者介绍治疗经过,并向家属实事求是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并发症,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愉快的接受手术;做好利多卡因及碘过敏试验;皮肤准备:双侧腹股沟区备皮、清洗,防止术后感染;术前观察、测量体温、脉博、血压,仔细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波动情况,并标记,便于术后对照观察;术前练习床上排尿、排便,便于术后观察尿量及因防止术后穿刺点制动而引起的尿潴留;防止术中呕吐,术前4 h禁食,但不禁水,防止肾衰。
术后护理
预防并发症
1 出血与血肿 多因拔管后压迫不当或术后肢体制动不良造成的,是术后很早很易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介入手术的穿刺点多在股动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失血性休克或血肿、感染而造成严重后果,为预防这一并发症,手术完毕拔管后立即用三指压迫穿刺点30 min后,放松观察,若无出血,再用宽胶布加压包扎后沙袋压迫6 h,同时穿刺侧肢体保持24 h伸直制动,以免穿刺处血凝块脱落,24 h后无特殊病情变化可离床活动。
2 肾衰 由于在操作中曾使用较多的造影剂,使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术后密切观察尿量、颜色,若术后2 h无尿,应该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静脉补液,使患者尿量在50 ml/h~60 ml/h。
3 褥疮 由于术后制动,使受压部位皮肤血液循环障碍,应保持床铺平整,按摩受压部位1次/2 h,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及时观察处理不良反应
1 皮肤黏膜反应 多为皮肤潮红、热感、出汗及皮疹,属于变态反应,轻者向患者解释,属于一过性反应,可自愈,中度反应可给苯海拉明20 mg肌肉注射。
2 胃肠道反应 多为化疗药物被吸收后,刺激脑的化学感受器,引起恶心、呕吐,为减轻这一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的痛苦,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胃复安20 mg,术后回病房再肌肉注射20 mg;术后遵医嘱补液,通过水化使毒素迅速排出而减轻胃肠道反应;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说明此反应属于正常现象,使患者情绪稳定。
3 迟发血肿 术后3天观察穿刺点处有无红肿,若有红肿则可能为迟发血肿或感染,应用硫酸镁湿热敷,以减轻局部疼痛和血肿,同时报告医生应用抗生素。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肺癌晚期家庭护理不可忽视 下一篇:肺癌患者的饮食护理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