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胆囊癌 > 胆囊癌问答 > 正文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严重吗?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0-04-28 11:49:32 浏览次数: 20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癌的一个主要手术方式,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也称胆囊摘除后遗症、再发性胆道综合征,是由于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与胆系病变有关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发热、上腹饱胀、消化不良、腹泻,或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多数术后2周左右发生,也有1年以后发病者。如果患者对术后发生的问题能有所了解,就能及时发现,及时就诊。  姜女士今年45岁,患胆囊结石已经4年多了。经常感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并有压迫感,伴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偶有胆绞痛发作。前一段时间又引发了急性胆囊炎,姜女士终于痛下决心,胆囊炎治疗后一定要去医院将胆囊切掉,以免它再兴风作浪。姜女士的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恢复也很顺利。但术后不到1个月,姜女士的老毛病又发了。经过全面检查,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也称胆囊摘除后遗症、再发性胆道综合征,是由于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与胆系病变有关的临床症候群。一般认为胆囊切除后,约有25%~30%可出现一过性症状,但很快消失;约有2%~8%因症状持续,需要积极治疗。临床表现为发热、上腹饱胀、消化不良、腹泻,或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多数术后2周左右发生,也有1年以后发病者。如果患者对术后发生的问题能有所了解,就能及时发现,及时就诊。
  腹痛有些患者胆囊切除术后仍然感到中上腹部或右上腹不适或轻微疼痛,大多由术后创伤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症状会慢慢消失。还有一种常见原因是胆汁反流入胃并刺激胃黏膜所致,呈持续性胀痛甚至痉挛性痛,有时可吐胆汁,一般可通过胃镜检查得以确诊。此外,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的“闸门”——肝胰壶腹括约肌(即奥狄括约肌),术后可呈痉挛或松弛状态,引起腹痛,但疼痛时间较短。上腹疼痛如果短期内不能缓解,应去医院做进一步诊治。胆囊切除术后腹痛多属术后远期腹痛,以胆管结石为常见。可能是胆管内原有的结石在手术中未被发现而留下,或胆管内形成新的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下移。此时患者常会诉说“旧病复发”。腹痛多呈剧烈的痉挛性绞痛,并向背、肩部放射。应立即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也可临时口服心痛定、阿托品、654-2等解痉药,以缓解症状。如伴有突发高热、右上腹压痛、血化验白细胞升高,应怀疑有胆道细菌感染,及时去医院求诊。
  腹泻有些病人胆囊切除术后出现长期腹泻,其原因:(1)由于胆囊已切除,未经浓缩的胆汁可以刺激肠蠕动。(2)脂肪消化吸收不完全o(3)手术造成肠功能紊乱。病人大便稀软,每日腹泻在3次以上。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应减少脂肪含量,不吃油煎(炸)食物,同时减少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麦片等。必要时还可选服如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次硝酸铋等药物。数月后,由于部分胆管代偿了胆囊贮存、浓缩胆汁的功能,腹泻会自行消失。
  黄疸有些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又出现黄疸,主要是由于胆管系统因各种原因被阻塞,胆汁部分或全部不能流入十二指肠而反流入血,引起黄疸。患者巩膜发黄,尿色深如浓茶,或大便灰白如陶土,皮肤发黄、瘙痒等。术后早期出现黄疸可能是胆管出血或手术创伤引起,但术后远期出现黄疸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一般以胆管狭窄、结石残余或复发占多数,也可能由术前未能查出的肝胆系统肿瘤所致。一旦出现黄疸,应及时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总之,胆囊切除后还需与手术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复查。让医生及时发现术后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