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来看,鼻咽癌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病患精神和情绪的变化,情志不舒,使内脏虚损,正气不足,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环境的变迁,或因病毒、烟雾的吸入、饮食不调、鼻咽疾病(包括鼻咽部位残余腺感染、粘膜糜烂、粘膜溃疡、鼻咽增生结节)等所引起,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治疗鼻咽癌的方法有:中药治疗,西医治疗,手术治疗和化学治疗。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中药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既能巩固放疗、化疗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切断癌细胞的复制功能,也就是切断癌细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在血管内形成稳定的抗癌细胞,从而提高人体的代谢功能,即: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呼吸,使癌细胞缺血、缺氧,不再裂变,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属于“鼻渊”、“真头痛”、“石上疽”、“失荣”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肺热痰火及肝胆热毒上扰为鼻咽癌发病主要原因。上焦积热,肺气失宣,热甚迫血了离经出现鼻衄,继而气血凝滞,津聚为痰,痰热蕴结而成肿块;肝失疏泄,气郁气泄,气泄不能运化水湿,积聚为痰,痰浊凝集而成肿核、肿块;肝气郁泄,郁久化火,灼液为痰,痰火上扰清阳则烦躁易怒、耳鸣、耳聋、头痛、视物模糊、颈部出现痰核。
鼻咽癌的中医治疗方法:
由于鼻咽的解剖部位深在,邻近又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淋巴结转移的可能高,因此手术治治疗结果果不理想。又因鼻咽癌的病理多低分化癌,对放射线较敏感,邻近组织结构对放射线亦有较高的耐受性,所以放射治疗往往被作为治疗。
但是,对晚期患者及放射治疗后复发的病人,也可考虑中医药治疗,或选择化疗与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对放射治疗有增敏及减轻不良反应的作用,对晚期患者有扶正抑瘤作用。
一、辨证治疗
早期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中医药辨证扶正治疗为辅,并兼治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晚期或复发的病人在化疗或手术治疗时也应配合中医药扶正治疗;不能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的晚期病人,以中医药辨证治疗为主,这时应标本兼治,或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1.肝肺郁热
证候特点:鼻塞不通,涕血或鼻衄;或有咳嗽,痰少而黏,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头晕头痛等;舌质红,苔黄,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泻肺:
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合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物:疏肝解郁、疏肝泄火可用柴胡、白芍、牡丹皮、栀子、夏枯草等,养血柔肝用当归配白芍;清泄肺热用黄芩、地骨皮、桑白皮;健脾除湿可用茯苓、白术;清热解毒用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化痰散结可用僵蚕、川贝母。
基本处方:牡丹皮、栀子、当归、白芍、地骨皮、黄芩、桑白皮、茯苓各15g,柴胡、僵蚕、川贝母、白术各10g,甘草6g,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夏枯草各 2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加减法:口渴者加生石膏20g,清热生津止渴;头痛重加全蝎10g,钩藤15g,通络除风、清热平肝止头痛;涕浓稠者加全瓜萎、桔梗各15g,清肺化痰;鼻塞不通加辛夷花、石菖蒲各15g,解毒通鼻窍;涕血重加白茅根、旱莲草各15g,凉血止血。
2.痰热蕴结
证候特点:鼻塞,鼻流浊涕或涕中带血,颈淋巴结肿大;重者可见口舌喁斜,头痛等:舌质晦黯。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化痰散结,清热解毒。
代表方剂:清金化痰丸加减。
常用药物:化痰散结用桑白皮、僵蚕、胆南星、川贝母、桔梗、瓜蒌仁、橘红等;清热除湿用茯苓、黄芩;润肺生津用麦门冬;清热泻火解毒用土茯苓、连翘、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凉血止血用大蓟、小蓟。
基本处方:夏枯草、茯苓、麦门冬、白花蛇舌草各20g,土茯苓、连翘、黄芩、桔梗,大蓟、小蓟各15g,川贝母、瓜蒌仁、橘红、僵蚕、胆南星各10g,甘草6g。每日 1剂.水煎,早晚分眼:
加减法:口舌喁斜、头痛者加全蝎10g,白附子5g,通经活络。
3.肺肾阴虚
证候特点: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声音嘶哑,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养肺肾。
代表方剂:麦味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补肾、补肺、补肝、补脾可用生地黄、山药、山茱萸、五味子、女贞子、西洋参、北沙参、麦门冬、玄参等;泻肾水、除脾湿用泽泻、茯苓;还可辨证酌加白花蛇舌草,连翘、金银花、山豆根、当归、白术等抗癌抑瘤中药。
基本处方:西洋参、北沙参、玄参、茯苓、生地黄各15g,山药、麦门冬、女贞子各20g;泽泻,山茱萸、五昧子各10g。日l剂,水煎眼。
加减法:有热毒者加用白花蛇舌草、连翘各20g,金银花15g,山豆根10g,清阴虚之毒热。使毒清而正夏:大便干结加用肉苁蓉20g,火麻仁15g,养阴润燥通便;心悸、少寐者加当归15g,茯神20g,白术10g,养心血、补脾气、安心神。
4.正虚毒结
证候特点:鼻塞涕血,耳鸣耳聋,头痛眩晕;全身可见形体瘦弱,面色无华,或腰膝酸软,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滑;局部检查见鼻咽肿块隆起,色淡红,或血脉缠绕,颈部可触及硬实肿块。
治法:调和营血,扶正祛邪。
代表方剂:和荣散坚丸。
常用药物:调和营血可用桂枝,白芍,熟地黄,当归,牛膝,阿胶,何首乌,桑椹子,龙眼肉,旱莲草,女贞子等;健脾益气可用人参,党参,西洋参,山药等;补肾填精可用肉苁蓉,补骨脂,沙苑子,菟丝子,黄精,枸杞子等;滋肾潜阳可用龟甲,鳖甲,牡蛎等。
基本处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2g,当归12g,川芎9g,熟地黄15g,陈皮 6g,香附10g,红花10g,夏枯草15g,桔梗12g,昆布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月艮。
加减法:失眠、烦躁选加酸枣仁、五味子、珍珠母以养心潜阳安神;面色无华,头晕怕冷者,酌加黄芪、鸡血藤、淫羊藿、枸杞子、女贞子以调补阴阳气血;口干、舌绛者,加石斛、知母,酌减党参、白术、川芎、红花;耳鸣耳聋者,加菖蒲、远志以开窍醒神。
二、其他治疗
(一)中成药
1.西黄丸 每次3g,日2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痰热蕴结型的鼻咽癌。
2.玉枢丹 每次1.5g,日2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痰热壅盛型的鼻咽癌。
3.鼻咽灵片 每次4片,每日3~4次口服。适用于痰热壅盛型的鼻咽癌。
4.鼻咽清毒颗粒 每次1小包,每日3次,治疗火毒困结型鼻咽癌。
5.六神丸 适用于鼻咽癌放化疗后口腔溃疡、咽喉疼痛者。每次服5~10粒,日服2~3次,小儿酌减。
6.喉症丸 上药研细末为散外涂,适用于鼻咽癌放疗后口腔腐烂者,具有解毒祛腐功能。
(二)针灸
1.鼻咽癌致头痛 在药物止痛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可提高治疗结果,选巨胶、四白、合谷、天柱等穴,平补平泻,针刺得气后留针15分钟,每5分钟捻转一次。
2.鼻咽癌致鼻塞不通,流浊涕,色黄腥秽 常用的针刺方法有:选列缺、合谷、迎香、鼻通、印堂等穴,针刺用泻法。
3.鼻衄 肝肺有热,火热上炎,血不循经,上溢于鼻窍,治应泻肝肺之热。选合谷、上星、少商、期门等穴,针刺用泻法。
(三)耳针
1.鼻咽癌致头痛 取枕、额、皮质下、神门等穴,每次取2~3穴,留针20分钟,每5分钟捻转一次。
2.鼻咽癌致鼻塞不通,流浊涕,色黄腥秽 选内鼻、肾上腺、额、肺等穴,捻转留针20分钟,或埋针一星期。
(四)中药吸入治疗
1.硼脑膏 金银花9g,鱼脑石6g,黄柏6g,硼砂6g,冰片0.6g。共为细末,用香油或凡士林调成软膏,用棉球蘸药膏塞鼻孔内,或将药粉吹入鼻孔内,每日3次。适于鼻咽癌痰热蕴结,鼻塞、头痛等。
2.辛石散 白芷3g,鹅不食草3g,细辛3g,辛夷6g,鱼脑石4块,冰片4.5g。共为极细末,每日l~2次吹人鼻窍内。适于鼻咽癌有鼻塞、头痛较剧者。
(五)阿是穴敷贴
血竭膏 香油150g,血竭10g。松香12g,羊胆5个,冰片3g,麝香3g,乳香、没药各20g。将香油煎沸,加松香熔后离火,均匀撒血竭粉于液面,以深赤色为度,再下羊胆汁,加至起黄色泡沫为止,待冷却后加入冰片、麝香即成。摊在胶布上贴于痛处。有活血化瘀、解毒消症的功效。
(六)穴位注射
可用核葵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川芎注射液、蟾蜍注射液等,作上述穴位注射,每穴0.5ml,每次l~2穴,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有消肿散结、止痛的作用。如痰浊结聚型,选用核葵注射液。气血凝结型,选用当归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或川芎注射液。火毒困结型可用瞻蜍注射液。
(七)外治诊疗理念
主要根据鼻咽癌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症状,而采用不同的外治法,内治配合外用药可以相得益彰,提高治疗结果。对于一些刺激性比较强的外用药,应注意使用剂量,避免腐蚀肌膜。对于颈部转移的巨大瘤块,应以内消为主,切忌使用有毒峻猛、燥烈腐蚀之剂外敷而穿溃,导致疮口久不愈合,时流秽水、疮口翻花等严重后果,常致正气虚衰,促使远处转移,应引以为 戒。
1.局部疼痛 可用l%冰片酒精涂敷疼痛部位,有止痛的作用。
2.颈部恶核肿大 可选用独角膏外贴,配服小金丹。
3.颈部恶核溃烂 可外敷阳和解毒膏,以解毒散结,补托排脓祛腐,敛口止痛。
4.涕多腥臭污秽者 应使用解毒排脓的滴鼻剂,如鱼腥草液、呋哺西啉麻黄素液;鼻咽黏膜萎缩,干燥痂多者,可用滋养润燥的滴鼻荆滴鼻,如薄荷油。
5.放射性皮炎 轻者皮肤粗糙、瘙痒,重者起颗粒,皮肤增厚水肿、发红、丘疹,甚则皮损难愈。外用花椒、白矾水清洗,外敷三黄软膏。皮损渗液者,可掺珍珠层粉以收敛生肌。
6.口咽黏膜溃烂疼痛者 可用银花、连翘、甘草煎汤反复含漱,或用鱼腥草液雾化吸入,或含服六神丸,或用喉风散、西瓜霜吹喉,以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采用中医治疗鼻咽癌有哪些优势?
鼻咽癌对化疗不敏感,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采用放疗方法来进行治疗,放疗就如打游击战,东边的打下去了,西边又张上来了,属于治标不治本,其产生的合并症却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头痛,吞咽困难,耳鼻出血等合并症出现,病人的免疫下降了,癌细胞复发转移更无法控制,而采用中医治疗鼻咽癌则可以有效消除其副作用,同时还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中医治疗鼻咽癌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鼻咽癌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全身性疾病。对多数的肿瘤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完全医治问题的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治疗鼻咽癌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缺乏。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鼻咽癌由于其位置特殊,极其容易病灶转移,运用中医中药术后临时治疗,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放、化疗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有相当的副作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既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又能加强放、化疗的效果,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手术和放、化疗的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因此我国治疗癌症比外国多了一条中医中药的途径。
中医治疗鼻咽癌不影响劳动力。癌症患者在局部状况好转的同时,全身状况也得到改善,甚至能胜任日常的工作;中医治疗鼻咽癌副作用小。没有骨髓抑制方面的副作用,对消化道也不会有严重的影响;中医治疗鼻咽癌经济上比较便宜,服用又方便。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