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发生的原因,不过多数认为可能与食物或遗传有关。近十多年来,由於工商业的发展,经济繁荣,国民所得大大地提高,以及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常规的生活类型和饮食习惯发生很大的改变。在食物方面,肉类、 蛋白质、脂肪的摄取量提高很多,大肠直肠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叁十几岁就得到肠癌的病人也不少。
遗传方面,直肠癌的家属或癌症家族征候群等,得癌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当前虽然 癌症的研究有相当程度的进展,如肿瘤基因及肿瘤抑制基因的发现,但仍有许多 癌化的机转不十分明了。总之,直肠癌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造成,一定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导致的,而且它是由多种步骤演变而成。
早期局限于粘膜,可无任何症状,有时有少量出血,肉眼尚难觉察,待癌肿增大并有溃疡及感染时可出现下列三组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或便秘、腹泻等。
2.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液质。
3.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80%的直肠癌患者于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包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包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4.直肠镜检:可窥见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并可直接取组织作病检。
癌症做完切除手术后一般都要定期复检的,因为有复发的可能的。所以一定要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以下是直肠癌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初期 直肠黏膜上或肛门皮肤上有一无痛性突起的硬结,无明显症状,以后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较多,便意频数,但无粪便排出;或便秘,有肛门内不适或下坠感。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量不多,常伴有黏液便,往往被误诊为痔疮。
中期 大便次数逐渐增多,里急后重,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内有暗红色血液,脓及黏膜,并有特殊的臭味。
后期 因癌肿增大,肛管直肠腔狭窄,大便量少,形状变细,变扁,并出现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等肠梗阻徵象。肠梗梗阻可逐步从不完全性发展为完全性,此时患者多有食少纳差,呕吐,气血衰败现象。
直肠癌中期治疗方法一: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方式包括保肛手术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前者主要适用于肿瘤位于肛门6cm以上且无明显固定和转移的患者,而距肛缘12cm以上的上段直肠癌中期的治疗,可行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此手术的损伤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门。
直肠癌中期治疗方法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和中医治疗。直肠癌中期的化疗多采用动脉化疗和肠腔化疗,手术前化疗,能在一定程度使肿瘤变小,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不能手术的中期直肠癌患者化疗,能使癌肿缩小,延长生存期。鉴于放化疗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较大,中医是重要的直肠癌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人体免疫力,加强治治疗结果果。
直肠癌中期治疗方法三:放射治疗
术前放疗科控制淋巴结转移,提高切除的可能和减少局部复发。而术后放疗主要采用盆腔前、后二野照射,有时也加用会阴野照射,放射剂量可达45~50gy,用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癌肿已明显浸润至肠壁外,盆腔内残留无法切除病灶的直肠癌中期病例。
直肠癌中期的手术治疗方式需根据病变部位及病变大小,结合病人身体状况加以选择。对位于肛门6厘米以上的直肠癌中期的治疗,若无明显固定和转移,应选用保肛手术;距肛缘不足7cm的下段直肠癌中期的治疗,可采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直肠、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组织和肛门周围皮肤、血管。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或结肠左动脉分出处下方结扎切断,清扫相应的动脉旁淋巴结。腹部作人工肛门,手术切除完全,治治疗结果果好。距肛缘12cm以上的上段直肠癌中期的治疗,可行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此手术的损伤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门,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对于身体机能较弱而无法耐受手术的直肠癌中期患者,多采用联合放化疗+中医治疗的模式。化疗包括静脉化疗、肠腔化疗和动脉化疗。鉴于放化疗对人体的损害,合并中医药治疗,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治疗药物的更新换代,直肠癌中期治疗水平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患者实现治疗或长期带瘤生存不无可能。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直肠癌中药治疗可以减少其它的副作 下一篇: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