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直肠癌病者经切除后,都有可能再次发作,只是因病者自身体质的差异,再次发作可能各有不同。对直肠癌切除后再次发作的患者,能在会阴部皮下扪及结节状肿块,质地较硬,有压痛。 疼痛是直肠癌术后复发很为常见的初期症状,直肠癌术后复发时患者常有会阴部下坠、骶部疼痛并且有可能放射至下肢。
肛门指诊是直肠癌术后复发很常用的诊断方案。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多数可以伴有便血,或者是排便习惯的改变等不良的临床症状。
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因为恶性癌细胞侵犯输尿管、膀胱、阴道等脏器,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相应的泌尿系统直肠癌复发的症状和阴道流血水等症状。
直肠癌漏诊、误诊常是造成不能切除、复发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切除后所面临的局部复发和转移,不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影响生活质量。如何降低复发,已成为当今医学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美国专家称放疗可防止直肠癌复发!
在加州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结直肠癌协会年会上有报道称:直肠癌局部复发病人行病变切除术后,给予大剂量的近距离放疗可减少疾病的复发的可能。
南加州大学的Robert W。Beart博士及其同事对27例浸润性癌切除手术病人给予3-5疗程的经导管近距离放疗(铱192的平均剂量为1888 cGy)。其中,女性9例,男性18例,年龄32-79岁,为1993年7月-1999年10月间的住院病人,因盆腔、骶骨床、膀胱、直肠和前列腺部位的复发腺癌进行了手术切除。
其中有18例(66%)病人复发,平均复发时间出现在近距离放疗后11.3月。这些患者术后至复发的间期短,生存的可能低。
在2001年3月,平均随访50个月后,仍有10例病人存活。其中4例未发现复发,2例发生局部复发但无远处转移。其余的病人死于局部复发或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7例)或者不明原因(1例)。5例出现了可能与治疗有关的并发症包括脓肿和瘘管。
对于这些病人,大剂量近距离放疗技术仍可进一步改进,目前切除手术加近距离放疗不失为预防局部复发的很好方法。
对直肠癌复发的治疗,目前认为手术仍是很为有效的方法,只要病人无远处转移,全身情况能耐受,应首先考虑再手术。据文献报告,局部复发病灶的切除的可能在60%~70%之间。经手术切除的外科综合治疗局部复发病人,5年生存的可能可达14.8%~51.2%,而未经手术切除治疗病人的5年生存的可能为0~4.0%。
另外,术前采用放、化疗等积极处理,可缩小癌肿,提高切除的可能。对于身体机能无法耐受手术切除的直肠癌复发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联合放化疗+中医药治疗的模式。动脉化疗是直肠癌复发的治疗主要化疗方式,能一定程度上缩小癌肿,但其亦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良反应。
因此,化疗药物及化疗时间应依据肿瘤缓解情况、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治疗相关性毒性而定。化疗合并放疗应用于直肠癌复发的治疗,治疗结果比单纯化疗或单纯放疗为好。鉴于手术、放化疗对人体的伤害,可在直肠癌复发的治疗中合并中医药治疗,一方面加强治治疗结果果,一方面提高人体免疫力,加快患者机体恢复。
直肠癌手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及预防:
直肠癌手术后复发一直是困扰外科医师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手术后平均死亡人数和生存的可能的重要因素.我们通常探讨的直肠癌复发主要是指手术操作的局部区域或附近淋巴流向区域以及邻近脏器出现的肿瘤复发,因而,通常将直肠癌的复发分为肠腔内复发和肠腔外复发两种(对于肝、肺等远处转移暂不讨论)。
引起直肠癌出现复发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肿瘤分期、免疫功能状态、外科医生因素、治疗结果反应、术后综合治疗的运用和生物学特性等[[6]。从以上因素分析来看,可以掌控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是手术操作者对于高危病人的规范操作、手术方式选择及严格运用综合治疗。
1.手术方式选择:对于分期较晚、溃疡型生长、生物学特性较差如低分化或粘液腺癌以及手术中判断有脉管侵犯的中低位直肠癌,一般采用广泛的完全医治切除术,即选择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此时如选择吻合保肛手术就要特别慎重,即便选择前切除术,也要在保障充分的远切缘的基础上进行,且远切缘应在3.5 cm以上。此外,还要特别注重采取适当的扩大完全医治和清扫技术。
2.手术过程各类技术的运用:对于高危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要注重采取无瘤技术和合理规范的区域淋巴腺清扫技术等。一般的直肠癌切除术式及Miles术式有可能造成10%左右的病例遗留转移之淋巴腺,故应完全清扫,必要时加做侧方淋巴清扫术。当然,手术操作过程中必需严格遵循THE技术标准。
3.术后的继续治疗和随访:手术前和手术后放疗能降低直肠癌手术后复发的可能,但也会增加一些并发病,故有学者建议放疗仅选择性用于手术后易复发之高危人群。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大肠癌的临床症状 下一篇: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