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为国内多见的恶性癌瘤,绝大多数起源于被覆上皮,少数来源于腺体上皮。95%以上是鳞形细胞癌,按分化程度分为好、中和差,分比差的占85%以上。鼻咽癌的病理分型主要有四种,包括给节型,菜花型,溃疡型,粘膜下浸润型。鼻咽癌的病理分型。一般根据鼻咽癌的病理分型的不同可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以达到有效治治疗结果果。但是由于鼻咽癌早期往往不容易发现,因此多数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已是中晚期看,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有效。
一、鼻咽癌的病理变化
(一)好发部位及大体形态鼻咽癌常发生于鼻咽顶后壁的顶部,其次为侧壁,发生于前壁及底壁者极为少见。鼻咽癌的大体形态分为五种,即结节型,菜花型、粘膜下型、浸润型和溃疡型。
(二)生长扩散规律鼻咽癌的扩散有其规律性。较早期的鼻咽癌局限在鼻咽部,可称之为局限型。随着肿瘤的生长,癌肿可向邻近的窦腔、间隙和颅底直接扩散。结节型或菜花型肿瘤可向鼻咽腔内突出,而浸润型、粘膜下型和溃疡型多在粘膜下层生长。癌肿可长入鼻腔、口咽部,并可扩展到咽旁间隙,翼腭窝或侵入眼眶内。癌肿可直接向上方扩展,破坏颅底骨和颅神经。鼻咽癌的颈部转移是通过淋巴引流系统,而远处转移可通过淋巴系统再进入血液循环或癌细胞直接侵及周围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而转移至远处脏器。
(三)组织学分类
1。原位癌:原位癌这一概念意味着癌细胞尚未冲破基底膜,鼻咽原位癌也不例外,在癌灶下一定要有完整的基底膜存在。原位癌细胞增生,呈花蕾状或钉突状突向上皮下时,在癌细胞与其下的粘膜固有层之间仍然有清楚的基底膜将之分隔。鼻咽原位癌的诊断主要依据细胞学的标准,其次考虑组织学的排列和结构。因此,必须从严掌握诊断鼻咽原位癌的细胞学标准,即其间变图像务必达到众所公认的程度。原位癌细胞较之正常上皮细胞,核浆比例增大,即其核面积显著增大。
2。浸润癌
(1)微小浸润癌:是指基底膜被癌细胞破环,但浸润范围未能超过光镜下400倍的一个视野。细胞形态较原位癌异型程度明显,穿过基底膜呈浸润性生长。
(2)鳞状细胞癌:虽然鼻咽癌大多起源于柱状上皮,但是大多数鼻咽癌却是鳞状细胞癌。欲诊断鳞状细胞癌,切片中必须具备鳞状分化的特征。所谓鳞状分化是指:
①角化珠;
②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角化;
③细胞间桥;
④癌细胞巢中细胞的排列层次似鳞状上皮,细胞并不呈合体细胞样。根据癌细胞鳞状分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将鼻咽鳞状细胞癌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分化三级。
①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大部分癌组织中可见细胞间桥或角化者称为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或角化鳞状细胞癌。癌巢内一般没有淋巴细胞浸润,有时也可见到个别散在的淋巴细胞。癌巢境界一般比较清楚,有时有完整的膜包绕。这型癌的问质多数是纤维组织型。伴有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但浆细胞一般不太多。
②中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是指在癌组织中见到清楚的细胞间桥和/或角化,不是个别存在而是有一定数量的鼻咽癌。无论是细胞内或细胞外角化的数量远较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少得多。癌巢内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巢周有多少不一的浆细胞,间质改变的情况与低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类似,而与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不同。
③低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光镜下也可见一定数量的癌细胞出现细胞间桥或细胞内角化,但是数量少。癌细胞核深染。核仁肥大,常带些嗜硷性的伊红染色。癌巢与间质的分界比较清楚,但也可与间质交错混杂在一起。癌巢中每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可以呈多种类型,即淋巴类细胞丰富浸润型、肉芽组织型、纤维化型和固有组织型等。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间质,每伴有数量不等的浆细胞浸润。
(3)腺癌:鼻咽腺癌与鼻咽鳞状细胞癌比较起来极为少见,尤其是在鼻咽癌的高发区。按组织发生学观点,腺癌必须是发源于腺体者。
①高度分化的腺癌:癌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癌巢较明显。有的癌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有的排列成高柱状导管样结构;有的呈腺样囊性癌或筛状癌的结构;有的为单纯腺癌。
②中分化腺癌:是指在癌组织中见到一定数量清楚的腺腔形成,但伴有部分未分化癌结构的腺癌,它们往往是上述高度分化腺癌进一步间变的结果,因此仍然保留部分高度分化腺癌的痕迹。
③低分化的腺癌:癌组织中可见清楚的腺腔结构,数量极少。大部分癌组织呈未分化癌的结构。肿瘤细胞呈泡沫状泡浆,Alcian蓝染色为弱阴性。
(4)泡状核细胞癌:大部分癌细胞核呈空泡状变的鼻咽癌即可称为泡状核细胞癌。由于它具有比较特殊的形态以及经放射治疗后预后较好,因此独立为一型。所谓核的空泡状变,是说核大而圆或椭圆或呈肥梭形。核面积是淋巴细胞核面积的三倍以上。核内染色质较稀少,因而使核呈空泡状;染色质每不均等地粘附于核膜内面,因而使之厚薄不均,菲薄的地方甚至类似核膜缺损。诊断鼻咽泡状核细胞癌,必须在切片中找到75%以上的癌细胞核呈空泡状变。其余不到25%的癌细胞可以是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或未分化癌,将诊断泡状核细胞癌的标准定为具有75%以上的呈空泡状变的癌细胞,是因为如此才能显示它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即放射治疗后预后较好。
(5)未分化癌:癌细胞分布较弥散,常与间质相混杂。细胞中等大小或偏小,短梭型、椭圆型或不规则型,脑浆少,略嗜碱性。核染色质增加,颗粒状或块状,有时可见核仁。
二、鼻咽癌的病理分类
NPC绝大多数起源于被覆上皮,少数来源于腺体上皮。95%以上是鳞形细胞癌,按分化程度分为好、中和差,分比差的占85%以上。未分比癌是指分化程度极低的癌,常须与恶性淋巴瘤鉴别。尚有少数是腺癌、囊腺癌、粘液表皮样癌或恶性混合瘤等。
NPC的形态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①给节型:肿瘤呈结节状或肿块状,是常见的类型。
②菜花型;肿瘤呈菜花状,血管丰富而易出血。
③溃疡型;肿瘤边缘隆起、中央常坏死。
④粘膜下浸润型;肿瘤向腔内突起,但表面常有正常的粘膜组织覆盖。
三、鼻咽癌病理检查项目
鼻咽癌的病理分类及其各自生物学特点中,需要强调的是:
1。肿瘤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鼻咽癌的定性手段,是其它临床检查不能替代的。无论是初诊初治还是疗后复发再治,治疗前都必须取得病理证实。
2。鼻咽颈部都有肿块的活检取材部位应治疗鼻咽,因鼻咽活检方便快捷、损伤小、预后影响小,若一次活检阴性,还可重复再取。
3。鼻咽重复活检病理阴性或鼻咽镜未见病变的才做颈部淋巴结的活检。颈淋巴结活检应取单个的、估计能完整切下的行切除活检为好,不宜在一个转移淋巴结上切取一小块标本或反复穿次活检,有报告认为颈淋巴结切取或穿刺活检会增加远转比例,很高达20%,明显影响预后。
四、鼻咽癌临床病理分期
1981年广州国际鼻咽癌学术会议鼻咽癌分期法:
(1)原发癌(T)分期:
T1 原发癌局限在鼻咽。
T1a 微小浸润病灶。
T1b 局限于鼻咽一个壁或两个壁的交界处的局限性病灶。
T1c 原发灶包括两个壁或两个壁以上。
T2 原发灶侵及鼻腔、口咽或累及颅底以下的邻近肌肉和神经。
T3 原发癌侵及骨质、副鼻窦或脑神经。
T4 有T2加T3受累者,或侵及下咽腔、眼眶或颞下窝。
(2)颈淋巴结转移(N)分期:
N0 未摸到淋巴结。
N1 上颈区有活动或固定的淋巴结,直径在3CM以内。
N2 上颈区有直径3-8CM的活动淋巴结或在下颈区有直径8CM以内的活动淋巴结。
N3 下颈区直径在8CM以内的固定淋巴结、任何颈区直径在8CM以上的肿大淋巴结或锁骨上窝内有淋巴结肿大或锁骨上皮肤受浸润。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