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调查研究发现,在人体消化道肿瘤中,预后很好的要数大肠癌,该疾病5年生存的可能远高于胃、肝、食道等其他肿瘤。1997年Koyama等统计参加日本大肠癌协会的170余家医院的资料,发现1986年时治疗的直肠癌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为85.6%、78.6%、52.4%、15.5%,结肠癌分别为86.8%、79.8%、63.7%、12.1%。
1986年治疗的全部Ⅰ~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的可能在结肠、直肠癌中分别为63%和62%,与1974~1977年治疗的患者相比(当时结肠、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为58.9%和51.8%)有提高,分析其原因和近20年来诊断水平的提高使大肠癌患者中的早、晚期构成比发生明显的变化有关。
1994年Steele等报道美国癌症资料库的统计结果,Ⅰ、Ⅱ、Ⅲ、Ⅳ期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为70%、63%、46%、12%,在直肠癌患者则分别为70%、55%、41%、9%。全部Ⅰ~Ⅳ期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的可能为50%~55%,直肠癌者则为44%~54%。Parker等比较了近20年来美国大肠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的可能后认为大肠癌的诊断、治疗水平也有所提高。
与日本相比,虽然我国一些医院Ⅰ、Ⅱ、Ⅲ期患者的治治疗结果果已达到国际水平,但Ⅰ~Ⅳ期全部患者的5年生存的可能由于其中Ⅲ、Ⅳ期患者比例太高,因而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据报道1956~1982年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的可能在Ⅰ、Ⅱ、Ⅲ期的直肠癌中分别为94.0%、70.6%、43.4%,在结肠癌中分别为93.3%、82.7%、73.6%。 其中完全医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的可能为70.4%(其中直肠、结肠癌分别为66.6%与83.4%)。
姑息性切除的直肠癌和结肠癌患者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个月和11个月。
未能手术切除、仅作了剖腹探查、捷径吻合或结肠造瘘的直肠、结肠癌患者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个月和4个月。全组Ⅰ~Ⅳ期的全部大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的可能为49%(其中直肠、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为47.2%与54.6%)。
而统计近10多年来外科治疗的2910例大肠癌病例,其5年生存的可能已达70%,较过去有明显提高,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和早、中期患者的比例略有增加、注重手术的规范化操作以及化疗等综合治疗的不断开展和完善有关。
常见的影响大肠癌的预后因素有:
1.年龄 我国大肠癌发病的中位年龄为45岁左右,较欧美国家早10岁左右。由于青年人大肠癌中分化差的黏液腺癌多见,肿瘤易向肠壁外和远处转移,且患者在诊断时多数已属于Dukes C、D期,因此青年人大肠癌预后较差。
资料显示年龄≤30岁的青年组大肠癌的5年生存的可能为21.83%,较中老年组(52.97%)明显为低。但其中淋巴结无转移的Ⅰ期、Ⅱ期青年患者的5年生存的可能与年龄>30岁组无大差异(分别为81.98%和85.01%),然而淋巴结转移的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的可能在青年组中明显下降(两组完全医治性手术后的5年生存的可能分别为49.27%和73.06%)。
2.临床分期 如前所述,病期越晚,5年生存的可能越低。
3.病灶部位 几乎所有的资料均显示直肠癌比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差,而在直肠癌中,中、下1/3处的局部复发的可能高于上中段直肠癌,预后较差。
4.病理特点 包括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管、血管的浸润、纤维化状况、肿瘤组织淋巴细胞浸润多少等。如管状腺癌5年生存的可能为60%,而黏液腺癌仅40%;高分化者5年生存的可能为71%,中分化者为60%,低分化者仅为30%;广泛纤维化的肿瘤5年生存的可能为45%,而纤维化少者为75%;淋巴细胞浸润少者5年生存的可能为40%,浸润明显者可达95%。
5.手术性质 如前所述,完全医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捷径等手术的5年生存的可能有明显的差异。
6.辅助治疗 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的应用可以减少大肠癌局部的复发的可能和远处的转移的可能,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的可能。
7.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近年的流式细胞检测发现肿瘤细胞的DNA以非整倍体为主者,而非整倍体与较晚的病期有关,其远期存活的可能低于以二倍体细胞为主者,如Armitage等报道二倍体患者的5年生存的可能为43%,而异倍体患者仅19%。其他如“增殖指数”、p53基因突变等也是大肠癌独立的预后指标。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手术后的大肠癌病人该怎样运动? 下一篇:怎样正确护理大肠癌术后接受腹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