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治疗中,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严重的可导致病人死亡。一个理想的胆汁引流操作模式应该简单易行、能有效地减轻症状、具有较低的与操作相关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以及作用持久。
1 经内窥镜姑息处理
内窥镜胆汁引流的目的是减轻黄疸与瘙痒、预防胆管炎、避免由于进行性胆道梗阻引起的肝功能衰竭、提高生活质量。如术前评估胆囊癌不能切除,应该首先考虑行内窥镜姑息处理,该操作涉及内窥镜逆行胆道造影(ERC),导引钢丝通过病变狭窄段并放置支架。在技术上,塑料支架容易插入,并且费用低。塑料支架的主要缺点是它们管腔狭小(10 F),从而早期易于被胆泥堵塞。塑料支架平均开放持续时间是126天。虽然金属支架比塑料支架昂贵,但其内径比较大,为30 F 或 10 mm,也可保持更长的通畅时间,这样需要重复干预的次数也就减少了。除了其有较大的内腔外,金属支架侧壁有开放的网孔设计,允许二级分支胆管通过支架侧壁的网孔引流。有人首次采用前瞻性、随机性试验,将自行扩张金属支架与塑料支架进行比较,20 例Bismuth II–IV 级患者,9例接受自行扩张金属支架,11例接受塑料支架。再次干预平均次数前一组是0.4±0.5,第二组是2.4±2.6,结果塑料支架组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增高。虽然塑料支架与金属支架在生存期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自行扩张的金属支架可降低住院比例,减短抗生素治疗时间。所以,自行扩张金属支架很初的高费用可通过降低再次干预次数和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而抵消。总之,金属支架置入是恶性胆管狭窄很具性价比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没有肝转移并期望生存期延长(3—6个月)的病人。但如果肿瘤有转移,当预期生存期在6个月或以下的患者,可选择塑料支架。
2 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
当内窥镜胆汁引流失败时,可选择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这项操作可同时作外或内引流,前者通过超声引导放置外引流导管到梗阻的胆道系统,它通常是内窥镜措施失败后作为暂时性的处理。在技术上,这项操作是简单的,特别是对于Bismuth III 和 IV型狭窄患者的姑息治疗。与内窥镜引流相比,它可更好的描述肿瘤的近端范围。有人综述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显示:该技术成功的可能为93–100%;操作相关死亡人数低于5%;长期随访,30–38%患者因为复发黄疸需要再次干预[7]。近有人对两组诊断、梗阻水平和不能切除等参数相似的肝门部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进行随机试验,经皮肝穿刺放置30 F自行扩张的金属支架28 例,经内窥镜放置12 F 聚乙烯支架26例。结果治疗成功的可能分别为71% 和42%,P=0.03;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分别为61% 和35%,P=0.09;但是30 天死亡人数相似,分别是36%和42%,P=0.83。平均生存期分别为7个月和2个月,经皮肝穿刺组总的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P=0.02。统计分析表明近期结果两项操作是相当的;而远期结果经皮肝穿刺支架引流更好。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